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掌握基本不等式内容,“一正二定三相等”缺一不可,能对“积”与“和”
相互转化,掌握“拆添项”与“配凑因式”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
2023~2025年全国卷分析:
(二)要点梳理:
1.重要不等式:
2.基本不等式:
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则:
(1)如果积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时,有最小值是 (积定和最小).
(2)如果和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是 (和定积最大).
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考察“一正、二定、三相等”,忽略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两个不等式与成立的条件是相同的.( )
(2)函数的最小值为2.( )
(3)若,则函数的最小值为2.( )
(4)若则的最小值为 . ( )
2.设,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3.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三)典例精析
角度一 拼凑法求最值
(1)若实数满足,则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已知则取得最大值时的值为________.
角度二 常数代换法
2.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
A.2 B.2 C.4 D.2
角度三 构造不等式求最值
3.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角度四 消元法
4.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针对练习
1.(2025全国3卷改编)已知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成等比数列,则角的取值范围为 .
2.(2023全国2卷改编)若对任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五)课堂小结
(1)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
(2)要根据式子的特征灵活变形,配凑出积、和为常数的形式,然后再利用基本不等式.
(3)条件最值的求解方法:消元法;将条件灵活变形,利用常数“1”代换, 构造不等式等方法.
(六)作业设计
1.已知,,且,若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2019全国3卷)已知向量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