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训练(42张PPT)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训练(42张PPT)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3 22: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点训练
目录
1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4
课时小练 分层巩固
3
要点探究 突破提高
2
知识核心 重复研磨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01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   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
垂直
相对高度
  海拔的数值是正值或负值,相对高度的数值是正值。
1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2.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
   ,说明坡度较陡,等高线   ,说明坡度较缓。
3.常见的地形部位有   、山脊、山谷、   、陡崖等。
密集
稀疏
山峰
鞍部
  山脊和山谷区别的方法: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即“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丘陵、   、平原和盆地五种。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   。
山地
高原
起伏状况
知识核心 重复研磨
02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_的垂直距离。
另一个地点
等高线地形图
认真阅读课本P32~P34,回答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平面 
2
知识核心 重复研磨
(3)读图2.2.1,甲的海拔是   米,乙的海拔是500米,丙的海拔是-4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是   米,甲、丙的相对高度是1 9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是   米。
注: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900 
 1 000 
 1 500 
图2.2.1
2.概念。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同线等高)
(2)等高线地形图:用   表示地形的地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稀疏 
 密集 
 等高线 
 海拔 
(3)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叫作等高距。(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   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可以看出海洋的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
   。
 大小 
 深浅 
 深度 
3.读图,在表中填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
序号 山体部位名称 等高线的特征
①   _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 _
(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   _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处凸出(选填“高”或“低”)
③   _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处凸出(选填“高”或“低”)
④   _ 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  _
⑤   _ 等高线  _
 山峰
增大
 山脊
 低 
 山谷
 高 
 鞍部
 对称
 陡崖
 重叠
分层设色地形图
认真阅读课本P34~P36,回答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定义:在绘有   和   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   ,这种地图叫
   。该类图上附有图例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   或深度范围。通过该类地图,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各种各样的   ,以及地表的   。
 起伏状况 
 地形 
 高度 
 分层设色地形图 
 颜色 
 等深线 
 等高线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类型的比较。
地形类型 大致海拔 地表形态的特点
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500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海拔不定 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要点探究 突破提高
03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成都某地,体验了一堂真实生动的地理课。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主题 研学古村地形
2
要点探究 突破提高
[自主探究] “登高望远”
E观景台海拔范围为    ;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400~450米
丘陵
(1)山地和丘陵的区别:山地海拔高,起伏大,而丘陵海拔低,起伏较小。
(2)平原和高原的异同:二者地面都广阔平坦,区别是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边缘陡峭。
[合作探究] “激流勇进”“星空露营”
1.同学们分成两组沿AB、CD河段漂流,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AB、CD河段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河段,判断理由是  .
 。
2.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地;右图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三地中的   地,因为该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自东北向西南
AB
AB河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流
速较快


