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 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1.歌曲《我想去桂林》:“……,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试分析以下问题。(1)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讨论我想去桂林(成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实力(即金钱)、动机(即旅游的爱好)。(2)旅游者和合格的旅游者有何区别?
提示:正确区分旅游者和合格旅游者的标准在于,合格的旅游者对文化素养和身体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如下:一般旅游者的条件:①必要的闲暇时间;②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③旅游的动机。合格旅游者的条件:①一定的文化素养;②较雄厚的经济基础;③必要的闲暇时间;④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2.结合“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分析影响旅游者出游的主客观因素。
提示:(1)主观因素:①文化素养。文化素养越高,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就越浓;②身体条件。身体条件除自身的健康状况外,与年龄、性别也有一定的关系。(2)客观因素:①经济实力。游客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游客自己的经济收入;②闲暇时间。一般而言,旅游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出游时间就越长。3.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示:旅游动机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的不断变化、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4.西安碑林比西岳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高,思考文化程度对游客的旅游偏好有什么影响?
提示:人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旅游偏好,并影响人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文化景观越有兴趣。而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对自然景观更感兴趣。西安碑林和西岳华山相距不远,前者是历史文化景观,后者是地质地貌景观。二者相比,碑林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华山游客。5.教材P81活动第二题:对成为旅游者,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比如,你今后是否打算在旅游过程中坚持写日记或杂记,你是否准备用摄影的手段来记录旅游情景等。
提示:想法是多样的。大多数学生应该是想成为旅游者,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回答不想。另外,可能有部分的学生回答学习太紧张,要完成大量的功课或利用假期补习功课,无闲暇时间旅游;或者部分学生回答自己没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故不能成为旅游者。不管怎样回答,只要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关于在旅游过程中是否坚持写日记或杂记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太繁琐、不方便而选择不写,只想用相机或摄像机留下当时的声像情景。其实对旅游景点的感知,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会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鉴赏水平以及对旅游的整体感知能力。 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1.教材P81活动第一题:在上面几位中国古代旅游者中,你最崇拜的是谁?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该题答案具有多样性,选择了不同的崇拜对象就有不同的崇拜理由。下面以郑和为例来说明: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的故乡晋宁县举行系列活动(去郑和公园观郑和雕像等)来纪念他,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国家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他的行动证实中国在600多年前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大规模的船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为人类“征服”海洋作出了巨大贡献。(言之成理即可)2.阅读有关徐霞客的生平材料: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列表简述《徐霞客游记》的诞生。
提示:(2)对《徐霞客游记》如何进行评价?
提示:①是人类地理学史上区域地理考察的最早著作;
②“他的游记读起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1.表解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2.列表简述汉代张骞、北魏郦道元、唐代玄奘、宋代沈括、明代郑和的生平和贡献。
(1)汉代张骞(2)北魏郦道元(3)唐代玄奘
玄奘,俗姓陈,名炜,河南人。13岁在洛阳出家,法号玄奘。玄奘学习佛法的经历可用五字概括,“行、学、归、译、著”,具体见下表:(4)宋代沈括(5)明代伟大旅行家郑和的贡献。 【典例1】学生王文浩想利用“十一”假期外出旅游,读图完成有关问题。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1)结合材料分析要想成为一名旅游者,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代合格旅游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
(3)王文浩“十一”放了3天假,手中仅有过年压岁钱500元,他又不想再向父母亲朋伸手,试问他适于长途旅行吗?为什么?【思路点拨】主要考查成为当代合格旅游者的基本条件。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旅游动机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的首要主观因素。第(2)题,要想成为旅游者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有:文化素养、经济基础、闲暇时间。第(3)题,因其经济能力尚差,且假期较短,所以不适于长途旅行。【规范解答】(1)旅游动机 (2)必要的闲暇时间
(3)不适于。因其经济能力差,且假期较短。 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典例2】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玄奘西游图(1)唐玄奘从当时唐朝首都______出发,最终到达古代“天竺”即现在的______地区。
