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深化课,基于“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基础,拓展到多种生物细胞(植物、动物 )观察。教材通过“多细胞标本观察研讨细胞共性与差异关联细胞学说”的逻辑,引导学生认识“细胞是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构建更系统的生命科学观念,是从“单一细胞观察”到“生物多样性细胞认知”的关键进阶。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观察过洋葱表皮细胞,对“细胞”有初步直观认知,但对“不同生物细胞形态差异、细胞学说内涵”理解模糊。具备显微镜操作与观察记录能力,不过在“对比归纳多种细胞特征”时,易忽略本质共性;对“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组成差异”需具象化引导。学生好奇不同生物的微观结构,需通过丰富标本观察,突破“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认知难点。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多种生物细胞,理解“细胞形态多样但都是生命基本单位”;认识“细胞学说(多数生物由细胞组成 )”,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深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认知。 (二)科学思维 对比不同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归纳“细胞共性(如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等 )”与“差异(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形态多样 )”,锻炼分析、推理与归纳思维;基于观察研讨,提升科学表达与逻辑论证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多种细胞标本记录特征对比分析”完整探究流程,巩固显微镜操作技能,提升多标本观察与实证记录素养,养成严谨科学态度。 (四)态度责任 感受不同生物细胞的奇妙,激发对生命科学的持久兴趣;了解细胞学说发展历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传承性与协作性,增强科学责任感与敬畏心。
教学重点
1.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生物细胞标本(植物、动物 ),清晰记录并描述细胞形态差异与共性。 2. 理解“细胞是多数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构建细胞学说的初步认知。
教学难点
1. 精准对比多种细胞特征,归纳“形态多样但功能统一(作为生命基本单位 )”的科学观念,突破“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理解。 2. 深度关联“细胞观察实践”与“细胞学说理论”,理解科学理论建立的实证过程(从观察到归纳 )。
教具准备
多种生物细胞标本(如植物根尖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青蛙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等 )、显微镜、实验记录单、PPT(含细胞学说发展历程资料、细胞结构对比示意图 )、生物细胞观察记录表(教材样式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洋葱表皮细胞(前课观察 )→ 人体红细胞→ 叶肉细胞”显微图对比PPT,提问:“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想不想看看动物、植物还有哪些奇妙的细胞?今天一起观察更多生物细胞!” 学生活动:观察对比图,联系前课洋葱细胞观察,好奇不同生物细胞形态,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以“细胞形态差异”问题情境导入,呼应前课知识,聚焦“更多生物细胞观察”任务,唤醒探究期待。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人体血液红细胞、叶肉细胞”高清图,提问:“洋葱表皮是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动物、植物 )的细胞啥样?怎么通过观察发现细胞的共性与差异?” 引导明确“观察多种标本对比归纳”核心任务。 学生活动:观察显微图,回顾前课观察方法,猜想“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标本,记录形态差异”,初步梳理探究思路。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多样细胞图,引发认知冲突(形态差异 )与期待(探索共性 ),聚焦“多标本观察与对比”关键环节。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多种生物细胞标本(植物、动物各23种 )、显微镜及记录单,讲解观察要求: ① 选标本:每组从“植物根尖、人体口腔上皮、青蛙表皮、酵母菌”中选34种,按“植物→ 动物”顺序观察(示范“识别标本标签,避免混淆” )。 ② 规范操作:调显微镜(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清晰 ),放置标本,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特殊结构(如植物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 )”,绘制简图(标注标本名称、观察工具 )。 ③ 对比归纳:观察完一种标本,换另一种,同步对比“形态、结构差异”,在记录单备注“相同点(如都有细胞核 )、不同点(如植物有细胞壁 )”。 巡视指导,实时纠正“显微镜调焦不当(如未先低倍镜观察 )、绘图不标注关键结构”等问题;鼓励小组分工(操作、记录、对比分析 ),提醒“轻拿标本、保护镜头”。 学生活动: 分组实践: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细长排列 )→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不规则、抱团 )→ 青蛙表皮细胞(多边形、有细胞核 )”,记录“植物细胞多有细胞壁(轮廓清晰 ),动物细胞形态更灵活”等发现,绘制简图(如标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 )。 对比不同标本,归纳“植物细胞多呈规则形状(因细胞壁 ),动物细胞形态多样;都能看到细胞核(染色后明显 )”,初步感知细胞共性与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多标本观察对比记录”实践,让学生亲历“多样性与统一性”认知过程,巩固显微镜操作,积累实证素材,突破“形态差异与共性归纳”难点。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观察记录(绘图+文字 ),围绕以下问题研讨: ① “我们观察了哪些生物体的细胞?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有啥不同?又有哪些共同特点?”( 引导用“植物细胞多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形态多样;都有细胞核”等科学表达 ) ② “结合教材资料,思考‘多数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说说你对‘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理解”( 补充细胞学说发展:胡克发现→ 科学家研究植物、动物→ 归纳细胞学说 )。 ③ “还有哪些生物可能由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 )的细胞有啥特别?”( 拓展单细胞生物认知,关联教材“喇叭虫、变形虫”资料 ) 播放“细胞学说发展历程”简短视频(含科学家协作研究、争论与共识 ),辅助理解“从观察到理论建立”的科学过程。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展示记录,描述“植物根尖细胞像小格子,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像散落的拼图;共同有细胞核,植物有细胞壁”;结合资料,认同“多数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小单元”。 交流“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 )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更神奇”,理解细胞学说的广泛适用性(除病毒外 )。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观察发现,关联细胞学说发展,实现“实践观察→ 科学理论(细胞学说 )→ 生命观念(细胞是基本单位 )”的认知升级,突破“理论与实践关联”难点。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病毒显微图(如新冠病毒 )”与“细胞结构对比”PPT,提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怎么还能生存?这说明细胞对生命有啥重要性?” 引导延伸思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病毒需寄生细胞 )”,深化生命观念。 学生活动: 观察病毒图,结合前课“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认知,讨论“病毒依赖细胞生存,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场所”,感受细胞功能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拓展“非细胞生物(病毒 )”认知,反向强化“细胞对生命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生命科学观念,为初中生物学习埋下伏笔。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下列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壁的是( )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 青蛙表皮细胞 C. 叶肉细胞 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如叶肉 )有细胞壁,动物细胞(A、B )无,选C ) 2. 观察多种生物细胞后,发现普遍存在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答案:C(解析:多数细胞(植物、动物 )染色后可观察到细胞核;植物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难直接观察形态,选C ) 3. 细胞学说的核心观点是( ) A.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B. 多数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 C. 细胞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答案:B(解析:A错,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选B ) 判断题 1. 动物细胞形态都一样,植物细胞形态也都一样。(× )(解析:动物、植物细胞形态因功能不同多样,如人体神经细胞(长条状 )与口腔上皮细胞(不规则 )差异大 ) 2.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都能清晰看到细胞膜、细胞壁。(× )(解析:细胞膜极薄,普通光学显微镜难清晰观察;植物细胞细胞壁易见,动物细胞无,表述绝对 ) 3. 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科学家对多种生物细胞的观察与归纳。(√ )(解析:细胞学说基于大量植物、动物细胞观察,经归纳总结形成,符合科学史 )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观察了多种生物细胞,谁能说说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啥不同?又有哪些共同地方?细胞学说告诉我们啥?” 学生总结:“植物细胞多有细胞壁,形态规则;动物细胞形态多样,无细胞壁;都有细胞核。多数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多样性与统一性”观察发现,强化“细胞学说”核心观念,呼应单元“微小世界探索生命本质”主题。
板书设计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细胞形态:植物(规则,多有细胞壁 )→ 动物(多样,无细胞壁 ) 共性:都有细胞核( 生命基本单位体现 ) 细胞学说:多数生物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基础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以“多标本观察对比归纳”突破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认知,学生通过实践清晰感知“形态差异与功能共性”;研讨关联细胞学说,深化生命观念,落实核心素养。 拓展“病毒与细胞”关联,反向强化细胞重要性,课堂逻辑完整,探究层次分明,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因“标本标签混淆、显微镜调焦慢”影响观察效率,需提前培训“标本识别与快速调焦”;研讨中对“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差异”挖掘不足,知识深度可拓展。 细胞学说发展历程融入稍显被动,可设计“科学家角色扮演”(如模拟胡克、列文虎克争论 ),增强互动性。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提前整理“标本分类卡”(含名称、典型特征 ),辅助小组快速识别;增加“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标本观察”,对比“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功能差异”(如草履虫一个细胞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 设计“细胞学说拼图”活动(如科学家发现卡片排序 ),让学生亲历“理论建立过程”,强化科学史理解与科学思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1.5 《微小世界——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教科版)六年级
上
1.5 《微小世界——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人体红细胞 → 叶肉细胞
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想不想看看动物、植物还有哪些奇妙的细胞?今天一起观察更多生物细胞!
