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4 06:24:44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家国情怀)
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巴比伦国王娶了一位美丽的王后,王后深得国王的宠爱。不久,王后愁容渐生,原来她害了思乡病。于是,国王就修建了高高的“空中花园”,让王后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以眺望家乡。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探究新知
观察地图,指出“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
历史解释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从地理位置、流域、平原等方面分析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思考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约公元前 3500—前 539)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古代两河流域(又称“新月沃地”)
地理位置:西亚
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文明代表: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它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明成就
文字:楔形文字
历法:阴历/太阴历
数学:60进制
技术:最早灌溉技术制陶技术
阴历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闫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今天通用的公历是由苏美尔人制定的阴历发展而来的。



星期制度
进制

60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
3.发展历程
公元前24世纪
约公元前 3500 年
公元前1894年
公元前19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539年
小国出现
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汉谟拉比完成统一
外族入侵
被波斯征服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新独立。
公元前3500年
公前
18世纪
出现小国
强盛:古巴比伦王国
被外族所灭
公元前
24世纪
初步统一
公元前
1595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君主专制
奴隶制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
最强盛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
汉谟拉比的巩固措施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华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法律上: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众神之王”
君权神授
【任务一】你认为浮雕上内容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1.阅读教材第7-8页“《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1.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制定者:
汉谟拉比
3.内容: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③商品经济活跃。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
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第282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刑。(第6条)
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第196条)
如果自由民折断自由民的手足,则应折其手足。(第197条)
实质
阶级歧视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4.《汉谟拉比法典》实质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5.《汉谟拉比法典》意义:
第十六条,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被处死。
第二二六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二八二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展示
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课堂小结
古代两河流域
发展历程
文明代表


统一
强盛
衰亡
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
发源地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
1.(咸宁中考)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城。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宜昌中考)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A
B
当堂达标
当堂演练
2.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小国是在 ( )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2400年
C.约公元前1800年
D.约公元前3100年
A
衔接中考
3.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融合性
C.多元性 D.继承性
C
4.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 )
A.亚历山大
B.汉谟拉比
C.阿育王
D.胡夫
B(共13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基础过关
精评价 课堂检测 03
1.如图所示区域孕育了下列哪一文明(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B
2.教材改编 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
(如图所示),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字 D.字母文字
A
3.教材改编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一些年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被载入史册。这个时期的古巴比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主要得益于( )
A.奴隶制国家建立
B.《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C.农业发展的需要
D.统一的君主专制制度实行
D
4.《乌尔纳姆法典》问世早于《汉谟拉比法典》,但《乌尔纳姆法典》大部分损坏,而《汉谟拉比法典》仅正文就保存下来282条,我们可以通过后者了解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律运作情况。材料旨在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B.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利于我们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D.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自由民将全年租金支付给房主,但房主在租期未满时要求房客搬出,则房主将会因强迫房客提前搬出而丧失房客的租金。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契约精神 B.司法程序严格
C.袒护贵族特权 D.注重形式主义
A
6.下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条款。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条文(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说明古巴比伦经济以农耕为主
C.旨在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D.注重规范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D
条目 内容
第55条 自由民开启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邻人之田,则彼应按照邻区之例,以谷为偿
第56条 自由民如果放水,水淹其邻人业已播种之田,则彼应按每一布耳十库鲁之额,赔偿谷物
7.阿玛尔纳书简是世界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外交文献,共有382块泥版。书简(如图)用楔形文字记录了巴比伦等国国王向埃及国王承诺赠送铜
币,以换取金色战车、马匹等内容。由此可印证( )
A.古代亚非文明交流往来
B.古代亚欧地区的战争频繁
C.古代亚非制铜技术高超
D.古代亚欧经济水平差异大
A
能力提升
8.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
C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的旨意
美索不达 米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9.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雄才大略的国王】
材料一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时期。尽管他的巴比伦王国掌握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但他的继承者却无力巩固伟业,王国最终走向衰亡。
——摘编自杨春《消失的国度与文明》
【流传千古的法典】
材料二 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上古部分》
(1)材料一描述的这位国王是谁 (1分)他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2分)
答案:国王:汉谟拉比。(1分)主要功绩:他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2分)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问它是哪部法典 (1分)它在当代具有怎样的价值 (2分)
答案:法典:《汉谟拉比法典》。(1分)价值: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分)
(3)从材料二序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1分)事实确实如其所说吗 (1分)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判断。(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典实质的认识。(1分)
答案:目的: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1分)判断:事实并非如此。(1分)论证观点:“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1分)认识: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1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 目标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
重点 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初步统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与统治;《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巴比伦国王娶了一位美丽的王后,王后深得国王的宠爱。不久,王后愁容渐生,原来她害了思乡病。于是,国王就修建了高高的“空中花园”,让王后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以眺望家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 (1)指导学生观察古代两河流域地理图片(见课件),并回答古代两河流域的“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 答案: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结合地图,说一说两河流域的地理范围。 答案: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如何兴起与统一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绘制时间轴的方式(见课件)将古代两河流域发展历程中的兴起与统一梳理出来。 答案: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相关史事”,归纳这一地区的文明成果。(图片展示两河流域文明兴起时的成就)(见课件) 答案:文字:楔形文字;天文历法:阴历;数学:60进制。 过渡语: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它是如何发展成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高峰的呢。接下来我们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古巴比伦王国 展示教材《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见课件),让同学们在图中找到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范围,指导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试对古巴比伦王国发展及统治作简要概述。 答案:发展:起初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这部法典又有何历史地位及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板块三。 板块三 《汉谟拉比法典》 1.观看《汉谟拉比法典》图片和视频(见课件),阅读教材文字,回答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内容。观察法典上部的浮雕(见课件),其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内容: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③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思想:君权神授。
导 与 学 过 程 2.出示材料(见课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创设模拟法庭(见课件),加深对法典实质的理解。 答案: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答案: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问题讨论:分析法典中部分材料(见课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答案: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奴隶毫无地位可言;刑罚比较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同现代法律相比,法律公平是十分有限的。 结束语: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养育了两河流域人民,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文明成果有楔形文字、阴历、60进制等。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通过设置情境,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读教材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得以提升,能力得以提高,知识得以丰富,使课堂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