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农业【人教新版八上地理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农业【人教新版八上地理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16: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和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密切关系,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农业的学习。本节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主要讲述的是农业的含义和分类,从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两种角度讲述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重点是我国南北种植业的差异和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分布,渗透了区域认知的培养。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农产品,因此不难理解农业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学过中国的自然环境,知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因此能够理解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的思想。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能整体把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因此需要结合地图和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内容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2.用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地理素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区域认知)
  知道科学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综合思维)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类型的地区分布规律。   2.科学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规律。   2.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调查和访问等方式了解各种农产品,然后结合地图来分析农业的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新课导学  
  [情境导入]
未来农场主的挑战
播放1分钟短视频:沙漠稻田里,无人机喷洒着彩色水雾,机器人采摘草莓,农民戴着VR眼镜操控温室。
教师:同学们,如果给你一块地,你会种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展示学校卫星地图)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卫星图,如果把操场变成农场,你会种什么 为什么 (小组快速讨论)。现在启动未来农场主计划!30秒内说出你知道的最酷农业技术,说对的小组获得种子能量卡!(学生抢答)
教师:(举起种子卡)这些“魔法”背后,都藏着今天要学的地理密码——农业!让我们用科学家的眼睛,破解农业的未来!(铃声响起时,将种子卡抛向学生)课后可以用这些卡片兑换真实种子,我们在教室阳台建个“迷你生态农场”!
[诗歌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同学们学过很多类似的古诗,这些诗歌反映的是我国的什么产业
学生:农业。
教师:同学们看看周围有哪些物品用到农业产品
学生:衣服、课桌、书本等。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猜谜语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生活,更能增长我们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体验一次猜谜语的快乐!
谜头 2 3 4 5 6 7 8 9,谜底(缺衣少食);谜头 1 2 3 4 5 6 7 8 9 10,谜底:(丰衣足食)。
教师启迪学生认识“衣”和“食”都是农业生产的对象,进而导入“农业”的学习。
教学指导  
  一、读图分析法
通过阅读中国农业区域差异图,结合中国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等,分析我国农业的东西、南北差异。
二、比较法
我国的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很大,既有东西差异,也有东部地区南北差异,如何理解我国农业在区域上的差异,可采用列表比较法来了解这一知识难点。
1.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分布    1.畜牧业分布在草原、荒漠 2.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1.林业: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地、丘陵。 2.渔业: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3.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2.东部地区北方和南方的差异
项 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水果 苹果、梨、桃、柿子等温带水果 柑橘、香蕉、芒果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甜菜 棉花、油菜、甘蔗 
耕作制度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形成原因 降水较少,热量较低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条件好
情境素材                                
  1.农作物的分类
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药用作物)等。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经济作物:以油菜、蔓菁、大芥、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
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豆角、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等。
果类:主要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林檎等品种。
野生果类:主要有酸梨、野杏、毛桃、苞瑙、山樱桃、沙棘、草莓等。
糖料作物:北方甜菜、南方甘蔗等。
油料作物:北方花生、南方油菜等。
药用作物:主要有人参、当归、金银花等。
[试题设计]
食用油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食用油种类丰富,各地区对食用油种类偏好不同,近年来随着制油技术的提高,牡丹籽油、稻米油等越来越多种类的高品质食用油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下图为我国各地食用油偏好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云贵川偏好的食用油是 (B)
A.亚麻籽油 B.菜籽油
C.花生油 D.大豆油
(2)我国 (C)
A.棉籽集中产区在青藏地区 B.花生集中产区在广东省
C.大豆集中产区在东北三省 D.亚麻籽主产区仅在甘肃省
(3)高品质食用油种类越来越多,主要得益于 (A)
A.科技进步 B.原料丰富
C.劳动力丰富 D.市场需求大
2.高标准农田特点
①保持土壤肥力:采用科学的土地利用和合理的施肥措施,避免土壤肥力逐渐耗竭,从而保持农田长期的生产力。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高效灌溉系统、节水技术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防治农田水土流失。
③综合治理农田环境:通过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减少污染物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④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农业机械化、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提高农田生产效率,优化作物品质。
⑤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农田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性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试题设计]
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中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高标准农田 (D)
A.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 B.分布不均,东部少、西部多
C.主要分布在地形崎岖的山区 D.在黑、吉、辽三省连成一片
(2)我国棉花高标准农田分布在 (B)
A.西北区、青藏区、西南区 B.西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
C.东南区、东北区、黄淮海区 D.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东北区
(3)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 (A)
①提高粮食产量 ②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 ③促进农民增收 ④改变农作物生长习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无土农业
无土农业即无土栽培技术。凡是不完全使用自然土壤的农业都可以叫作无土农业。
利用水做溶剂,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求,加以不同量的营养物,以营养液在根部流动或者喷雾的形式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方式叫作水培。
配制不同配方的营养液,以砂石、草炭、椰丝或锯末粉为载体的栽培方式叫作基质培。也有把水培和基质培结合在一起的栽培方式。无土栽培以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为目的,同时具有劳动强度低,抗灾抗逆能力强,省工省水省肥的优点,主要应用在特需蔬菜的栽培上。
[试题设计]
立体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体化的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或者以搭架、吊挂形式按垂直梯度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下图为立体栽培,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沙漠温室有利于 (C)
①降低土地利用率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增加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发展沙漠温室农业,塔里木盆地的突出自然优势有 (A)
A.光热充足 B.降水丰沛
C.土壤肥沃 D.市场广阔
板书设计  
农业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89活动·参考答案]
1.平原。
2.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地区。
3.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以上的省级行政区与高标准农田分布一致。
4.略。
[教材P92活动·参考答案]
1.
