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国的地势特点
第一节 地形(第1课时)
1.运用我国地形坡面图,分析我国地势特征,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2.运用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等水能分布的影响。
01
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地形:
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地势:
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一、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高
东部低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观察分析沿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你能发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什么?
北纬36°地形剖面图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第一、二阶梯
第二、三阶梯
昆仑山脉、
大兴安岭、
捆其断
雪雾太大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第一级阶梯
地形: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地形:盆地和高原;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
地形:丘陵和平原;海拔:500米以下
北纬36°地形剖面图
不同纬度地形剖面图所经过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黄海
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
东高西低地势特点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合作探究:
地势对运输的影响
西高东低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合作探究:
地势对水利设施的影响
西高东低使得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合作探究:
02
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A
E
B
D
C
起伏大
海拔500m以上
地面平坦
海拔200m以下
四周高
中间低
地表平坦
边缘陡峭
海拔500m以上
起伏较小
海拔200-500m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
地形类型多样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我国土地辽阔,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均有分布。
二、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山地
33%
高原
26%
丘陵10%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布局类型
一般来说,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林果业或牧业
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耕作业
高原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高原地区也可以发展种植业
丘陵或山地可适当改造成梯田
思考:
山体和丘陵地区为什么能够修建梯田?
有一定坡度,以25°为界线,一般来说坡度小于25°的梯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但是当坡度大于25°时,不仅增加了修建的难度,而且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课后查阅资料:
了解梯田有哪些类型?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发展规模
松嫩平原(适合大规模机械化)
江苏垛田(不适合机械化生产)
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集中成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业发展规模大;
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规模受限,如我国西南地区。
山区经济发展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可以发展多种农业
矿山森林资源丰富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容易发生滑坡等灾害
地势
地形类型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主要山脉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
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地形区
山区面积广大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请完成1~3题。
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2.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 B.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
C
3.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洋水汽进入,季风区广
②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④山区面积广,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请完成1~3题。
下图示意“我国五种地形类型面积比例”,读图完成下列4~5小题。
4.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①类型单一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复杂多样 ④平原面积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