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文明之光
古诗三首:感受中华传统节日习俗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纸的发明:为你介绍中华造纸术
清明上河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赵州桥:一座世界闻名的中国桥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当好中华文化小小传播者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看图片,猜一猜。
春节
元宵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看图片,猜一猜。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你知道春节(过年)的哪些习俗?
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tú sū
tónɡ
大声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
屠:
苏:
屠杀 屠刀 屠夫
苏醒 复苏 江苏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声朗读
注意读好节奏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一种酒,根据古代的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宋代以前挂桃符
明代开始贴春联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
暖洋洋的春风又吹进了屠苏酒。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门,迎接新年的阳光,用新桃符换下了旧桃符。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宋代,人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放爆竹
喝屠苏酒
换桃符
读着这两句诗,
我仿佛看见了……
仿佛听见了……
仿佛闻到了……
你看到了宋代人们过春节的哪些情景呢?
读着这两句诗,
我仿佛看见了……
仿佛听见了……
你看到了宋代人们过春节的哪些情景呢?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官至宰相,主持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主持变法革新后的农历新年,看见家家户户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元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更寄托了王安石对变法革新的美好愿望。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王安石对变法革新的美好愿望?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声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
hún
jiǔ
mù
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牛。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声朗读
注意读好节奏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地下着。路上的行人心里十分伤心。
清 明
[唐] 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杜牧(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店啊?
牧童指着远出的杏花村。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去上坟扫墓,缅怀去世的亲人,所以心情是悲痛的。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其实也表达了诗人杜牧自己的心情。
杜牧中年时被免去官职,被迫离开京城。这一天正是清明节,他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下起雨来了。这首《清明》就写了他在清明节这一天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伤心、难过、忧愁、悲痛欲绝……
你从诗句中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心情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为什么要“借问酒家”呢?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个时节,万物生长,大地一片清新明丽,所以叫“清明”。清明节,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传统的习俗。
清明饺
踏青
上坟扫墓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在清明节怀念先人的心情!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代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外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zhū yú
bèi
xiōnɡ
大声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大声朗读
注意读好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每逢传统佳节就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知道远方的兄弟登上了高处,一个个都插上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为什么“倍思亲”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当时他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佳节,王维倍感孤单,思念故乡亲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从诗中哪里感受到王维“倍思亲”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只是在重阳节“倍思亲”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到了,王维独自一人身在长安,看到_____________,他就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
端午节到了,王维独自一人身在长安,看到___________,他就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
中秋节到了,王维独自一人身在长安,看到___________,他就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时此刻,兄弟们会思念王维吗?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唐代有哪些习俗呢?
【登高】古人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通过登高,既可以欣赏风景、又强身健体。
【插茱萸】古人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重阳节插上茱萸,可以祛毒辟邪,延年益寿。
你还知道哪些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赏菊
重阳敬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仔细观察,交流难写易错的字。
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牛。
◎背诵三首诗,默写《清明》
9.古诗三首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放爆竹
喝屠苏酒
挂桃符
……
上坟扫墓
怀念亲人
踏青
……
登高
插茱萸
赏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