气候类型区 气候条件特点 主要调控的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夏季雨涝 冬季保温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湿冷 气温、空气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昼夜温差大 湿度、温度、水肥
高原山地气候 光照强、热量不足 温度、水肥
  2.①提高利用率:立体种植(如多层水培蔬菜)、周年生产(反季节种植)。
②保护耕地:在盐碱地、坡地等劣质土地建设设施农业,减少对优质耕地的占用。
③缓解人地矛盾:我国人均耕地少(约0.09公顷),设施农业可保障粮食安全和多样化农产品供应。
3.案例1:临淄区的智能温室番茄种植
调控技术: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温湿度,自动灌溉系统。成效:年产量达10万斤/亩,较传统种植增产3倍。
案例2:沂源县的高山大棚草莓
调控措施:夏季覆盖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冬季使用生物质锅炉供暖。市场: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亩均收入超5万元。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农业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我们穿的棉、麻、毛、丝服装,使用的纸张、木质家具等,也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生物。 教师:对。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老师多媒体展示农业部门的含义及典型农产品。 农业类型含义典型农产品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馒头、面包林业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树木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苹果、椰子畜牧业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牛奶、鸡蛋渔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黄花鱼、对虾、螃蟹
  教师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发展农业解决。
承转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农业就存在区域差异。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我国农业的区域差异。
  教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部门存在明显的不同,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内容,及第86页图4.1中国农业区域差异,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在图中找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的分界线。 (2)我国西部以什么农业部门为主 (3)我国东部以什么农业部门为主 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 成果展示: 项目农业部门分布地区西部畜牧业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的地区东部种植业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丘陵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南方的河湖地区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精讲点拨: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西部牧区降水稀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东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在地形崎岖的山地以林业为主,渔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东部沿海地区。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4.1中国农业区域差异图):即使同在东部农区,由于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我国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仍然比较明显,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国东部农区的南北分界线,我们分成两个小组探究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学生读图合作探究。 小组一:探究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耕地类型、作物熟制。 小组二:探究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耕地类型、作物熟制。 共同思考:秦岭—淮河线以北、以南内部还有什么差异 成果展示: 东部农区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到长城沿线长城沿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到南岭南岭以南耕地类型旱地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等,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  水稻等,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精讲点拨: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熟制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农作物的用途不同,农作物一般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如小麦和水稻属于粮食作物,棉花、橡胶属于经济作物,油菜和花生属于油料作物,甜菜、甘蔗属于糖料作物。   下面我们学习我国的粮食作物。请阅读教材P87第3、4自然段及P88第1自然段及图4.2和图4.3,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粮食作物中的三大主粮指哪些 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分布在哪些省区(前两位) (2)我国的经济作物包括哪些 发展经济作物的条件有哪些 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展示: (1)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水稻主要产地是黑龙江、湖南。小麦主要产地是河南、山东。玉米主要产地是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 (2)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等。发展经济作物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 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新疆,约90%的油菜籽产自长江流域,超过85%的糖料产自云南、广东、广西。 教师点拨:我国超过3/4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其中东部农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近年来,东部农区的黑龙江等北方省级行政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教师: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正在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从区域地形、气候、粮食产量等方面,认识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89页活动题内容。 (成果展示教材第89页活动题答案) 1.平原。 2.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地区。 3.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以上的省级行政区与高标准农田分布一致。 4.略。 【设计意图】 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的形式完成活动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高标准农田分布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和气候条件。
承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饮食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
  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P90图4.6中国粮食年产量的变化图,从图中你能看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怎样变化 学生:呈上升趋势。 教师:这些巨大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P90正文内容,回答: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教师强调:特别是育种技术(多媒体展示P90图4.7),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多媒体展示P91图4.8,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超过一半的耕地具备灌溉排水条件,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基本实现机械化,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教师: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对此我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展示: (1)存在的问题:人均耕地少,还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   (2)对策: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教师点拨:现在人们开发出设施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实现“食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的农产品生产。设施农业是如何调控环境条件的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2页活动题内容。 (成果展示教材第92页活动题答案) 1. 气候类型区气候条件特点主要调控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夏季雨涝冬季保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湿冷气温、空气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湿度、温度、水肥高原山地气候光照强、热量不足温度、水肥
  2.①提高利用率:立体种植(如多层水培蔬菜)、周年生产(反季节种植)。 ②保护耕地:在盐碱地、坡地等劣质土地建设设施农业,减少对优质耕地的占用。 ③缓解人地矛盾:我国人均耕地少(约0.09公顷),设施农业可保障粮食安全和多样化农产品供应。 3.案例1:临淄区的智能温室番茄种植 调控技术: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温湿度,自动灌溉系统。成效:年产量达10万斤/亩,较传统种植增产3倍。 案例2:沂源县的高山大棚草莓 调控措施:夏季覆盖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冬季使用生物质锅炉供暖。市场: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亩均收入超5万元。 教师点拨: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实现“食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的农产品生产。
教师 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农业的含义和部门,知道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农业存在东西差异和南北区别,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不同的地形区。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线南北气候的差异,因此在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取得巨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国的农业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对农业差异的学习,主要是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安排了学生课前预习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为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打下了基础;二是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农业区域差异图,并且采用了动画展示的形式进行播放,逐段闪烁不同农业区的范围,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农业区的位置。在这两方面作用下,学生对我国农业区域差异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够说出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这也启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变抽象为形象,通过动画展示、视频播放等现代化手段,让学生理解一些枯燥的地理原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