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掌握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3.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重点)2.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
知识1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1)原因:旅游业大量用水与废水排放。
(2)后果: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染。
2.大气污染加重
(1)污染源:旅游交通、旅客呼吸和餐饮烹饪。
(2)危害:景区植被、野生动物和文化古迹受损。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1)污染源:生活用品和食品包装的随意丢弃。
(2)危害:旅游环境和景区形象受损。
4.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
(1)原因:过多的开发活动和人为干预。
(2)后果:地理景观和文物古迹面临着旅游业的开发性破坏。
5.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1)原因: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和高强度的旅游活动。
(2)后果:原有的良性生态平衡被打破,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并危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6.文物古迹遭到毁损
(1)原因:过度侵扰、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以及大规模文化活动。
(2)后果:文物遭受各式各样的威胁和不同程度的损坏。
思考交流
1.为了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在旅游时应该怎样做?
【提示】 在旅游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如将所有废弃物丢入垃圾桶;不收集、购买旅游珍品;不攀木折花、乱刻乱画、随地吐痰等。
知识2
旅游资源评价
1.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1)前提:正确认识旅游资源。
(2)关键:是对其综合价值的评价。可以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发展潜力、开发前景等方面着手。
(3)内容:分析其单因素状况和由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综合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景区进行科学定位。
2.评价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仅是经济价值,还体现为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景点相对集中,距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较近,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相对理想,并且所在地区基础设施较好,这样景区的开发建设就相对容易。
4.客源市场评估
(1)客源主体与旅游资源的距离。
(2)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3)旅游接待能力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4)旅游区承载能力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5)交通运输能力及景点集散能力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思考交流
2.杭州和桂林都有丰富且质量很高的旅游资源,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为什么每年杭州远远大于桂林?
【提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长。
探究1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思】
1.旅游环境污染现象有哪些?
【提示】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2.旅游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有哪些?
【提示】 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和文物古迹遭到毁损。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对生态平衡和文物古迹的破坏。其成因、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旅游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
过多的开发活动和人为干预,破坏了一些自然遗产赖以生存的基础
使世界遗产遭到破坏
生态平衡的破坏
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
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衰退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修建旅游服务设施及旅游者的游览娱乐活动,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的作用和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破坏背景环境和文物古迹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面积为39
平方千米的张家界自然保护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丰富的植被和富有特色的砂质地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自然遗产的中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因旅游人数众多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接待游客514万)。在自然保护区内现在建有400家旅馆、53家旅行社和40多家娱乐中心。
(1)上面材料说明了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的__________相适应,如果超出__________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2)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
【思路点拨】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回答即可。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旅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否则就会破坏旅游资源。第(2)题,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1)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能力
(2)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探究2
旅游资源评价
【问题导思】
1.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哪些?
【提示】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2.如何评价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提示】 一是资源的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二是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群的游览价值远大于孤立景点的游览价值;三是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是否有与景观相似的景点。
3.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景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条件、地区接待能力、客源市场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基础设施状况、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项目
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
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即自身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有关
资源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大,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
市场距离
旅游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旅游消费市场(游客来源地或叫客源地,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察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旅游消费市场。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大;反之开发利用价值小
交通位置
交通位置通过影响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件差;反之开发条件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状况影响地区接待能力和开发建设投入
基础设施好,开发建设相对容易,反之,开发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
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
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大,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
例2 (2013·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阅读图文材料,指出丽江市境内的一处世界遗产名称,并对丽江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做简要评价。
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中部、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山脉最南端。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下图为丽江主要风景区示意图。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和所学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的知识回答即可。
【解析】 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可从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交通条件等角度分析。
【答案】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评价:旅游资源丰富,组合状况好;游览价值高;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地市场)较远;交通条件较差。
[图表展示]
教材第66页图3-2 某景区固体废弃物污染
[解图精要]
1.图中内容是游客随意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装等垃圾,以及各种旅游设施排放的固体废弃物。
2.固体废弃物危害旅游环境和景区形象,危害旅游者和当地居民。
[图表应用]
目前许多景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 )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解析】 许多地区提出的“绿色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号是针对目前旅游活动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言的。在旅游活动中交通工具的使用以及游人乱扔垃圾等,造成了旅游景区的污染,因而有人提出“绿色旅游”。
【答案】 C
教材第65页活动
1.游客数量越多,游客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越严重,越不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
2.对敦煌莫高窟的实地监测结果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游活动中,游客规模越大,游客对文物的不利影响越大。因此,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旅游活动中,要将游客规模控制在旅游环境承载量之内,以保护文物古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第67页活动(上)
美国政府对黄石国家公园基本未采取人为干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任凭大自然本身逐渐地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管理措施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良性生态平衡。而非洲的野生动物园由于人为干预作用大,大象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为此不得不进行捕杀,以维持当地的良性生态平衡。这种管理措施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材第67页活动(下)
从保护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桂林市大量修建高层建筑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些高层建筑的修建会导致背景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周围“名山”的保护。
解决游客数量与接待能力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矛盾,一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建设部分宾馆,但不要修建高层宾馆,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并保护好当地旅游资源。
教材第69页活动
本次活动为实践性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性强。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客源市场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一定的服务对象,为模拟景区规划打下基础。由于进行调查的工作量较大,建议分小组进行,最后进行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1.旅游地造成生态结构失调,导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所致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所致
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所致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所致
【解析】 旅游地居民为发展旅游业,不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地使用当地动植物资源,乱捕滥杀,乱伐滥挖,往往会使自然界中食物链受到破坏,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答案】 B
2.在旅游景区,当地居民向旅客大量出售当地珍稀名贵的野生动植物食品和标本,可能会导致( )
A.旅游地生态结构失调
B.环境污染加重
C.文物古迹破坏
D.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
【解析】 发展旅游业,如对当地动植物资源造成破坏,乱捕滥杀,乱伐滥挖,往往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答案】 A
3.(2013·株洲高二期末)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是一个有着900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
(1)江南水乡古镇周庄按其本质属性划分应属于哪类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具有哪些方面的旅游价值?
