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七七事变
2.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开天辟地、1931年 B.出师北伐、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出师北伐、1937年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有国际干预,事态不会扩大 B.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借以削弱地方武装力量 D.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
4.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九一八事变后,以朱庆龄、陶行知等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宣传中国,民间外交复兴。中国共产党也与国际友人、国际组织、国外新闻界等展开了灵活多样的交往。据此可知,这些外交活动( )
A.创造了官民互动的良好局而 B.是中国步入国际舞台的重要表现
C.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出现
6.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是发生了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7.“……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该歌词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口号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民主、科学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自强求富 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⑤③④ B.⑤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③①⑤
10.“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的概括了1935年中国严峻的社会形势。为此北平青年学生掀起了( )
A.“华北自治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五四运动
1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与这首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12.张学良(1901-2001)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皇姑屯事件 B.东北易帜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13.某电影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南京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
14.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6.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主张南京与西安之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揭露日寇及亲日派发动内战的阴谋。这一指示的背景是( )
A.一·二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7.“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溶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逼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投靠日本,置蒋介石于死地
18.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
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全面内战爆发
19.日本外相声言:“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美英担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主张只要蒋介石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不妨就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日、美、英的上述反应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八一三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爆发 D.七七事变爆发
20.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彻底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D.维护“国共合作宣言”
21.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壮大 B.蒋介石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
C.全国人民要求团结抗日的呼声高涨 D.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
22. 一 二八事变中,上海军民的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主要表现为( )
A.各地纷纷捐款捐物 B.各地组织义勇军支援上海抗战
C.各地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上海抗战 D.以上都是
23.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了许多努力,主要包括( )
①发表 “八一宣言” ②召开瓦窑堡会议 ③领导一二 九运动 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开始进行谈判,主要围绕( )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红军改编和根据地的地位问题 D.联合抗日的具体方式和步骤问题
25.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社会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
A.从国共内战到国共合作的趋势逐渐加强
B.从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转变
C.从抗日救亡运动低潮到高潮的转变
D.从国民党一党专政到多党合作的转变
二、非选择题
27.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多次主张建立国共合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职务 姓名
总理 孙中山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教练部主任 李济深
总教官 王柏霖
战术教官 张元祜
某军事学校人员职务表(部分)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2)材料二是哪一军事学校的人员职务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军事学校的创办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因素。
27、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开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1)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红船精神】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长征精神】
(3)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抗战精神】
(4)日本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请写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请问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经过多少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学习感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28、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代代青年学生不断掀起爱国运动的高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镌刻了爱国主义的功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 1919 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某次运动”爆发前,广大学生 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1)材料一中“1919 年的这一次”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
(3)材料二中“某次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4)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怎样的处境?
(2)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首歌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5AABAD 6-10DAADC 11-15ADCBB 16-20CBBCC 21-25CDDCA
26、(1)中国当时需要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作为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当时的社会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中国共产党尚未强大。
(2)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7.(1)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上海;
(3)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4)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4年;
(5)必须立足实际,刻苦学习,增长知识,在青少年时期为实现“中国梦”积蓄足够的正能量,时刻准备着,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有理即可)
28.(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二·九运动;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
29.(1)材料一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惨处境:家乡沦陷,被迫离开故土,四处流浪;日本侵略者掠夺东北的资源,残害东北人民。
(2)《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有关。这首歌在当时起到了激励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志,唤起民族觉醒,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