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因此学习完了农业后,安排了工业的学习。
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和“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主要讲解的是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工业的对比,说明工业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制造业体量大,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国际竞争力强,工业品以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从工业类型、工业增加值看工业的分布,渗透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培养。教材还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我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
“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主要说明发展低碳工业的好处,发展低碳工业的途径,中国促进工业向低碳转型的方式。
八年级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较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工业产品,因此不难理解工业的作用和特征。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读图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等内容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读图,让学生尽快熟悉读图析图的方法。学生对低碳工业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借助视频讲述,学生才能了解。
内容要求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工业城市分布的原因。 3.了解发展低碳工业的途径及方式。
地理素养 分析我国工业城市分布和发展的条件。(综合思维)
形成在生活中使用低碳工业产品的习惯。(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城市分布的因素。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可以采用谈话法进行授课,让学生谈自己对工业的感受,讲身边的低碳产品,然后通过展示工业城市分布图来学习工业城市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培养。
新课导学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剪辑中国工业震撼瞬间(如港珠澳大桥吊装、“嫦娥”探测器发射、三一重工无人矿车群),搭配激昂背景音乐。暂停画面,展示“中国工业世界第一”的统计数据(如钢铁产量占全球50%、稀土储量全球第一),教师:“这些奇迹背后,是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播放新闻片段:“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50万台!”(结合沈阳新松机器人基地画面)
“如果让你设计未来工厂,会有哪些神奇设备 ”(鼓励学生畅想智能机械臂、3D打印等)。这说明中国的工业发达,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中国的工业。
[情境导入] 展示贵州大数据中心夜景图,提问:“西部山区如何成为‘中国数谷’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活导入] 联系实际生活导入。安排学生进行工业调查,在课堂上报告自己的成果,让学生知道工业的重要性,进而导入对我国工业具体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用处。
[展示导入] 教师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等,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
教学指导
一、阅读分析法
本节课有大量的图文资料,因此适合采用阅读分析法来学习。即通过快速地阅读材料,从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如阅读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材料,了解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二、温故知新法
分析工业城市分布及发展条件,需要用到前面学习的自然环境及农业等内容,因此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1.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应用的行业。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被认为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在当今提倡全球环保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导向与目标。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融入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全面重塑。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接近千万量级,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建成了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价值链正持续向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拓展,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汽车产业的新型生态。
[试题设计]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 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据此完成(1)~(3)题。
(1)促成我国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A)
A.政策 B.市场
C.劳动力 D.交通
(2)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生态效益优势在于 (D)
A.就业机会较多 B.生产成本较低
C.出行效率较高 D.污染物排放较少
(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有 (A)
①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促进国家节能减排 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纳米技术的应用
(1)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虽然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2)食: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3)住:纳米技术的运用,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可提高10倍。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薄层,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根本不用擦洗。含有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
(4)行: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指标。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能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纳米卫星可以随时向驾驶人员提供交通信息,帮助其安全驾驶。
3.盾构机
