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海洋资源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运输成本低。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如果海洋安全得不到保证,我们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也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远不止鱼和盐,已经扩展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来帮助学生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节教材包括“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和“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三部分内容。
在“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部分,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的变化,安排了“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中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的变化”两幅图片和“活动”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分析沿海盐场形成的有利气候条件,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部分,教材介绍海洋空间是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利用海港,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通过海港连接陆地(内陆地区)。安排了“世界部分海港和航线示意图”“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两幅图片和“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沿海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运输的枢纽,港口群是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部分,教材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近海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及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扼要讲述远洋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通过活动认识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等。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最关键时期,海洋的开发利用成了全人类的共识,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做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成了中学地理学习的一大任务。本节教材就是基于这种现实要求而设立的。八年级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主要从海洋提供鱼盐之利谈起,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沿海港口及海洋航线的分布,以及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内容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 2.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我国海洋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我国海洋盐场分布的原因。 4.知道我国的主要渔场、盐场、沿海港口的分布位置。 5.了解我国近海丰富的矿产资源。 6.运用相关资料,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地理素养 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注意的事项。(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 建议 本节教学中教师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导学
[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吃过哪些海产品呀
(学生回答:如海带、带鱼、墨鱼等)这些都属于海洋中的生物资源,除此之外,海洋资源还有哪些类型呢
[歌曲导入] 播放或学生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后,教师顺势切入课题。
[情境导入] 海洋是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海洋资源。
[图片导入] 展示春节水产品市场上的图片,提问学生,哪些是来自淡水湖的水产品 哪些来自海洋 除了这些外,还有哪些生活用品来自海洋 然后引入新课。
教学指导
列表分析中国四大盐场的形成条件
盐场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分析如下:
盐场名称 地理位置 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长芦盐场 渤海湾西岸 地处我国北方,雨季短,尤其春末夏初季节,降水稀少,晴天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地形平坦,地势略高于海平面,便于自流排水
淮北盐场 淮河以北的黄海西岸
布袋盐场 台湾岛西部沿海 纬度较低,气温高,且位于暖湿气流(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莺歌海盐场 海南岛西部沿海
情境素材
1.带鱼
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腹部有游离的小刺,它游动时不用鳍划水,而是通过摆动身躯来向前运动,行动十分自如,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带鱼体长扁侧呈带状,头窄长,口大且尖,牙锋利,眼大位高,尾部细鞭状。体表银灰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线在胸鳍上方向后显著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头窄长,口大且尖,牙锋利,背鳍极长,无腹鳍,既可前进,也可以上下窜动,动作十分敏捷,经常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鱼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残,渔民用钩钓带鱼时,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钩上钓一条带鱼,这条带鱼的尾巴被另一条带鱼咬住,有时一条咬一条,一提一大串。
2.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
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大陆径流每年平均入舟山渔场海域近1万亿立方米,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水色混浊,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却。台湾暖流高温高盐,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离沿岸,向南退缩。黄海冷水团南下,随台湾暖流强弱的变化,秋冬季似舌尖状伸入渔场,初夏逐渐向北退缩,形成南北带状逶迤的水团混合区。渔场潮流属正规半日潮区,外侧岛屿连线以东海区,流向以顺时针方向呈回转流,以西海区,岛屿列布,往复流转突出。渔场水温,夏季表层月平均最高28 ℃~29 ℃,冬季8 ℃以下。渔场盐度,外侧海区月平均29~34‰。内侧海区因受大陆径流影响,变化较大,夏低冬高。
3.布袋盐场
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在台湾岛西南沿海。沙滩广布,地势缓斜,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季风强劲,冬半年干燥少雨,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海水含盐量高。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因为台湾受季风影响,西部降水少,布袋盐场之所以分布在西南,就是因为季风影响,易于晒盐。
[试题设计]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实施综合管理。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是 (B)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保护鱼类资源
C.增加渔民的收入 D.减少水污染
(2)有利于“海盐”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有 (B)
①海滩广阔 ②光照充足 ③多阴雨天气 ④蒸发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永暑岛
永暑岛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是“永暑礁西南岛”的简称。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驻地。永暑礁是南沙群岛里的大型环礁,面积达108平方千米,超过南沙六群礁里某些群礁,1988年中国在此建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观察站。到2015年初,取得南沙海区水文气象观测数据500多万条,为过往南海的中外船只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气象保障。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中国完成在永暑礁西南陆域(低潮时出水的陆域为“礁陆”)上的吹沙填海作业,永陆面积达2.8平方千米,建有永暑岛机场、永暑医院等。永暑岛将是中国在南沙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需要远距离型大型运输机。2015年时,永暑礁的岛陆面积仅次于美济礁和渚碧礁,为南沙群岛第三大岛。
板书设计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76活动·参考答案]
1.长芦盐场地处我国北方,雨季短,尤其晚春夏初季节,降水稀少,晴天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适合晒盐。
2.布袋盐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气温高,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教材P78活动·参考答案]
1.(1)年吞吐量/亿吨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上海港 0.8 1.2 2 6.8 7.8
鹿特丹港 2.8 3 3.2 4.5 4.6
(2)世界排名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上海港 10 6 4 1 2
鹿特丹港 1 1 2 3 10
2.上海港在长江入海口,是河港兼海港。长江作为“黄金水道”,能把上海港和内陆地区连接起来,内陆省区能通过长江把货物运到上海,再通过上海港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时,上海港面向太平洋,是中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都很方便,国际航运发达。
3.略。
[教材P80~81活动·参考答案]
1.
