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与湖泊 第1课时 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人教新版八上地理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河流与湖泊 第1课时 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人教新版八上地理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16: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的是我国河流与湖泊的概况,由于河流的水量及各河段的特点与地形及气候有关,因此在学习了地形和气候后,教材安排了河流的学习。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我国河流的概况,我国河流众多,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属于外流河,就水文特征来看,在秦岭—淮河线南北有所不同,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稀少,以内流河为主;然后介绍了我国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主要从河流概况、开发、治理三方面进行讲解,其中长江重点是开发,黄河重点是治理,渗透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本节运用了多种地理图表,旨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和说明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接触到一些河流,如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等,知道学习河流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图上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支流等地理信息,但是没有具体学习河流的开发及治理等内容,因此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时候,需要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获得新知。
内容要求   1.运用图表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秦岭—淮河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运用图表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概况和不同河段的特点,理解长江、黄河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素养   1.运用图表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河湖特征。(综合思维)   2.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3.长江的开发利用、黄河的治理。
教学难点   建立科学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河流。
教学建议   在了解河流自然概况的基础上,解释黄河、长江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初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第1课时 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
新课导学  
  [复习导入] 教师: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除蒸发外,多余的降水最终流到哪里
学生:海洋。
教师:对,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你知道我国的外流河主要有哪些吗
[问题导入] 教师: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河流,它们如同血脉一样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河流呢
学生(讨论):长江、黄河、珠江等。
教师(运用多媒体快速闪过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黑龙江等):除了同学们说的河流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大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河流,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图片导入]
1.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图片):同学们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文明古国又被称为“大河文明”,河流是生命存在的重要载体,文明古国大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可见河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学指导  
  一、如何突破“以外流河为主”的学习难点
“以外流河为主”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对于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特征的学习,我们不妨从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特征入手,降低难度,学生对自然环境特征描述较为熟悉。另外,还可以提供不同要素分布图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寻找答案。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突破这一难点。
1.提供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的分布图。
2.问题指引,学生带着任务读图。
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3.图层叠加,清晰明朗。
内流区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范围大致吻合,外流区和湿润区、半湿润区的范围基本一致。内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少,外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多。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基本接近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近。
4.得出答案。
内流河分布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的内陆地区;外流河分布在距海较近,降水较多的沿海地区。
二、列表比较法
将秦岭—淮河线南北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对比,有利于掌握我国南北河流的差异及分布原因。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1.珠江
珠江也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径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 320千米。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四省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千米,另有1.1万余平方千米在越南境内。
[试题设计]
(1)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流域的气候特征关系密切。以下河流中,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是 (D)
A.黄河     B.辽河     C.塔里木河     D.珠江
(2)我国汛期最长的一条河流是 (B)
A.黑龙江 B.珠江 C.长江 D.黄河
2.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庐山东侧。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来水,北经湖口注入长江。“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其特有的形态特征。每年4—9月为汛期,湖水上涨,当湖口最高水位21.71米时面积可达3 283.4平方千米。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骤降,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和浅水湖泊。长江干流出现洪峰时,江水可以倒灌入湖,泄洪效应最长可达1个月,对减轻长江干流汛期洪水威胁有重要作用,富灌溉、航运之利。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取代洞庭湖成为中国最大淡水湖,是中国主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沿湖盛产菱角、芡实、莲藕、芦苇等。湖区常有丹顶鹤、天鹅等珍禽越冬栖息。为保护候鸟,1983年设立省级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平原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鄱阳湖入江口附近的大姑山、湖口的石钟山、婴子口附近的“蛤蟆石”均为著名旅游胜地。湖西岸的庐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试题设计]
宋代诗人余靖用“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诗句描写鄱阳湖壮美的景色。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多年来,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水域面积最大可达3 000平方千米以上,少时通常在800平方千米左右。2023年3月9日,鄱阳湖湖区水域面积不足30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鄱阳湖呈现“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丰水期景色时,江西受 夏(东南) 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 大 。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 大 的特点。
(2)针对鄱阳湖湖面萎缩明显的状况,请提出缓解这种状况的有效措施。
[答案] 节约用水;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水资源合理调配。(言之有理即可)
3.额尔齐斯河
4.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流河,全长2 179千米,它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汇合而成,塔里木河自西向东蜿蜒于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地区多为起伏不平的沙漠地带,来自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稳定,被称为“无缰的野马”。塔里木河由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和田河汇流而成,最后流入台特马湖。
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千米,涵盖了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绝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然生态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被誉为“生命之河”“母亲之河”。
5.青海湖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高原蓝宝石”,那就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青海湖。