(2)唐玄奘西游古印度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地形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唐玄奘西游古印度的历史意义。【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唐玄奘西游古印度的情况。(1)唐玄奘于629年开始了他人生最壮伟的西行,历经十多年完成了伟大西行。(2)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行要经过多种多样的地形区,如中国西北内陆、中亚、南亚的高山、高原、沙漠等人迹罕至之处。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行要经过多种气候区,这些气候区对唐玄奘的旅行有许多障碍,如沙漠气候区等。(3)唐玄奘于645年回到长安,取得了丰硕成果。【规范解答】(1)长安 南亚
(2)地形崎岖,有高山、高原,有沙漠戈壁,有大江大河等阻挡 经过干旱沙漠及热带气候区
(3)①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联系;②写成代表作《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印佛教的发展。 【变式备选】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使中国有了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和第34个世界遗产。读云南石林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古代著名旅游者中对喀斯特地貌研究最多的是____代的____。他在____、____和____亲自考察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
(2)简述云南石林形成的自然条件。
(3)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云南石林属于____旅游资源。中国南方喀斯特顺利成为世界遗产,说明它的____价值、__
___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今后我们应如何科学地开发利用南方喀斯特资源?【解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为切入点,考查我们对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成原因,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1)明 徐霞客 广西 贵州 云南
(2)广泛分布的石灰岩;气候湿润;地壳上升运动。
(3)自然 地质地貌(科学) 美学 进一步加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合理有效地发展喀斯特旅游,深入挖掘喀斯特文化,实现世界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推进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影响旅游者出游决策的主观因素包括( )
①旅游动机 ②经济收入
③旅游偏好 ④闲暇时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客观因素。 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据此回答2、3题。
2.作为一名当代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审美情趣较浓厚的人应当( )
A.文化素养高 B.经济基础雄厚
C.闲暇时间多 D.身体健康3.旅游消费具有明显的淡旺季,影响这种现象的个人因素为
( )
①收入 ②职业 ③年龄 ④人文素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2选A,3选A。第2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高低决定其旅游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浓厚程度。第3题,个人的收入、职业、年龄对旅游淡旺季有一定的影响。 有旅游爱好的天津退休工人李大爷,虽年过花甲,但体力还不错。他总想用自己的退休金在古稀之前,完成一年一次的旅游活动。他又不想打扰子女,只想一个人无拘无束地活动。2009年他积攒了2 500元的旅游经费,去了A旅行社,准备组团旅游。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4.下列旅游目的地中最适合李大爷去旅游的是( )
A.西藏布达拉宫
B.澳大利亚大堡礁
C.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D.肯尼亚山国家公园
5.李大爷成为旅游者的最优越条件是( )
A.文化素养高,审美情趣浓 B.闲暇时间多
C.经济基础雄厚 D.身体体能条件好【解析】4选C,5选B。第4题,到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旅游,距离适中,经费合适,旅游活动中消耗体力也不多,比较适合老年人旅游。第5题,李大爷是天津退休工人,故其在文化素养、经济条件和身体素质方面均不具有优势,因为已经退休,闲暇时间多,这是其成为旅游者的最优越条件。6.我国古代的水文地学巨著的撰写者是( )
A.汉代张骞 B.北魏郦道元
C.宋代沈括 D.东汉班固
【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们对古代著名旅游者主要事迹的掌握情况。汉代张骞为开通古老而伟大的洲际商路—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涉及诸多领域,揭示了海陆变迁、流水侵蚀等地质原理;班固是我国东汉时代的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史学名著是《汉书》,其中的《地理志》,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地理”二字命名的地理学著作。7.少年儿童可能会更喜欢以下旅游目的地中的( )
A.故宫 B.天坛
C.八达岭长城 D.北京欢乐谷
【解析】选D。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8.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材料二 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在《地理学思想史》中说,“地中海文明的发现,应归功于公元前139年的地理学家张骞”。(1)2007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开幕式于12月26日在维斯特滑雪场举行,请写出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关的两位杰出人物
______、______。
(2)张骞____次出使西域,到达了里海、______之滨,为开通古老而伟大的洲际商路——______奠定了坚实基础。(3)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A.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C.使中国与欧洲直接进行交流
D.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4)丝路沿线重要的旅游景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开通及沿线旅游资源和旅游设计知识。第(1)题,可结合历史知识作答。第(2)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开通丝路奠定了基础。第(3)题,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国际通道,其主要意义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题中A、B两项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并且其表述也只是限于国内意义。C项所述错在“直接”二字,况且“西方”也不仅仅只是欧洲,还包括西亚等地。只有D项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第(4)题,丝路始于现今的西安(古长安),沿河西走廊西去,故沿线旅游景点有古都西安、敦煌等。答案:(1)张骞 班超 (2)两 地中海 丝绸之路
(3)D (4)西安、敦煌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