2.我选择(8)。理由:该观点既能带来经济利益,又能保护海洋环境。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海洋资源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教师:“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名船长,航行在大海上。你希望从海里获得什么宝贝 ”(停顿10秒)学生自由回答:“鱼!”“石油!”“盐!”“海浪发电!”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是海洋资源!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还是人类的‘蓝色银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海洋资源。 教师:我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海域跨越多个温度带,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大江、大河带来丰富的饵料等,为我国发展海水养殖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3.21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从图中看出我国有哪些海洋资源。 学生读图,回答:渔场、盐场、油田、天然气等。 转折:咱们日常生活吃的海盐多来自盐场,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海洋获取鱼盐之利,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主要采用晒盐的方法生产海盐,即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自然蒸发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晒盐需要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我国沿海地区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合作探究: (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气候条件。 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展示。 教师归纳:(1)长芦盐场地处我国北方,雨季短,尤其晚春夏初季节,降水稀少,晴天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适合晒盐。 (2)布袋盐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气温高,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教师:我国北起渤海湾、南到海南岛,分布有规模不等的盐场。海盐既是我们食盐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 转折:海洋不仅向人类提供海盐,还向人类提供海鱼等。教师多媒体展示图3.22,提问:中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图回答:过去以海洋捕捞为主,从2011年开始,我国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 提问:这样有何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海水养殖在保障消费的同时,又使野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 转折: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远不止鱼和盐,已经扩展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例如,我国已探明并开采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教师指图讲述)海洋石油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石油生产量的1/4。此外,我国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快速增长。
承转 海洋空间也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构建起由沿海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
教师: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提问:为什么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 学生思考,回忆上册内容回答:海洋运输运量最大,运费最低,降低产品的成本。 转折:沿海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运输的枢纽,是海洋交通运输的起讫点。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3.24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我国沿海地区形成哪五大港口群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我国沿海港口众多,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 教师:2022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位的港口(单位:万标准箱):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苏州港(内河)、北部湾港、日照港。请参照图3.24,分别找到十大港口所属港口群。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教师归纳:环渤海:青岛港、天津港、日照港。长江三角洲: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内河)。东南沿海:厦门港。珠江三角洲:深圳港、广州港。西南沿海:北部湾港。 教师追问: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点拨,学生展示。 教师归纳:上海港在长江入海口,是河港兼海港。长江作为“黄金水道”,能把上海港和内陆地区连接起来,内陆省区能通过长江把货物运到上海,再通过上海港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时,上海港面向太平洋,是中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都很方便,国际航运发达。 转折: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请阅读图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学生:根据图例,进行描述,得出上海港年吞吐量逐渐上升,目前居世界第二位。 教师: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五大港口群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承转 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是如何进行的
下面同学们一起阅读教材第78~79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近海开发存在什么问题 在近海如何开发 (2)我国在深海开发哪些资源,在深海、远洋如何开发 学生自主完成,成果展示。 教师点拨:(1)近海的过度开发利用已导致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在近海地区,需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非必要不开发。 (2)在深海地区,需要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在远洋地区,需要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教师: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何处理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教材P80~81活动。 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一:图3.28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3.28中的适当位置。 小组二:在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成果展示: 1. 2.我选择(8),理由是该观点既能带来经济利益,又能保护海洋环境。 教师点拨: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既要保证经济利益,又不能破坏海洋环境。
教师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知道了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及与气候的关系,我国沿海渔场众多,海水养殖在保障消费的同时,又使野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海洋运输是我国货物贸易的主要通道,我国在沿海地区形成五大港口群,这些港口群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要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 反思 海洋资源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图文结合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就如何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海洋意识,本课教学中设计了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向往,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由于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条件的区别,学生对海洋的直观感受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让未见过海洋的学生了解海洋的特点,仅凭一节课是不容易达到目的的。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