(2)来周庄的游客除江苏本省外,上海游客最多,为什么?
(3)请对周庄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简要评价。
【解析】 本题以周庄旅游的发展为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点,考查我们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结合材料“古镇”、“民风”、“建筑”、“人物”等信息判断,周庄按属性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第(2)题,由于旅游消费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上海距离周庄近,且经济发达,人们有旅游的经济条件。第(3)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主要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
(2)上海离周庄较近,而且经济条件较好。
(3)该地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保存较完整的建筑文化景观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且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方便,所以开发价值较高。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人数(万)
比例(%)
平均逗留天数(天)
上海
45
45
2
江、浙两省
25
25
3
华东其他省份
20
20
3
其余省份
10
10
4
总计
100
100
2.65
材料二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濒临市区。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下图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
【解析】 第(1)题,西湖集中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第(2)题,邻近杭州的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江苏苏州园林、江苏明孝陵、安徽黄山、安微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等。
【答案】 (1)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许多旅游资源集聚在一起,集群状况较好;与邻近地区相比,景点的非凡性较突出。
(2)明孝陵、苏州园林、黄山、皖南古村落等(任选两个)。
一、选择题
1.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A.发展交通运输造成的
B.旅游饭店产生的垃圾
C.旅游者乱扔的垃圾
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解析】 旅游区内固体垃圾主要来自游人的乱扔乱抛。这不但危害景区,而且也危害游人。
【答案】 C
2.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解析】 由于游人的践踏、触摸、拍照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汗水等作用,会使文物古迹产生损坏。游人中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了文物古迹,使其失去原有的风采。
【答案】 A
3.由陆上交通工具及乘客不文明行为造成的污染主要是( )
①大气污染 ②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水污染 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陆上交通工具主要造成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乘客不文明行为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答案】 D
4.有关旅游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用水量较少,对水资源影响比较小
B.旅游活动无废水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C.旅游业大量用水与废水排放不会对当地水资源产生任何影响
D.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染是发展旅游业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解析】 旅游开发活动对当地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推进,用水量与污水排放量均大量增加,进而造成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染问题,这是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答案】 D
5.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为“乡村游”,关于乡村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背景环境无影响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严重
C.不会造成生态破坏
D.可能会产生一定环境污染
【解析】 “乡村游”是一种新兴旅游,主要进行农村生活、生产景观的旅游,对象虽然不是文物古迹,但是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D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据此完成6~7题。
6.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主要有( )
A.破坏森林
B.采挖珊瑚礁
C.水土流失
D.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强力冲击
【解析】 主要考查旅游环境问题。环北冰洋地区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答案】 D
7.结合材料,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旅游业不会对背景环境造成破坏
B.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C.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D.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解析】 旅游开发对景点景区造成的污染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游客造成的,也有的是由当地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除污染外,还包括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等;不能不发展或限制旅游业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 D
8.“五一”黄金周,来武汉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区,这说明旅游地具有有限的( )
A.环境承载量
B.地区接待能力
C.吸引半径
D.经济容量
【解析】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来武汉的游客主要来自周围地区就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C
9.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解析】 限制游客数量的原因主要在于布达拉宫环境承载量小。
【答案】 C
10.壶口瀑布可以说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每年到此旅游的人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游览价值不高
B.交通位置和通达性差
C.地区接待能力小
D.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
【解析】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反映的是旅游资源质量高。到此旅游的人不多是交通位置和通达性差造成的。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示意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问题。
客源地
游客比例
客源地
游客比例
广东
19.03%
北京
6.72%
上海
13.81%
江西
5.22%
浙江
10.82%
湖南
4.10%
江苏
8.96%
福建
2.99%
山东
8.21%
其他
20.14%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区位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中心城市的关系、环境承载量与服务设施等方面。第(1)题,结合表格可以看出,来黄山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另外,还有江西、福建等邻近省份。也就是说游客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的远近。第(2)题,从“黄山旅游图”上不难发现屯溪有铁路、公路、飞机场等,交通条件便利。另外,屯溪距离各景点的远近适中,接待能力强等。
【答案】 (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省市区)。
(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
材料二 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名录》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不断增多,2002年更是高达125万,2009年值“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当日进入景区的游客达2.8万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以前参观九寨沟时曾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是对景区的挑战,游人增加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1)九寨沟在图中的对应字母是________,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的优势与不足。
(2)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九寨沟内著名的五彩池,是阳光、水藻、湖底沉积物的“天作之合”。近几年,却出现水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试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
(4)九寨沟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三项)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四川省九寨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价值极高。但由于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和旅游景区管理者采取恰当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C 优势:旅游资源独特,旅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值高,集群性好,地域组合好。不足:客源市场远,位于深山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较小。
(2)造成环境污染,对珍贵自然遗产、生态系统、文物古迹造成破坏,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等。
(3)游客增多,沟内经营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导致水位下降。
(4)制定发展政策:“沟内游,沟外住”“以开发为目标,以保护为前提”等;控制人员进入量;加大环保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