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2006年年底时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拍出中国艺术品最高价——1.5亿多港币。
广西首届民间文物收藏精品展上,160多件来自民间的收藏文物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其中的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青花八宝吉祥纹禾壶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它的价值是人民币130万元,是收藏者从国内一家著名的拍卖行举行的文物拍卖会上竞拍得来的。
一只“水壶”值百万!
第三课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课标: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彻底与农业分离,成为相当独立的生产门类。主要是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的制造等。
什么是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发展历程:
阅读课本第一目的正文,回答下列问题,并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发展的基本历程。
⑴手工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
⑵进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主要经营形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手工业形态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这一新变化?
⑷古代中国三种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中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要地位?为什么?
原始社会晚期
官营
与井田制相适应
出现民营、家庭
小农经济的发展
家庭手工业为主;小农经济决定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生产目的 流通方式 发展趋势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P10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政府 经营管理
私人经营
农户 个体经营
专供皇室、贵族和官府消费(最精美)
供民间消费,盈利
满足家庭需要并缴纳赋税
农户的副业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日趋萎缩
发展艰难, 但不断壮大
日趋商品化
材料三: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2)材料四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材料和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西方国家称中国是“丝国”“瓷器大国”
快速阅读教材内容,并从纺织、制瓷和冶炼三个方面指出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技术和成就。
古代丝织、纺织业的发展
时 期 状 况
四五千年前 考古发现丝织物残片件,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战 国 分工细,能织出锦、绣、罗、纱等多类织品
汉 代 绫、绮、纨
唐 朝
每类都有多个品种
甲骨文中的丝、桑、蚕等文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商代织机
西汉出现的斜纹提花织物
清朝缎面精绣
元朝 棉纺织技术推广
明朝出现的花楼机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丝”,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收购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想一想:从这则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银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这虽是小说,但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你从中可以看出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明代中后期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局面,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⑵原始瓷器出现在什么时候?
⑶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候? 主要表现是什么?
⑷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主要表现是什么?
⑸明清时期我国瓷器又有了哪些新发展?
东汉:成熟阶段。出现成熟的青瓷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行业 时期 成 就
商朝
东汉
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清
制瓷业
烧出原始瓷器
烧出成熟的青瓷
烧出成熟的白瓷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
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瓷都“景德镇”
商代原始的瓷器
东汉成熟的青瓷
北朝成熟的白瓷
宋朝五大名窑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阅读
思考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
商朝原始瓷器
青釉四系瓷罐
东汉的青瓷
青瓷双系壶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北朝 白釉四系罐
白瓷凤首瓶 (唐)
唐代南青北白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唐代的白瓷、青釉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钧窑 月白釉碗
官窑 穿戴瓶
汝窑 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定窑 孩儿枕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它来自中华。
——18世纪的法国诗歌
宋代景德镇名瓷
元青花瓷瓶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诞生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明宣德——青花瓷盘
清康熙(公元1662—1722),高46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4厘米
明朝五彩瓷
清代珐琅瓷
冶炼技术的发展及成就
时期 主要产品 技 术
商代 青铜器造型美观、
工艺精湛
春秋 冶炼生铁
战国、秦汉 器物华丽精美、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广泛使用鎏金、鎏银、镶嵌。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 灌钢法,16世纪前
领先世界
夏朝青铜鼎
商朝青铜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为了展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曾发行一套《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全套 8 枚。
战国的铁农具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模型)
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模型图
明代发明了排除瓦斯的办法,并懂得把煤炼成焦炭
唐代首创世界上最早的水密舱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解题关键:与世界手工业发展相比较
思路引领:从地位、经营形态、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分布角度即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
1,历史悠久,世界领先,享誉海外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部门增多,规模巨大、产量可观
4,分工细密、品种繁多、技术先进
5,明中后期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3、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
4、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元朝 D、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