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1 19: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
(苏俄)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英、美、法、日国内:反革命势力叛乱
贵族、地主、资产阶级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1)国内战争:(三年)1918-192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
      农业
      工业
  ⒉内容 商业
      分配
      劳动这一政策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管理经济?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⒈背景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⒉内容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
      劳动:义务制战时非常手段3.特点:
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生产、生活资料, 消灭资
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带有共产主义色彩.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请思考:农民的这些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迫切要求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暴动了!1921年2月克琅施塔得要塞水兵发生叛变;
自然灾害严重;苏俄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革命的三个阶级站在一起:军人、农民、工人、一直忠心于苏维埃政权的克琅施塔得要塞水兵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一直是苏维埃政府最重要的同盟者——农民,为什么也要反对苏维埃政府呢?  面对出现的问题,列宁没有回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他走进各地农民中间,倾听农民的呼声,在人民中间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个农民说:“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另一个农民说:“要使农民看到好处。”还有农民干脆对列宁说:“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播的种子都吃掉。”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特殊的政策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请思考: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4、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为军事胜利提供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政权(2)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 3.特点   
⒉内容 4.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决议颁布1.实施的背景: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的标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VS 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核心)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工资级别制“新”3.新经济政策特点:
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社会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新经济政策
VS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新经济政策,有人指责列宁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一位俄共元老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甚至有人以自杀抗议这一“倒退”,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后退”吗?提示:从该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等方面来思考。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
——列宁的气魄
请思考: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什么?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P94(1)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了国民经济的恢复。(3)探索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政权;1、1920年,农民契柯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
A.他受到表彰鼓励   
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2、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BD1、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有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B、有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惧制 C、纳税后农民剩余粮由国家统一支配   D、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粮食税
2、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采取的政策是 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B、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 C、允许外国的资本家投资经营   D、由国家与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BB3、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克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目标 B、布尔什维克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C、布尔什维克部分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4、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DA猜猜我是谁现在知道了吧斯大林三、“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1 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30日)
2 列宁逝世(1924.1),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
3 苏联当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1.提出:联共十四大(1925年12月),
2.完成:1938年
3.最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区别于欧美国家)
4.实施:一五计划(时间、任务、成果)
二五计划(时间、成果)
5.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制订计划、下达指标、严格执行)
(三)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 原因:
A.为了解决粮食供应困难问题
B.为了支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资金、原料、市场)
2 开始: 1927年联共十五大
3 政策:“全盘集体化”
“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
4 高涨原因: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
5 完成:1937年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他们笑容的背后是什么呢?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我国的农业集体化 有何重大差别? 答:
苏联是强制推行,而我国农民是自愿;
苏联走的是集体农庄道路,我国是走农业合作社道路(四) “斯大林模式”1概念:P94
2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形成过程:
4评价:
历史功绩
弊端
总评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
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政治体制。具体形成过程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20世纪30年代,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政治权力也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经
济政 治特点
高度集中(高度集权)  1929年12月21日,《真理报》称颂斯大林是列宁的唯一主要助手,是列宁事业的继承人,是活着的列宁。许多城市、工厂、农庄和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此后,过分颂扬之风愈演愈烈,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他的讲话成为人们工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苏联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苏联“一五”计划之后,美国也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⒈美国向苏联移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们还对什么感兴趣?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P95
积极: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模式
②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③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④迅速提高了苏联人民的文化水平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P95
弊端:
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制被破坏,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计划经济下否定市场,经济比例失调,农民利益受损;
思想文化上,政治斗争第一,高压政策,思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