新知导入
聚集
洋葱表皮是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动物、植物 )的细胞啥样?怎么通过观察发现细胞的共性与差异?
探究新知
植物细胞(如叶肉细胞)多有细胞壁、叶绿体,呈规则形状;动物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形状不规则。可制作不同生物细胞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能发现共性是都有细胞膜、细胞核,差异在植物有细胞壁等,由此区分动植物细胞。
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简·施旺麦丹
① 选标本:每组从“植物根尖、人体口腔上皮、青蛙表皮、酵母菌”中选34种,按“植物→ 动物”顺序观察(示范“识别标本标签,避免混淆” )。
② 规范操作:调显微镜(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清晰 ),放置标本,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特殊结构(如植物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 )”,绘制简图(标注标本名称、观察工具 )。
③ 对比归纳:观察完一种标本,换另一种,同步对比“形态、结构差异”,在记录单备注“相同点(如都有细胞核 )、不同点(如植物有细胞壁 )”。
步骤
叶肉细胞
叶绿体
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标本,把我们看到的细胞用图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细长排列 )→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不规则、抱团 )→ 青蛙表皮细胞(多边形、有细胞核 )”,记录“植物细胞多有细胞壁(轮廓清晰 ),动物细胞形态更灵活”
蛙的细胞
植物的根尖细胞
人体神经细胞
小白鼠的细胞
叶表皮上的气孔及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① “我们观察了哪些生物体的细胞?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有啥不同?又有哪些共同特点?”( 用“植物细胞多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形态多样;都有细胞核”等科学表达 )
② “结合教材资料,思考‘多数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说说你对‘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理解”( 细胞学说发展:胡克发现→ 科学家研究植物、动物→ 归纳细胞学说 )。
③ “还有哪些生物可能由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 )的细胞有啥特别?”
步骤
变形虫
在罗伯特 ·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 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 芽和果实,以及血液和低等动物等, 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 大量研究事实说明, 除病毒外, 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我们的皮肤表面, 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 但也有一些生物, 它们只有一个细胞, 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 眼虫、 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 就是一个细胞。
资料
喇叭虫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怎么还能生存?这说明细胞对生命有啥重要性?
课堂练习
1. 下列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壁的是( )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 青蛙表皮细胞 C. 叶肉细胞
2. 观察多种生物细胞后,发现普遍存在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3. 细胞学说的核心观点是( )
A.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B. 多数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
C. 细胞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C
C
B
(二)判断题
1. 动物细胞形态都一样,植物细胞形态也都一样。( )
2.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都能清晰看到细胞膜、细胞壁。( )
3. 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科学家对多种生物细胞的观察与归纳。( )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观察了多种生物细胞,谁能说说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啥不同?又有哪些共同地方?细胞学说告诉我们啥?”
植物细胞多有细胞壁,形态规则;动物细胞形态多样,无细胞壁;都有细胞核。多数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板书设计
1.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细胞形态:植物(规则,多有细胞壁 )
→ 动物(多样,无细胞壁 )
2. 共性:都有细胞核( 生命基本单位体现 )
3. 细胞学说:多数生物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基础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