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4 12:45:4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一、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02
03
0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及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感悟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性。(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引入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①大清王朝: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国库空虚,军备废驰,国力衰败。
②日本: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实力大增,积极侵略扩张。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1888年,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50万两。为了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据不完全的统计,迄于甲午战争为止,颐和园工程挪用的海防经费约为库平银860万两。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日本大陆政策史》
1、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①时间:
1894—1895年
②导火线: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③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2、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③主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海战,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受伤后仍坚持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海军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黄海海战
2、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③主要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总兵徐邦道率部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通过对这段材料的阅读,可以深刻认识到:日军在旅顺的大规模屠杀行为,是惨无人道的侵略罪行,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战争伦理,也暴露了其野蛮和残忍的本性。这一事件不仅是日本文明的污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必须警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暴力行为,维护和平与正义。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①签订:
②内容:
③影响: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敌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国家综合国力不及日本。③中国的战略战术不及日本。
3、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3、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知识拓展
 1895年以来,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维护自身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俄国:企图在满洲与朝鲜建立势力范围,夺取极具战略价值的不冻港。
德国:干预中日议和,换取俄国支持其在东亚的扩张。
法国:1892年与俄国结成联盟。法国觊觎台湾,支持俄国、德国干涉条约签订。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各国列强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肠代表德国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2、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①背景: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进行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 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
②内容:
③影响:
为了分享侵略权益, 1899年, 美国政府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 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由于“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没有遭到列强的反对, 反而使帝国主义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1、产生
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的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是指近代社会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使用机器进行商品生产的,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利润的资本主义。它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向中国输出商品,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瓦解,中国的商品生产开始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民族工业。
2、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张謇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当时,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①总体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②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
课后活动
《马关条约》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四川);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事件:指的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抒发的情感: ①亡国之痛:诗人通过“割台湾”直指国家主权沦丧,表达对故土被侵略的沉痛与愤慨。 ②民族忧患:将台湾四百万同胞的共同哀痛浓缩于“同一哭”中,体现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③爱国情怀:即使身在异乡,仍心系故土,借“春愁”与“往事”抒发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1、《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这支舰队覆灭的战役是 ( )
A.廊坊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C
D
巩固练习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C
3、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D
巩固练习
5. 19世纪末,全国各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利用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号召人民起来进行反割台斗争。与这一斗争史事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6.以下资料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严复 B.李鸿章 C.张謇 D.谭嗣同
C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