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篮球 篮球行进间体前运球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篮球 篮球行进间体前运球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8-24 15: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篮球与游戏 教案
年级 八年级 执教 水平 水平四 人数 40人
教学内容 篮球:篮球原地体前变向篮球: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
教学目标 1.建立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性。2.8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运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3.通过合作学习与游戏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球中的协调用力和控球能力,按拍球的部位,推送球的位置,身体的随动幅度。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及手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次数 时间
调动情趣激发兴趣阶段 一、课堂常规 1.教师整队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4.反应力小游戏5.跳跃练习6.耐久练习7.“有序”练习 1.体委整队2.成四列横队站立 **************************** Ψ 1 8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向学生传达明确的上课信息,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前通过各种小游戏和小练习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熟悉球性,调整状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复习游戏导入 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复习.原地体前变向的学练。二、游戏:运球问好 1.讲解游戏规则。2.组织学生练习。3.启发诱导学生做出体前变向运球。 精神集中,积极练习,找到运球的节奏感,在游戏练习中,做出变向运球。 **************************** Ψ 11 1 333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运球握手”,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游戏中迫使自己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左右换手运球,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提问,启发诱导学生做出原地体前变向运球,为本课的内容做准备,其中还带入原地体前变向运球的站姿教学和“两次运球”的概念。
原地体前变向运球教学 一、行进间的间断体前变向运球,两次。(大声报数)二、体前变向运球的新授。 提问:刚刚同学们在做练习的时候是不是用到了跟以前不一样的运球方法?提问:如何改变篮球的运行轨迹? 学生总结运球方法和球的运行轨迹的改变。带着老师的讲解要求,积极认真的完成运球练习。 ****************************Ψ 11 32
设计意图: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激发兴趣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目标,在练习双次体前变向的时候,提示学生身体的随动,大声报数培养学生运球的节奏感,提示大力运球,防止球的回弹不到位,通过行进间慢速的间断的体前变向练习,让学生明白在完成体前变向后还能继续向前运球的的道理。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新授与练习 行进间体前变向过标志桶。行进间体前变向过防守人。(消极防守)3.展示。 1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运球脚下动作。2 、 对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正。3 、教师最后进行脚下动作要领的概括,并展示动作。教师找出做的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 1.精神集中,积极练习。2.带着老师新指导的动作继续练习。 **************************** Ψ 111 44 2
设计意图:通过慢速的间断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到连续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师讲解提示动作连贯的重要性,细化原地的体前变向和行进间体前变向的各种技术动作上的变化,通过练习过标志桶和过掉防守人让学生体会到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教学比赛 行进间体前变向过标志桶。 1 、讲解比赛规则。2 、 对获胜的队伍进行鼓励 1、 认真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并观察动作示范。2、 按老师要求进行比赛。3、 对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1 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过标志桶和过掉防守人让学生体会到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再次通过教学比赛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达到“学、练、赛”的目标。
放松身心阶段 一、放松活动二、课后小结三、 回收器材四、宣布下课 1 、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谈自己的体会,对自己这节课进行评价。2 、教师组织学生按顺序回收器材。3 、宣布下课 积极模仿,身心放松 。 自我小结,听课后练习要求。 ****************************Ψ 1 2
场地器材 1.篮球每人1个2.音响一组3. 标志桶标志盘若干 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8%运动负荷: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