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步作业-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2同步作业-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4 08: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单选题。
1.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有一对同型性染色体,用XX表示;男性有一对异型性染色体,用XY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递给女儿 B. 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
C. 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 D. 有X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卵细胞
2.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3.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4.如图为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Ⅰ-1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 Ⅱ-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
C. 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4
D. 理论上Ⅰ-1和Ⅰ-2生育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不相等
5.一对夫妇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正常,女孩色盲.这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XbY XBXB B. XBY XBXb C. XBY XbXb D. XbY XBXb
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A. 雌:雄=3:1 B. 雌:雄=2:1 C. 雌:雄=1:3 D. 雌:雄=1:2
7.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8.XY型性别决定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所以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 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一般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9.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 若只研究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则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同时产生2种、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C. 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只能产生AXW、aXW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10.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但在雌配子中失活的X染色体又恢复正常。Lesch-Nyhan综合征患者体内因缺乏某种酶而患病,其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1、2分别表示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图和某个体的体细胞中巴氏小体及相关基因分布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Lesch-Nyhan综合征是一种代谢缺陷型遗传病
B. Ⅲ-6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分布如图2
C. Ⅲ-8的致病基因是由I-2经Ⅱ-4传递而来
D. Ⅲ-7不含致病基因,其女儿一定不患该病
二、多选题。
11.如图甲为某动物(XY型性别决定)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①②可以代表果蝇性染色体简图
B. 该动物种群中位于Ⅱ1和Ⅱ2片段上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
C. 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
D. 不考虑遗传物质改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
12.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Ⅱ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B. Ⅲ2、Ⅲ3出现说明Ⅱ2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
C. Ⅱ2减数分裂后生成AB、Ab、aB、ab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D. 若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
三、非选择题。
13.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_____,10__________,11__________。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成员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14.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中表示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生出一只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写中细胞A和细胞E的名称:
A、 ;E、 。
(2)若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 。
(3)画出细胞D和细胞G的全部染色体示意图,将眼色相关基因标注在正确位置。
(4)若亲代红眼雌果蝇与一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子代雌果蝇中出现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
15.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芦花羽毛基因(A)对非芦花羽毛基因(a)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没有)请回答:
(1)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鸡场为了多得母鸡多产蛋,应选择亲本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通过选择__________羽毛的雏鸡进一步养殖便可达到目的。
(3)遗传学家发现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雄性的比例是_______。(性染色体组成为 WW的胚胎不能存活)
(4)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红眼基因(B)与相对应的白眼基因(b)位于 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与鸡的非芦花羽毛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请分析这两种性状在遗传上的相同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A、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A正确;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其Y染色体只能来自于父亲,其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B正确;
C、父亲才含有Y染色体,所以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C正确;
D、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卵细胞,也可能是精子,D错误;
2.【答案】C
【解析】
①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应是隐性遗传,又因为患病的女儿其父亲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②代代有患者,患病男性的女儿都有病,且第二代中两患病者的后代中出现正常男性,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③存在“无中生有”现象,是隐性遗传,且“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④存在明显的传男不传女现象,因此最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
综上可知,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①④②③,C正确。
3.【答案】B
【解析】
A、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A错误。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
D、人体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
4.【答案】C
【解析】A、由于Ⅱ-5患病,因此图中的Ⅰ-1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A正确;
B、根据遗传系谱图可以看出,Ⅱ-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B正确;
C、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2,C错误;
D、理论上Ⅰ-1和Ⅰ-2生育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分别是1/4、0,D正确。
5.【答案】D
【解析】男孩正常,基因型为XBY;女孩色盲,基因型是XbXb.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则母亲一定含有XB.女孩的两个X染色体均为Xb,其中一个来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故选:D。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
7.【答案】C
【解析】
