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美丽的山水城市 —— 广西 · 梧 州新西旅社 · 梧州摄于1950年今昔梧州湾我们的母校我们的母校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 世界银行专家梧州学院·图书馆18401949195619661976197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民主革命时期)1919旧新一、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2、内容:提出指导方针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决定改革开放3、意义:伟 大 转 折新起点新时期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2)开始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3)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4)它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新思想新路线新时期新领导新起点思考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作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2、你认为邓小平成为年度风云人物和中国新时代形象的理由是什么?1、“新时代”是指什么?因为他启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由城市转到农村,开辟农村根据地。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改革放开2、哪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请回答;
(1)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什么历史阶段?(2分)(2)我国“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始于何时?(2分)这一重大转变是如何实现的?(4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8.阅读材料
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
——邓小平(学业水平考试题)二、经济体制改革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前提:
内容:
根本目的: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
改革不改向。 (摘自旧人教版教材)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那么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二、经济体制改革 依据材料并结合P41第一段的内容,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何首先从农村起步?合作探究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 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二 到1978 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 人均粮食产量, 1958 年 303 公斤, 1978 年 316.6 公斤。材料三 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 …… 为特征的人民公社 …… 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严宏昌关廷珠 关友德 严立苻 严立华 严国昌 严立坤 严金昌 严家芝 关友昌 严学昌 韩国云 关友江
严立学 严俊昌 严美昌 严宏昌 严付昌 严家其 严国品 关友申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改革以后,新娘愿意进凤阳吗? 为什么?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斤1981年产粮 6.70亿斤1982年产粮 7.15亿斤农民露出笑容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原 因 内 容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二、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战略原因)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现实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历史原因) 意 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江苏华阴市)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中国第一村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几次变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950——1952年(地主——农民)1953——1956年(私有——公有)1958年(小——大)1978年(集体——个体)2008年(适度规模经营)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都市里行进的脚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所有制体制: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内 容: 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1.田野上吹拂的春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都市里行进的脚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3.作用与成效P42改革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市场经济概念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完善基本理论1、建立过程 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概 念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市场经济概念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完善基本理论1、建立过程2、作用与成效 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基本确立生产力发展经济奇迹迈进小康4、 (2013年江苏文综卷12.)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5、(2013天津卷9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你或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梧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 冰泉豆浆、三蛇酒、龟苓膏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21世纪:中国梦习近平将“中国梦”归纳为两个百年:“我坚信,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小结一个核心人物一个体制两个时间点两次思想解放邓小平——总设计师1978年,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理标准”大讨论,
“南巡讲话”四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执教者: 陈 勇单 位: 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地 址:广西梧州市苍梧县龙圩镇凤岭街文化里157号邮 编: 543100手 机: 15878406016邮 箱: 406268570@qq.com 再 见“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