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6_2神经调节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教新版八上生物 (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_6_2神经调节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教新版八上生物 (备课素材+授课典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22:25:1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新课导入                           
  [实验导入]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小腿突然前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复习导入] 思考回答:(1)人类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2)大脑、小脑、脑干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3)脊髓具有哪些功能
(4)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分布在人体的哪些部位
下面我们来学习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人体活动的
[情境导入] 你会骑自行车吗 (回忆自己学自行车时的情形)开始学时,总是东倒西歪,身体似乎总是跟大脑闹别扭,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平衡。有的活动却是天生就会的。手偶然碰到火,等不及大脑判断和思考,手就会迅速地缩回来;一个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眼睛就会情不自禁地眨一下。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引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策略建议  
  [重难点一] 膝跳反射(难点)
难点分析:
膝跳反射一般在教室内就能完成,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实验。但是学生往往态度不端正,急于求成,导致叩击位置不对或叩击力度不够,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突破策略:
1.先播放膝跳反射的动画。
2.讲解动作要领:坐姿自然放松,叩击时机突然,动作迅速有力,叩击部位准确。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重难点二] 说出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组成(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什么是反射 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学生早就知道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些反应与反射一样吗 植物有反射吗 这些疑问学生还是难以自己解决的。其次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基础,反射弧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掌握。
突破策略:
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初步认识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才能完成的。
2.做膝跳反射实验,给出反射的定义。
3.观看膝跳反射的动画,尝试说出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组成。
  [重难点三]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重点)
重点分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材中通过举例说明两种反射的区别,教师还要做适当补充,归纳出两种反射的区别与意义。同时,还要强调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突破策略:
1.分析事例,如吮吸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听到铃声进教室、听到汽车喇叭声会躲避等,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反射的共同特征,找出本质上的区别,识别出哪些是非条件反射,哪些是条件反射,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2.教师提供“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这是哪种类型的反射 通过“谈梅止渴”从而总结出对语言文字刺激引起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情境素材建议  详见电子资源
  1.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
2.人体膝跳反射演示器
3.健脑益智
4.神经衰弱
背记本/默写卷  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分析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的相关内容。课标中相关内容要求“5.5.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基础知识。要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对“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与神经元的联系等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  3.从知识基础上来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组成,虽对神经调节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认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叙写)  1.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能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通过分析膝跳反射过程,能说明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3.通过结合生活情境,能举例说出反射类型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重点难点 重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3.反射的分类。
难点  1.膝跳反射的成功操作。  2.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教学准备  神经调节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多把尺子,PPT课件。
教学策略  膝跳反射是比较好玩的一个实验,学生比较喜欢,课堂气氛也活跃,因此教师要利用膝跳反射活动引出反射的概念,进而使学生知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组成等内容。完成本节课教学。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的设计很重要,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最后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并实施计划。
教学设计  对应的“加注式”课件见电子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提问:  如果手指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了一下,或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会有怎样的反应 你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 缩手反应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回答后,继续设疑:神经系统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调节呢 从而引出新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回答问题:手立即缩回,感受到疼痛。  缩手反应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神经调节的 基本方式 ——反射  1.膝跳反射实验。  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轮换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想一想,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在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2)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要刻意控制自己的腿,这是为什么呢  (3)膝跳反射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2.反射的概念。  有了刚才的体验,请回答反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 反射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  引出反射的概念。  图片展示含羞草受到触碰合拢叶片、草履虫趋利避害、羚羊逃避猎豹的追捕,判断是否是反射。  学生进行膝跳反射实验。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当叩击韧带时,小腿会突然抬起。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  (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可以控制脊髓的活动,受试者刻意控制自己的腿时,大脑有意识地控制脊髓,导致膝跳反射无法完成。  (3)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得出反射的三个条件为刺激、规律性反应、神经系统参与。  回答问题: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草履虫趋利避害的现象都不是反射。羚羊逃避猎豹追捕是反射。  采用实验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初步认识反射的概念。  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加深记忆和理解。  进一步深入理解反射的概念。
反射的结构 基础——反射弧  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其功能。  阅读教材P16中图4 11,思考以下问题:  (1)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含有哪几部分 传导方向是怎样的 反射弧各部分有何功能  (2)如何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教师结合图片带领学生总结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方法。  (3)先抬腿还是先感觉到叩击后再抬腿  思考:反射弧缺少某一部分,反射还能发生吗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上没有。  (3)先抬腿后感觉到叩击。  思考并回答问题:反射的完成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五个结构缺一不可。  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反射的类型  1.判断所列举的反应哪些是与生俱来的 哪些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引导学生对所举的例子进行分析归类,引出反射的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教师强调: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2.你能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并总结。  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所举的例子并进行分析归类。  归纳总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通过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
实验探究: 测定反应速度  1.实验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1)同学2~3人一组。  (2)一同学手捏直尺上刻度值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上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记下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刻度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2.设问:  (1)测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时,有没有必要重复测几次 如果有必要,测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或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时,重复的次数要一样多吗  (2)抓住尺子时,手指与尺子接触的部分大约1厘米长,你准备怎样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呢 每次测量时,读取数值的方法应当一样吗  小组讨论:记录结果是否需要设计表格 如果需要,你准备怎样设计表格  3.科学方法:统一观测标准  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设立统一的标准,包括明确观察的方法、测量的指标和要求,确立测量的流程等。  学生进行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  学生回答问题:  (1)重复测量;重复次数一样多。  (2)在抓住尺子时,手指与尺子接触部分大约1厘米长,应读取手指下端的刻度值,并做好记录。每次测量时,读取数值的方法应当一样。  小组讨论,并合作完成表格设计。  聆听。  采用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出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之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神经调节 第2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这节课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加强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不成功的现象,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教学效果会更好。
导学设计  
探究点一 反射、反射弧
[情境展示] 膝跳反射的基本过程
  [问题探究] 什么是反射 什么是反射弧 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1.反射的概念: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例如:手碰到烫的东西会缩回;眼前突然有物体出现会眨眼;用手快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会发生膝跳反射;等等。
2.反射弧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1)构成图示:
  (2)结构及功能
组成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时的反应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感受刺激并转变为神经冲动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传入到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出到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神经末梢与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部或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3.反射弧与反射的关系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而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结构,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否则反射不能发生。
[课堂速记]  
探究点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 望梅止渴和吃梅止渴两者有何区别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吃梅、看梅、谈梅都有唾液分泌,但吃梅分泌唾液是天生的,酸的东西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而看梅、谈梅分泌唾液都是属于出生后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在吃过梅,了解梅是酸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谈梅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是对语言文字建立起来的反射。
[课堂速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