A.窄叶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Y,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雌株中可能有Xb配子,所以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B正确;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C错误;
D.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故其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由于母本的Xb是可育的,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8.【答案】D
【解析】
A、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有,A错误;
B、果蝇体细胞中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大,人体细胞中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错误;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
D、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一般患者男性多于女性,D正确。
9.【答案】B
【解析】A、甲图生物AaDd自交,其后代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
B、若只研究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则乙图细胞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2种配子,如果是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细胞就会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如果是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
C、丙图中第二代中婚配男女患病,而女儿正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该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AXW、AY、aXW、aY,共4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10.【答案】D
【解析】
A、Lesch-Nyhan综合征患者体内因缺乏某种酶而患病,属于代谢缺陷型遗传病,A正确;
B、由于Ⅱ-5为正常男性只能是XAY,Ⅲ-6患病只能是XAXa,且XA形成巴氏小体,B正确;
C、由于Ⅱ-5为正常男性只能是XAY,Ⅲ-8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4,同理Ⅰ-1为正常男性,Ⅱ-4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2,C正确;
D、III-7不含致病基因,但其配偶的基因型未知,可能会出现女儿为XAXa,且XA形成巴氏小体的患病情况,D 错误。
11.【答案】ACD
【解析】
A.甲图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可以代表果蝇的性染色体, A正确;
B.Ⅱ2片段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甲图中同源区段I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C正确;
D.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伴C隐性遗传病,据分析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ABC都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ACD。
12.【答案】AD
【解析】
A.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2的基因型为XabY,Ⅲ1的基因型为XabY,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A正确;
B.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产生了XAb、XaB的配子,B错误;
C.Ⅱ2的基因型为XABY,能产生XAB、Y两种配子,C错误;
D.在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Ⅱ1(XABXab)能产生XAB、Xab两种配子,由于存在交叉互换,Ⅱ1(XABXab)产生配子的种类为XAB、Xab、XAb、XaB,产生的XAB的配子概率低于1/2,但Ⅲ5号个体会得到她父亲给的一条XAB的配子,所以Ⅲ5号个体产生XAB的配子的概率一定会大于1/2,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XABY)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D正确。
13.【答案】(1)X ;XbXb或XbY
(2)XbY ;XbY ;XBXb或XBXB
(3)1→4→8→14
(4)1/4;0
【解析】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是b,所以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b或XbY。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和10号都为男性患者,基因型都是XbY;由于10号个体是色盲,所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所以1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8号,而8好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4号,4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号。
(4)由于14号是色盲,所以7号和8号的基因型是XBY和XBXb,若成员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后代女儿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
14.【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2)XAXa
(3)
(4)1/4(25%) 1/2(50%)

【解析】(1)由图及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可知,雄果蝇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A;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包括B);精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形成为精子(包括C)。雌果蝇卵原细胞的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卵原细胞D进行DNA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E和一个小的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一个大的卵细胞F和一个小的极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包括G)。故图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E为次级卵母细胞。
(2)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交配生出一只白眼雄果蝇,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则B的基因组成为Xa,C的基因组成为XA,F的基因组成为Xa,因此精子C与卵细胞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
(3)细胞D的基因型为XAXa,F(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Xa,细胞G(极体)的基因型为XA。细胞D和细胞G的全部染色体示意图如图所示:

(4)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与一白眼雄果蝇(XaY)交配,则子代中出现雄性红眼果蝇(XAY)的概率为1/4,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1:1,子代雌果蝇中出现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2。
15.【答案】(1)ZAZA、ZAZa
(2)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非芦花
(3)1/5
(4)①两性状都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都是伴性遗传(或遗传与性别相关);②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
【解析】(1)芦花为显性,因此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是ZAZA或ZAZa。
(2)伴性遗传通常采用隐雌和显雄的杂交组合进行性别鉴定,因此要通过毛色直接判断家鸡的性别,可采用芦花雌鸡(ZAW)、非芦花雄鸡(ZaZa)的个体杂交,后代的非芦花羽毛就是母鸡。
(3)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W,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W、Z、Z,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WW、2ZW,其中WW不能存活,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Z,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Z、W、W,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ZZ,2ZW,所以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几率是1/5。
(4)控制果蝇的白眼与鸡的非芦花羽毛的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控制果蝇的白眼与鸡的非芦花羽毛的性状均由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均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
故答案为:
(1)ZAZA、ZAZa
(2)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非芦花
(3)1/5
(4)①两性状都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都是伴性遗传(或遗传与性别相关);②具有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