盾构机,全名叫盾构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掘进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碴、拼装隧道衬砌、测量导向纠偏等功能,涉及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而且要按照不同的地质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造,可靠性要求极高。盾构掘进机已广泛用于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用盾构法的机械进行隧洞施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施工速度快、一次成洞、不受气候影响、开挖时可控制地面沉降、减少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和在水下开挖时不影响地面交通等特点,在隧洞洞线较长、埋深较大的情况下,用盾构机施工更为经济合理。
2023年5月10日,中国铁建16米级大盾构亮相“中国品牌日”。中铁建大盾构穿江越海领跑世界,作为在大盾构隧道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品牌,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已注册“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和“中铁建大盾构”商标。该盾构机刀盘直径16.07米,正应用于国内最长城市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西线隧道,沉降始终控制在3毫米内,创造了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单月最高掘进542米的月进尺新纪录。
4.天鲲号
天鲲号的核心是其绞吸式挖泥系统。船尾的铰刀直径超过3米,重达15吨,采用耐磨合金钢铸造,能轻松击碎硬度达15兆帕的岩石(相当于指甲盖承受150千克重物的压力)。通过4种可更换铰刀头的设计,它能适应从黏土到坚硬岩石的不同地质条件。配合总功率达17 000千瓦的泥泵系统,天鲲号的输送能力相当于两列复兴号高铁的动力总和,实现了15千米超远距离的精准吹填。
其智能化控制系统更是全球领先。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天鲲号能根据海底地形、土壤成分自动调节绞刀转速和泥泵压力,实现无人操控的全自动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天鲲号的诞生打破了欧洲对疏浚行业的垄断。2019年投产后,它在中东市场与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老牌疏浚船同台竞技,凭借“中国速度”提前完成工期,被阿联酋业主誉为“神奇的东方力量”。尽管其挖泥效率(6 000立方米/小时)目前位列世界第11位,但其性价比和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国际市场的新标杆。
更值得骄傲的是,天鲲号的技术正从海洋走向内陆。其衍生产品“太湖之星”已应用于淡水湖泊清淤,通过淤泥固化和尾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淤泥不上岸、尾水不下船”的生态目标。
板书设计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96活动·参考答案]
略。
[教材P98活动·参考答案]
1.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东南部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密集,西北部分布稀疏。
2.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
3.长江流域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沿线交通便利,上游有清洁能源走廊。
[教材P100活动·参考答案]
1.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尾气排放,从而减轻空气污染;充电费用低,经济实惠;节省石油资源;不受尾号限行的影响等。
2.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
3.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与宣传推广等。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工业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导入:请大家低头看看自己的课桌:桌椅、文具袋、水杯、校服……这些物品是怎么来的呢 没错,这些全都是“工业制造”的产物!(举起一支普通中性笔)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工业生产,什么是工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P93第2自然段回答: (1)工业生产包括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对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通常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教师:下面请阅读教材P93工业生产的实例,看看汽车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服装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学生(成果展示) 汽车:开采铁矿冶炼钢铁制造汽车。 服装:纺纱织布生产服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察两种工业产品生产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精讲点拨:同学们分析的开采铁矿就属于开采自然资源的过程,需要注意对农产品的收集,如采摘棉花,不属于工业生产,而属于农业生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张梦同学的家,看一看有哪些工业产品 学生读图回答:有沙发、电视机、茶几、电灯、书橱等,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是工业产品。 教师:工业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消费产品,也为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原材料、动力、工具、设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很多日用品都依赖进口。人们常在一些进口物品前面加上“洋”字,例如,铁钉称为“洋钉”,汽油和煤油叫作“洋油”,火柴叫作“洋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请阅读教材P94~95,找出现在中国工业的优势有哪些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展示: (1)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我国制造业体量大,超过40%的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制造的发电与输电设备、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处,教师多媒体展示P95图4.13,让学生朗读,让他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3)我国制造的工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额占货物总出口额的90%以上。 (4)21世纪以来,工业产品的出口构成已经从以纺织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教师:国之大者,必有重器。国之重器,是护国利器,更是国之底气。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重点科技前沿领域自主研发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教师多媒体展示龙门吊、盾构机、天鲲号和百万千瓦水轮发电组。 学生展示在课下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分享。 (1)龙门吊 ①用途:生活中的“大力士”。港口日常:你在新闻里看到的巨型集装箱船卸货,背后都是龙门吊在默默干活!它像“钢铁巨人”一样,一次能吊起几十吨的集装箱(相当于10头大象!),精准堆叠成乐高积木般的整齐方阵。超级工程必备:修高铁、造航母、建大桥时,巨型钢梁、船体分段这些“大家伙”全靠龙门吊搬运,堪称基建狂魔的“肌肉担当”。 ②国际水平与影响力:技术天花板在我们手里。 技术碾压:中国龙门吊能扛起2.2万吨(相当于两个埃菲尔铁塔!),还能远程遥控、自动避障,甚至用上5G联网。 (2)盾构机 ①用途:地下的“钢铁穿山甲”。 通勤必备:你每天坐的地铁隧道,就是盾构机挖的!它像“巨型蚯蚓”一样,一边挖土一边“吐”出预制水泥管片,瞬间搭成隧道墙壁,连地铁站里的奶茶店装修都比它慢! 超级工程标配:穿山越江的高铁隧道(比如川藏铁路)、过江通道(武汉长江隧道)、甚至青藏高原的输水工程,全靠盾构机“硬刚”岩石、流沙、地下水。 ②国际水平与影响力:挖隧道,中国是“规则制定者”。 技术天花板:中国盾构机能挖直径16米的隧道(相当于5层楼高!),还能在“豆腐渣”地层自动调压防塌方,甚至给刀盘装“智能牙齿”,磨损自动报警。 (3)天鲲号 ①用途:大海里的“超级橡皮擦+打印机”。 填海造陆:南海那些“一夜长出来”的机场和港口(比如永暑礁),就是天鲲号用海底泥沙“喷”出来的!它像巨型吸尘器,一边吸海底泥沙,一边通过15千米长的管道“喷”到目标海域,1小时能填满1个足球场! 河道清淤:长江黄河汛期前,天鲲号化身“河道疏通师”,把淤泥吸走加固堤坝,你家门口的公园湖说不定就是它挖的“副产品”! ②国际水平与影响力:我们重新定义“海洋基建”。 技术天花板:天鲲号总功率超2.5万千瓦(≈50台高铁动力),挖深达35米(12层楼深),还能在8级风浪里精准作业,德国工程师看了直呼“海底雕刻家”! (4)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①用途:超级“水电充电宝” 发电黑科技:你家空调、手机充电的电能,可能来自水轮机的疯狂旋转!它像“水中涡轮增压器”,把长江、金沙江奔腾的水流变成电流,一台机组1小时发电100万度,够4 000个家庭用一个月! 调峰高手:电网也有“早晚高峰”——白天工厂全开耗电猛增,晚上用电低谷时,水轮机组能秒变“抽水机”,把多余的电能抽水蓄能,像给国家电网装了个巨型充电宝! ②国际水平与影响力:重新定义“水电天花板”。 参数碾压:中国机组能用600米超高水头(相当于200层楼落差)发电,还能扛住泥沙磨损(黄河含沙量高 照样转得飞起!)。