陡崖
  山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山脊和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山谷易形成河流,山脊常形成两条河流的分水岭。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部位。
[迁移应用] “探秘古村”
同学们在探访中发现古村分布非常有特点,请概括出其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沿河分布,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
[探究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在户外运动中的应用
户外运动 等高线特征
攀岩、蹦极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漂流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即等高线密集的山谷河流处
登山 沿坡度较小的缓坡即等高线稀疏处
露营 坡度较缓、远离河谷、地势较平坦的地方
1.根据等高线特征辨别地形部位。
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与山谷的方法。
方法1:看等高线的凸向,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如图2.4.2所示。
方法2: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然后作出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该垂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两侧的等高线相交于几个点,读出这几个点的海拔,由内向外海拔降低的为山脊,由内向外海拔升高的为山谷。如图所示。
方法3:以河流定山谷。山谷与山脊地貌特征相反,只有在山谷中才可能有河流发育。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流没有画错时,此处是山谷。
[典题](2024清远期中)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了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下图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③处标注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鞍部 C.陡崖 D.山谷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为山脊,①的坡度大于②
B.都为山谷,①的坡度大于②
C.都为山谷,②的坡度大于①
D.都为山脊,②的坡度大于①
C
D
典题精练
(3)下列根据上图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中,较准确的是( )
C
A B
C 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处凸向高处为山谷;等高线从高处凸向低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分层设色地形图能较明显地反映地表的起伏状况。
课时小练 分层巩固
04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基础达标
 (2024江门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依次是( )
A.山脊、山峰、陡崖、山谷
B.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峰、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峰
B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
B.从东南向西北
C.从北向南
D.从西南向东北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4.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C
A
B
  (2024深圳期中)“深圳八景”指大鹏所城、莲山春早、侨城锦绣、深南溢彩、梧桐烟云、梅沙踏浪、一街两制和羊台叠翠,其中梧桐烟云是深圳最高山梧桐山,主峰海拔约944米,羊台叠翠指阳台山(原名羊台山),主峰海拔约587米。据此完成5~7题。
5.梧桐山和阳台山的相对高度为( )
A.1 531米 B.357米
C.-357米 D.-1 531米
6.假设要在梧桐山开发溯溪(沿河游玩)景区,下列地形部位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B
B
7.下图为阳台山某处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假设要在甲、乙、丙、丁四处中选择一处进行户外攀岩活动,最适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高度一样的地方,海拔一定相同
B.高原的地表不一定平坦
C.等深线的海拔是负数
D.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相同的地方海拔相同
9.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是50米
B.丙地的海拔是200米
C.乙地的海拔是0米
D.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A
B
10.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时,发现有一片绿色区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地的地形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D
(2024广东节选)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快递点进村已成为新的趋势。如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村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村及其周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丘陵 B.高原
C.平原 D.山地
12.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设快递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B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与铁路线路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虚线①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鞍部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14.图中铁路拟改建为高速铁路,经过ab段时沿虚线修建的目的有( )
①增加交通运输方式 ②缩短通行时间 ③提高通行安全 ④降低线路坡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B
  (2024潮州期末)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周末到学校附近山区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5~16题。
15.假如在图中某地露营,一般不选择甲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B.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C.位于河谷,山洪威胁大
D.位于陡崖下方,山石崩塌威胁大
D
能力提升
16.关于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山顶的海拔在900米以上
B.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C.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00千米
D.丙处位于山谷,坡度大
B
17.(2024茂名期末)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实地考察。图甲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考察途中某处玻璃栈道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并判断甲村位于乙村的什么方向。
A地海拔为550米,B地海拔为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50米。甲村位于乙村的东南方。
(2)考察期间同学们途经图乙中的玻璃栈道,判断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哪处(用字母表示) 该处的地形部位是什么
D处。陡崖。
(3)考察途中同学们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哪一处 请写出判断依据。
E处。依据: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4)该地区计划在C处建设水库,请你分析此处建设水库的有利条件。
工程量较小、蓄水量较大。
18.(2024东莞期末)某市某中学准备开展研学活动。下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一:“登高望远”。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   ,山峰A的海拔为
   米,站在此处,   (能或不能)看到本区域的全貌。
(2)活动二:“激流勇进”。同学们分成两组沿m、n河段进行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
是   河段,理由为   。
山地
1 200~1 300

m
m河段沿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流速快
(3)活动三:“星空露营”。为寻找合适的露营地,同学们考察了B、C、D三地,其中D处的地形部位是   ,不太适宜露营;B、C两地中适宜露营的是   ,理由为  .
 。
(4)活动四:“探秘古村”。为改善甲、乙两村之间的交通条件,现计划修建一条公路。为节约成本,选择   线(填序号)比较合适,理由为  .
 。
陡崖
C
地形平坦
开阔,远离意外伤害

②线路沿等高线分布,坡度小,工
程量小
19.某学校制定研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到某地形区开展活动。读该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李村所在山体部位名称是   。
(2)丁山峰的海拔范围是    米;王村所在地区地面坡度比余村   。
(3)余村附近河流流向大致是   。
鞍部
1100~1200

自北向南
(4)若王村与大王山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
(5)若向王村修一条引水渠,线路A与线路B中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
 。
(6)分析张村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两条)
12
A
线路A是由高
处向低处引水,水能自流
坡度较缓;靠近河流;水源丰富;等等。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气候 知识点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