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1 21: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香菱学诗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理解香菱的人物形象特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重点)
2.讨论探究文章有关香菱学诗时的神态和细节的传神之处.(难点)
情感
目标
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学习
目标
1.概述香菱学诗过程,
2.感知香菱人物形象。
3.从香菱学诗的勤奋忘我的境界中得到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情节,感知学诗过程。
1.初读课文,抢答下列问题。
香菱是在谁的指导下学诗的?(林黛玉)
香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诗的?(进入大观园后)
香菱学诗经过了哪几个阶段?(拜师----读诗——写诗)
香菱共写了几首诗?(三首)
2.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感知香菱学诗的过程
示例:有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目标导学二:品味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1: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请简析理由。
示例:
1.香菱苦学诗 理由: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的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
2.香菱乐学诗 理由: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3.香菱善学诗 理由: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4.香菱痴学诗 理由: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
提问2:说说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学习专注、聪明灵秀,悟性高,勤奋
提问3:香菱学诗之所以学有所成,与林黛玉的指导是有很大关系的,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示例:
1.热情的老师
当香菱提出学诗时,她欣然答应;而且又把《王摩诘诗集》送给香菱读;当香菱把诗稿拿给她看时,她又不厌其烦的给她修改。
2.她是一个豁达的老师
无论香菱的诗写的怎么样,她都耐心的给予讲解。
3.她是一个很有教学方法的老师
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束缚的通病,他指出有奇句可以不管格律。
她为香菱开列了书目,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感悟,等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她又跟香菱进行“将就讨论”,可谓循循善诱。
当她鼓励香菱“另作”时,对于如何“另作”,她一句话也不说,可谓严而苛,引而不发。
……
提问4:说说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试举例说明。
1.注重细节描写
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侧面: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学法指导‖
如何根据内容补充题目?
1.注意对内容进行筛选辨别
2.学会寻找内容中的关键词
3.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提示‖
可以给学生适当的介绍一些《红楼梦》中香菱的其他故事,最好给学生说清楚香菱的身世及最后的结局,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香菱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目标导学三:探究主旨,拓展延伸感悟
提问5: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
示例:
无论读书还是写作,都要刻苦
不要过多的受古人的束缚,要学会创新
好文章要靠反复的修改。
要多读一些经典之作,从中汲取营养。
要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通过抢答的方式把握文章要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快速阅读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2.通过添字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
3.把香菱学诗的过程与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
有几处细节描写能够较好的写出香菱学诗的特点,对这些语句,没有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吟咏。读的时间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