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青年洪秀全
受到基督教的传道书《劝世良言》影响;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劝世良言》
洪秀全撰《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屡试不中
壹·“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洪秀全其人
1829年16岁
科举落第
1836年23岁科举再落第,收到《劝世良言》
1837年24岁科举三度落第,卧病“升天”见“上帝”,读《劝世良言》
1844起与冯云山一同在两广地区组织“拜上帝会”吸纳贫苦农民为信徒。
我是小小探究家
2.洪秀全为何会带领民众揭竿而起?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
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
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
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
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壹·“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拜上帝会:
材料一 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顺天者存逆天亡,尊崇上帝得荣光。——[清]洪秀全《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 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寸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三 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天下凡间,我们弟兄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清]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③宗教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特点:洪秀全借助西方宗教的外衣,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千百年来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以“上帝次子”的名义,号召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大同社会。
阶段 大事 说明
兴起 金田起义(1851)
发展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
高潮 北伐(失败)
西征 转折 天京事变(1856)
失败 天京陷落(1864)
建号“太平天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全盛时期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失败标志
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1年
①开始:金田起义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金田起义(1851)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建号:
起义军:
1851年1月
广西桂平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1.金田起义:
公等苦满州之祸久矣!……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太平天国起义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2.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南王:冯云山
天王洪秀全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你如何评价永安建制?
两横上长下短的“天”
“拜上帝会”教义中上帝为天上之主;地上天国洪秀全为主,但地上天国小于天上天国。
城中之王的“国”
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封建思想
金田
永安
桂林
长沙
武昌
南京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永安北上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全州
全州之战
攻占南京
(冯云山战死)
(萧朝贵战死)
(1853.3)
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同清王朝对峙。
1851年
1851年
1853年
3.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内(收民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对外(拓领地)北伐西征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当收成时……(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
目的?
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法?
“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收归圣库,平均分配
(“圣库制度”)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社会是否能实现?
空想性
反封建思想。
评价:
积极性
消极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是农民,你支持这一纲领吗?这个纲领能否成功推行?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得到农民的拥户,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具有进步的革命性。
·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在当时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5.北伐、西征: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
被太平军打败的曾国藩欲投水自尽
1843年
1851年
创教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3年
定都天京
天京事变
1856年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③责
④杀
⑤疑
⑥走
⑦亡
“朝中无人,国中无将”——元气大伤
“人间天国”?“天王的天国”!——军心涣散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天京事变:
天王府复原图
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材料一: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潘旭澜《太平杂说》
材料二: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材料三:洪秀全去探视东王杨秀清的病情时,坐的是64人抬的大轿。
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偶然吗?
必然
7.挽救措施:
洪仁玕
《资政新篇》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未实施
陈玉成
李秀成
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为扭转颓势,洪秀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挽救措施:
·洪仁玕《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政治上: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上:设立新式学堂、医院、福利机构。
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但不准干涉国内政。
⑴进步性: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顺应了世界潮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
⑵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实行。
评价: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后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逼近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曾国藩组建湘军
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
李鸿章组建淮军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终未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奉命操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又升任大学士,他是晚清重臣。
李鸿章(1823~1901) 镇压太平军的淮军首领,晚清军政重臣
华尔(美国人) 1860年开始受清朝官员委派,招募洋枪队围剿太平军。
所有借师助剿……与英、法两国迅速筹商,克日办理。但于剿贼有利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元年正月十日(1862年2月8日)谕议政王大臣等》
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这是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的新特点
围剿太平军的势力有哪些?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发展:永安建制
全盛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1856
1859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后期防御
《资政新篇》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的过程图
进入南京后,六朝绮罗金粉之地促长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安富尊荣意识。
——陈旭麓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阅读下列史料,思考轰轰烈烈得太平天国为什么最终失败了
根本(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农民阶级自发的太平天国革命……不得不在中外反革命联合压迫下宣告失败。 ——范文澜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这是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的新特点。
2.失败原因:
启示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中国农民的两幅面孔——
秦末农民起义
东汉黄巾起义
元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
唐朝黄巢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均田免粮!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农民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魏斐德
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底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其缺少真正的领袖,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农民起义 时间 规模 口号或纲领 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 6个月 数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9个月 几十万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瓦解了东汉统治
李自成农民起义 15年 一百多万 均田免赋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 14年 几百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反封建反侵略
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意义: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课堂小结
经过:
背景:
历史意义:
领导人:
失败原因: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的标志: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
达到军事全盛的的标志:
由盛转衰的标志:
失败的标志: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洪秀全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绞杀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当堂巩固
1.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组织太平军北伐
C.定都天京 D.摧毁江北大营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 ( )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带有宗教色彩
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是( )
A.都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 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4.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5.《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说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7.“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