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组成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你写字时,手指会灵巧地握笔,双肘会很自然地弯曲成合适的角度,平放在桌子上,身体会略向前倾,头会稍稍低下,眼睛会很快聚焦,你的大脑也在积极地思考要写哪些字,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问题导入] 我们每一个准确的动作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那么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策略建议
[重难点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从宏观上了解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教材涉及的结构名称多,如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等。这些结构承担的功能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突破策略:
1.可以通过观察教材P13图4 8或教师出示的人体神经系统的图片,说明神经系统的组成,明确大脑、小脑和脑干都属于脑的组成部分。
2.利用教室类比,从而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
3.结合所学知识再次分析教材P12的“分析·讨论”中的资料,通过实例说明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重难点二]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重点)
重点分析: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细胞也就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其形态奇特,与人体其他细胞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形态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突破策略:
1.利用图片说明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运用形体教学法,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把神经元比喻成人手的形状,更易于学生识记。另外还要搞懂形态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充分利用教材P14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情境素材建议 详见电子资源
1.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2.吸毒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3.研究显示人体神经细胞可以“按需”生成
研究表明: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讯号分子,可以抑制成年人脑组织生成新的神经细胞。根据一氧化氮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发育的抑制性,可以通过一定的医疗手段刺激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可能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脑组织可生成新的神经细胞。
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大脑组织大部分神经细胞是在婴儿胚胎期生成的。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在成年人的脑组织中,干细胞可以发育成新的神经细胞。如果通过一定的医疗手段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发育,那么此项研究对于治疗神经性疾病将是一个较大的技术突破。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纽约冷泉港实验室(CSHL)神经学家格里格奥里·伊奈科洛波维(Grigori Enikolopov)和科内尔综合大学的史蒂芬·高曼(Steven Goldman)。他们通过老鼠实验证明: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神经细胞增殖有密切联系。研究人员将nNOS抑制剂注入老鼠脑干细胞分裂区域,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增长率上升70%。在随后的实验中,受惊状态下的老鼠(在受惊状态下老鼠不会产生nNOS)脑组织的细胞分裂数目比正常状态高出40%。
佛罗里达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丹尼斯·斯坦德勒(Dennis Steindler)表示,“这项研究清晰地揭示出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神经细胞生成的关系。今后,一氧化氮分子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研究领域”。
背记本/默写卷 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学分析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的相关内容。课标中相关内容要求“5.5.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2.神经系统的组成作为神经调节的第1课时,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之前所学的人体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等内容奠定基础。通过对神经系统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体是一个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人体的奥秘充满探索欲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但神经系统的组成较为抽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叙写) 1.通过教材P12“分析·讨论”,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尝试解释神经系统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神经系统特定结构损伤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准备 神经系统的模型、神经元的模型、人体神经系统的图片、相关视频资料,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紧张的“传橡皮”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的内容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特殊病例资料,利用教材中的“分析·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归纳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动手制作、评比介绍、连线游戏、情感体验等感性活动,学生能准确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特点,从而理解其功能。
教学设计 对应的“加注式”课件见电子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做游戏:接抛物。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刚才做的游戏,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到活动中去了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由此延伸到大家做任何一件事时,身体各个部位是如何协调一致的 学生和教师一起配合进行游戏。 自由发言:人体的大脑、手、上半身……参与到了活动中,大部分同学能说出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进行质疑。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何能如此协调一致 为何神经系统可以完成如此精确的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神经系统 的组成 引导学生尝试从症状、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等三个方面分析教材P12“分析·讨论”中的三个病例。 引导学生说出人体的感觉、肢体的运动、内脏器官的活动都与神经系统有关。 出示图片: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提问:1.神经系统的分布有何特点 2.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分别是什么 比喻:利用教室中同学坐的位置来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分析生活实例:醉酒后走路歪歪斜斜,植物人有心跳和呼吸,截瘫患者等实例。 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阅读教材P12“分析·讨论”中的三个病例,小组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P13图中的文字回答问题:中间的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它们向四周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神经的功能,用这些知识再次分析教材P12的“分析·讨论”。 分析生活实例并回答问题。 学生梳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神经系统各个结构的功能。 自主梳理知识,帮助理解。
神经元 1.展示神经元图片,并阅读教材P14~15,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1)神经元又叫什么 由什么组成 与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2)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播放视频:神经元。 3.分享交流:鼓励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解答或疑惑。(若解答不完整,其他小组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概念图。 5.播放动画,补充神经元的功能。 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答案,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做笔记。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本节课知识。 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及时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资料(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与四肢之间都有神经联系。本课时着重讲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而了解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特殊性是与它的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相联系的,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导学设计
探究点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 人体神经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各部分有何功能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神经系统
[课堂速记]
探究点二 神经元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 与人体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神经元除了胞体外,还有很多突起。长的突起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是神经末梢。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可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建立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形态结构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递兴奋(信息)相适应的。
[课堂速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