青海湖形成于距今13万年前的新构造运动后,原与黄河水系相通,是外流淡水湖,后因周围山地强烈隆起,日月山上升堵塞倒淌河,使其变成封闭湖泊,逐渐咸化。
从地理环境上看,青海湖湖面海拔3 196米,水体面积4 650.08平方千米,湖岸线长约360千米,蓄水量达1 050亿立方米。它北起大通山,南至青海南山,东靠日月山,西邻阿木尼尼库山,地处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干寒少雨、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
青海湖的生态丰富多样,累计发现鸟类189种,兽类41种,两栖爬行类5种,鱼类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35种,普氏原羚更是世界级濒危野生动物。湖区还有野生植物445种,底栖动物22种,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园。
板书设计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45活动·参考答案]
1.(1)蒙古。俄罗斯。(2)俄罗斯。
2.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等。
3.(1)开发方面:
①公平合理利用水资源:各国应协商制定用水方案,确保水资源公平分配,避免上游国家过度用水影响下游国家。
②合作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坝、水电站等工程时,各国需共同评估环境影响,确保工程不损害他国利益。
③发展可持续经济:沿河国家应合作发展航运、渔业和旅游业,推动经济繁荣,同时保护河流生态。
(2)保护方面:
①防治水污染:各国需共同制定标准,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保护水质。
②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河流及其周边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栖息地。
③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如干旱和洪水,确保水资源安全。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河湖众多,区域差异显著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教师(压低声音):“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场穿越中国的‘狂飙’之旅!不过这次的‘飙车手’有点特别——它们没有轮子,却能横跨千里;它们不会说话,却藏着无数秘密。猜猜看,它们是谁 ” (学生猜测后,教师点击PPT展示河流奔腾的动图) 教师:“没错!它们就是中国的‘超级明星’——河流!”我国河流众多,可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2自然段和第43页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 (2)什么是外流区,什么是内流区,其面积和水量有什么差异 教师巡视,指导。 精讲点拨: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外流区。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它们的汇水区域为内流区。内流河最终消失在荒漠中,或者注入内陆洼地,积水成湖。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项目水量面积外流区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不足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承转: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它们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来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学生分组探究:   (1)在图中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2)分析这些河流哪些属于外流河,分别注入什么大洋 哪些是内流河 其有些河段用虚线表示的原因是什么   (3)归纳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4)说说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探究深入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规律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成果展示:   (1)学生到黑板前,指出空白地图上对应的河流。   (2)这些河流中除塔里木河外都是外流河,其注入海洋如下表所示: 河流注入海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洋额尔齐斯河北冰洋
  (3)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4)外流河:东部低平地势+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外流入海。 内流河:西部封闭地形+干旱气候→水源不足→河流消失于内陆。   精讲点拨: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多注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额尔齐斯河是一个例外,它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受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影响,河流水量较大,是俄罗斯鄂毕河的一条支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最大的内流河是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 承转:流经我国的国际河流是联系我国与邻国的纽带。选择相关地图,从流经国家、国际联系等方面,了解流经我国的主要国际河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完成教材第45页活动。 学生读图完成。 (成果展示教材第45页活动答案) 1.(1)蒙古。俄罗斯。(2)俄罗斯。 2.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等。 3.(1)开发方面: ①公平合理利用水资源:各国应协商制定用水方案,确保水资源公平分配,避免上游国家过度用水影响下游国家。 ②合作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坝、水电站等工程时,各国需共同评估环境影响,确保工程不损害他国利益。 ③发展可持续经济:沿河国家应合作发展航运、渔业和旅游业,推动经济繁荣,同时保护河流生态。 (2)保护方面: ①防治水污染:各国需共同制定标准,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保护水质。 ②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河流及其周边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栖息地。 ③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如干旱和洪水,确保水资源安全。
承转   由于我国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因此我国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速等方面差异显著。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我国河流在这些方面的特征。
    教师:河流在水位、水量、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同学们观察教材第43页图2.19,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分析图中河流哪个季节流量较大。   (2)分析图中河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的哪一侧,其水量有什么差异 结合气温的知识分析哪一侧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关键是看懂河流流量大小和时间的关系,还要理解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成果展示:   (1)图中河流夏季流量较大。   (2)松花江和黄河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水量较小,长江和西江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由于冬季0 ℃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因此该线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没有结冰期。   精讲点拨: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外流河夏季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明显的汛期;冬季水位低、流量小,成为枯水期。秦岭—淮河线以北,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冬季气温在0 ℃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雨季较短,河流汛期较短、流量较小,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雨季较长,河流汛期较长、流量较大,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小。
承转   河流的归宿不仅是海洋,许多河流在流经低洼地带时,因地形阻滞或水流减缓而形成湖泊。我国的湖泊如何呢
   教师:我国湖泊众多,可分为外流湖和内流湖,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4页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1)中国内流湖和外流湖的分布特征有哪些 (2)中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中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淡水湖分别是哪个湖泊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外流区的湖泊以淡水湖为主,内流区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中国湖泊的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青海湖属咸水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其中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河流与湖泊概况,我国大部分河流受地势的影响,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属于外流河,少数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有少数的内流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主要讲述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本节的重点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难点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的关系。
  本节课地理信息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在教师不同图片展示的过程中从图上找到相关河流,并且了解相关河流的基本情况,教师在讲解不同河流的时候,穿插展示相关河流的趣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任务较好地完成。但是在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时候,有的同学不能及时联系前面学习的地形和气候知识来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欠缺,以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训练,并渗透对综合思维的培养。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