3.2 旅游资源评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旅游资源评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11: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旅游资源评价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旅游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旅游业用水量较少,对水资源影响比较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旅游活动无废水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③旅游业大量用水与废水排放会对当地水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染是发展旅游业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旅游开发活动对当地水资源会造成比较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推进,用水量与污水排放量均大量增加,进而造成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染问题,这是发展旅游业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答案 C
2.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解析 由于游人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汗水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会使文物古迹产生损坏。游人中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了文物古迹,使其失去原有的风采,这也是景区面临的重要难题,故需要提高民族素质,共同加以制止。
答案 A
3.读无锡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与可达机会图,说明影响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游览的主要因素是(  )
A.游览价值的大小
B.交通的通达性
C.感知机会的多少
D.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解析 随距离的增加,游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机会减少,这说明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影响游人到旅游目的地游览。
答案 D
4.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某些景区限制游客人数的行为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和保障旅游质量。
答案 B
5.关于旅游经济价值的正确叙述是(  )
A.任何游览区的旅游经济价值都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
B.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大
C.旅游经济价值基本取决于旅游区与旅游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
D.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也会影响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解析 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并不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小;旅游经济价值受交通位置、通达度、游览价值、地区接待能力、客源市场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6.苏州园林最主要的游客来自上海,究其原因是(  )
A.上海地处苏州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B.苏州对上海而言具有交通位置的优越性
C.苏州的接待能力有限
D.苏州园林的环境承载量和接待能力都是有限的
解析 苏州园林最主要的游客来自上海,是因为上海距离苏州较近,地处苏州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答案 A
7.旅游资源整体评价,涉及的主要方面有(  )
A.游览价值、地域组合、开发规模
B.环境容量、景观结构、社会经济环境
C.自然要素、景点布局、环境质量
D.资源本身、资源环境、开发条件
解析 旅游资源应从资源本身、资源环境、资源开发条件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答案 D
8.某旅游点要具备较高的游览价值所必须的条件是(  )
①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孤立存在 ③具备较突出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④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与其他不同景观特征的旅游点协同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某旅游点要具备较高的游览价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必须的条件: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具备较突出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与其他不同景观特征的旅游点协同存在。
答案 C
9.与下图中两处旅游名胜有关的资源评价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B.青藏铁路的通车为布达拉宫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客源市场大大扩大
C.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出现了“高峡出平湖”,三峡段一日千里的景象已不存在,故游览价值不高
D.长江三峡目前客源市场仅限于湖北、湖南两省
解析 就旅游价值看,布达拉宫侧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文化价值,长江三峡侧重于生态环境价值,故A项错误。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进藏条件大大改善,扩大了客源市场,故B项正确。三峡大坝的建设又形成了新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增大,客源市场扩大,故C、D项错误。
答案 B
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的游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判断10~11题。
10.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
A.气候条件较好
B.市场距离较短
C.交通通达性较强
D.接待能力较强
11.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
A.气候环境的差异
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
D.环境容量的差异
10~11.解析 第10题,昆明四季如春,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冬季寒冷干燥,昆明的气候条件比北京好。第11题,昆明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旅客流量小于北京,原因是北京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答案 10.A 11.C
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作用,旅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会在距离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波动。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1
100
km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  )
A.台湾
B.福建
C.广东
D.广西
13.从总体上看,三亚市的旅游引力场主要集中在1
800
km范围内,该范围内旅游客流累计百分比约为(  )
A.25%
B.43%
C.68%
D.80%
12~13.解析 第12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客源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在距三亚700—1
100千米范围内的地区中广东经济发达,且距离较近,客源优势最为明显。第13题,从图中可得出客流累计百分比。
答案 12.C 13.D
2011年1月8月,安徽天柱山(如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示)获得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2012年世界地质公园备选名录。天柱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但多年来却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恰如余秋雨散文中所说“寂寞天柱山”。据此回答14~15题。
14.安徽天柱山成为“寂寞天柱山”,游人稀少的原因是(  )
A.风景一般,游览价值不大
B.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近
C.宣传力度不够
D.交通不便,地区接待能力不够
15.近年来,安徽潜山县天柱山游客大量增加,其中2010年共接待游客184.1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2亿元。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创造了较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增强了吸引力
B.天柱山所在的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提高
C.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质量
D.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天柱山景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14~15.解析 第14题,天柱山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徽潜山县境内,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说明该旅游资源本身具备美学价值。天柱山之所以游人稀少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地区接待能力有限。第15题,近年来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游客在增加。
答案 14.D 15.D
二、综合题
16.分析下表(某年来苏州旅游的外地游客统计)有关数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来源
人数
比例
平均逗留天数
上海
45万
45%
2天
江、浙两省
25万
25%
3天
华东其他省份
20万
20%
3天
其余省市
10万
10%
4天
总计
100万
100%
2.65天
(1)下面两幅苏州景区图片中的景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突出美学价值的是________,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是________。这些景物共同具有________价值。
(2)到苏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是有限的。
(3)来自沪、江、浙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这说明________是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4)从时间和距离来看,赴苏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________途和________期为主。
(5)可见,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有时不一定与其旅游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尤其是旅游地与________的距离。
(6)请你对苏州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答案 (1)苏州园林太湖石 苏州虎丘塔 经济
(2)吸引半径
(3)经济发达地区
(4)短 短
(5)客源市场 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
(6)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及地域组合状况良好。
地理位置及交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客源市场: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近。
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环境承载量大。
17.分析下图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有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2008年有关旅游发展的数据统计表。
省份
旅游总收入(亿元)
入境游客(万人次)
国内游客(亿人次)

1
088
70
1.75

2
250
540
2.09
(1)每年夏季乙省有大量游客前往甲省旅游,分析其原因。
(2)简述甲省旅游收入明显低于乙省的原因。
答案 (1)甲省主要景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夏季避暑;甲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与乙省差异明显,对乙省游客吸引力大。
(2)甲省主要景区位于山区,交通不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入境游客少;旅游设施相对落后。(或乙省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客源市场近;对外开放程度高,入境游客多;旅游设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