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理解四节气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2.通过学唱歌曲与对比聆听,分析附点音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全曲聆听体会四二拍的强弱特点。 3.通过附点节奏的学习及对比分析,学生能用节奏扩展方法改编第17—20小节的旋律,并随琴唱一唱。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而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唱与分析;(2)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2)节奏编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一首诗作为开篇,让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从而引出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二、新课 【审美感知】 老师播放音频,学生边听边思考思考两个问题: 1.歌曲可以划分成几个乐段? 2.歌曲每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乐段的分析以及歌曲情绪的分析,为后面的分乐段学唱和节奏拓展练习做准备。 【艺术表现】 1.学习歌曲 ①有表情地齐声朗读A段并分析歌词大意。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②随音频演唱B段,此时老师要进行发声训练并讲解歌唱要求,如:面带微笑、眉毛提起来唱、咬字吐字清晰。 ③A1段的学习: 随琴演唱旋律,同时思考:歌词相同处节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情绪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因为在A1段用了附点节奏,使整个乐句的节奏型变得更宽广了,好像速度放慢了一样,之前的情绪是活泼欢快、改变后变得宽广、舒展了。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节奏编创做铺垫,并且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演唱的快乐。 【创意实践】 老师:刚才我们分析了A1乐段的节奏,由于采用了节奏扩展的方法,旋律听起来变得更宽广、舒展了。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为歌曲的第17-20小节,用同样的节奏扩展方法,对其进行改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唱歌曲之余掌握知识与技能,强调“双基”在音乐课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理解与认知,彰显了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在新时代教育下,青少年是传承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塑中华文化之魂的主体人群,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升华课堂,让音乐与文化相结合,让学生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