承转 要想使我国工业更快地发展,还需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规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少数几个城市。几十年来,我国一方面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大力加强工业建设。根据不同的工业分类,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97,回答下列问题。 (1)从工业类型看,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2)从工业增加值看,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展示: (1)从工业类型看,自然资源的开采、原材料的加工等,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的生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2)从工业增加值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合计约占全国的80%。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这两个地区。 教师点拨:一个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大致反映该城市的工业发展水平。从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方面,小组合作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 学生合作探究: (1)结合教材P15图1.12,比较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差异。 (2)找出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集中的区域。 (3)结合教材P47图2.25,解释我国长江流域主要工业城市沿江分布的原因。 教师巡视,点拨: 成果展示: (1)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东南部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密集,西北部分布稀疏。 (2)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 (3)长江流域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沿线交通便利,上游有清洁能源走廊。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我国工业城市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精讲点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的地区,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西部地区电力生产优势明显。请阅读教材P98,认识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承转 人类正面临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工业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发展低碳工业。
学生阅读教材P98~99,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低碳工业有何特点 (2)发展低碳工业重要途径有哪些 (3)采取怎样的措施,促使工业向低碳转型 学生展示: (1)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2)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教师多媒体展示图4.18中国工业生产低碳转型重要途径举例。 (3)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用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高技术产业等。 教师点拨:发展低碳工业不仅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需要,也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生活中使用低碳工业产品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需要从居民的低碳消费习惯、企业的产品创新、政府的倡导与配套政策等方面努力。 教师:下面我们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为例,分组讨论提高低碳工业产品使用率的方式。 小组一:查找资料,了解与燃油汽车相比,使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支出、碳排放等方面的优势。. 小组二:从企业的角度,探讨提升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性能和销量的途径。 小组三:从政府的角度,讨论促进企业研发、居民购买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措施。 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展示: 1.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尾气排放,从而减轻空气污染;充电费用低,经济实惠;节省石油资源;不受尾号限行的影响等。 2.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 3.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与宣传推广等。
教师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工业生产的含义及重要性,了解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及工业建设的优势,工业城市的分布及原因。发展低碳工业的途径及对策,要求在生活中使用低碳工业产品。
教学 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是对我国工业分布的教学,由于教材的更新,很多教学内容和要求都有了变化,教材中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叙述较少,但是课程标准中又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工业生产活动的分布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先是安排学生通过自学的形式了解我国东西工业分布的差异,重点指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工业增加值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工业城市的分布及原因。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低碳工业的教学处理,备课时可能感觉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应该容易理解,但是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对此了解较少,在以后的备课中要尽量考虑到学生所能思考的范围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