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影长的四季变化》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拓展探究课,聚焦“四季影长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联”。教材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圭表模拟实验实际观测”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导致太阳高度角变化,进而引起影长四季规律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是衔接“地球自转(昼夜 )”到“地球公转(四季 )”的关键课例,培养“长期观测证据归纳”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四季影长变化”有生活感知(如夏季影子短、冬季影子长 ),但对“成因(地球公转、太阳高度角 )”的科学解释模糊。已具备初步资料查阅与动手实践能力,不过在“设计圭表观测影长”“理解太阳高度角与影长的关联”上需指导。学生好奇四季现象的成因,需通过“模拟实验长期观测数据分析”突破“直观现象→ 科学规律”的转化难点,构建地球公转的科学观念。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通过模拟实验与实际观测,理解影长四季变化的成因(地球公转导致太阳高度角变化 );认识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与四季影长规律(夏季短、冬季长 ),构建“地球公转与四季现象”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分析“太阳高度角影长季节”的关联,推理地球公转对影长变化的影响,锻炼“现象→ 规律”的逻辑推理;对比四季影长数据,归纳影长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提升归纳与论证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查阅资料制作圭表模拟实验实际观测”完整流程,提升动手实践、长期观测与实证记录素养;学会用圭表等工具探究地球公转规律,养成严谨科学态度。 (四)态度责任 感受四季影长变化的规律性与科学探究的长期性,激发对地球公转的探究兴趣;理解科学规律需长期观测与证据支持,增强“尊重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制作简易圭表,通过模拟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 )与实际观测,探究影长四季变化的规律。 2. 理解影长四季变化的成因(地球公转导致太阳高度角变化 ),构建地球公转与四季现象的关联。
教学难点
1. 设计科学有效的圭表观测方案(体现“长期观测、太阳高度角变化” ),突破“短期模拟→ 长期规律”的观测难点。 2. 深度理解“太阳高度角与影长、季节的关联”,实现“模拟实验现象→ 地球公转科学规律”的推理跨越。
教具准备
圭表制作材料(硬纸板、木棍、量角器 )、手电筒(模拟太阳 )、四季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实验记录单、北京地区四季日出日落与太阳高度角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同一地点四季正午影子对比图(夏季短、冬季长 )”,提问:“为啥四季影子长度不同?和地球运动(公转 )有啥关系?今天用圭表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影子差异,联系四季变化经验,猜想“太阳高度角变化导致影长不同”,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以真实四季影子差异导入,制造认知冲突(影长不同 ),聚焦“地球公转与影长变化”任务,唤醒前认知(太阳高度角 )。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古人观察影长四季变化图”,提问:“古人如何发现影长四季规律?我们能制作圭表,模拟观测影长变化吗?” 引导明确“用圭表探究影长四季变化”的核心。 学生活动:观察古人观测图,猜想“圭表是测量影长的工具”,初步梳理探究方向(制作圭表,模拟+实际观测影长 )。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科学史场景,引发对“圭表观测”的好奇与需求,聚焦“圭表制作与观测”关键环节。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圭表制作材料,分步指导探究流程: ① 制作简易圭表: 按教材步骤,用硬纸板制作圭面(刻度线 ),木棍制作表(垂直圭面 ),组装圭表(表与圭面垂直 )。 标注“正午影长观测区”,确保表的位置居中。 ② 模拟实验(四季影长变化 ):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分别从“低角度(冬季 )、中角度(春秋 )、高角度(夏季 )”照射圭表,观察“影长变化”,记录“太阳高度角影长模拟季节”的关联。 ③ 实际观测规划: 讨论“实际观测方案”(选择固定观测点、正午时分测量、记录四季影长 ),填写“观测计划单”(时间、地点、工具 )。 巡视指导,纠正“圭表制作不规范(表与圭面不垂直 )”“模拟实验角度偏差(如夏季角度过低 )”;鼓励小组预测实际观测结果(夏季影短、冬季影长 ),关联模拟实验与长期观测。 学生活动: 小组实践:制作圭表(确保表垂直圭面 )→ 模拟实验(发现“太阳高度角越高,影长越短;夏季模拟高角度,影长最短” )→ 规划实际观测(选择操场固定点,正午测量四季影长 )。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模拟规划”实践,让学生亲历“工具制作现象模拟长期观测准备”的过程,突破“圭表制作与模拟实验”的难点,落实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素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圭表制作与模拟实验记录,围绕以下问题深化研讨: ① 现象推理:“模拟实验中,太阳高度角与影长、季节的关系是怎样的(夏季高角度→ 影短;冬季低角度→ 影长 )?” ② 规律归纳:“结合模拟实验,地球公转如何导致影长四季变化(公转使太阳高度角四季规律变化 )?” ③ 观测验证:“实际观测需注意啥(固定时间、地点,长期坚持 )?如何用数据证明影长四季规律?” 补充“北京地区四季太阳高度角数据”,强化“夏季高、冬季低”的科学证据。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分享:“模拟实验中,太阳高度角越高,影长越短;夏季模拟高角度,对应影短。推测地球公转使太阳高度角四季变化,导致影长规律变化”;理解“实际观测需长期坚持,用数据验证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模拟实验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联,归纳影长四季变化规律(夏季短、冬季长 ),实现“模拟现象→ 科学结论”的跨越,突破“规律理解”的难点。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长期观测任务”,提供“四季影长观测记录表”,要求:“每周正午测量圭表影长,记录数据,学期末分析四季规律”;同时展示“北京地区日出日落与太阳高度角资料”,鼓励分析“影长与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关联”。 学生活动: 课后执行观测任务,记录四季影长数据;分析资料,深化对地球公转与四季现象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长期观测任务,延伸探究的实践性与长期性,强化“地球公转与影长、四季关联”的科学观念,延续探究兴趣。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圭表的主要作用是( ) A. 测量影长,探究四季变化 B. 装饰房间 C. 测量时间(小时 ) 答案:A(解析:圭表是古代测量影长、确定季节的工具,选A ;B、C非主要科学价值 ) 2. 模拟实验中,夏季影长较短的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角高 B. 太阳高度角低 C. 地球自转快 答案:A(解析: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光线更垂直,影长更短;B对应冬季,C与影长无关,选A ) 3. 影长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球绕地球转 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高度角四季变化,进而影长变化;A导致昼夜,C与四季影长无关,选B ) 判断题 1. 只要制作圭表,就能准确测量影长四季变化,无需长期观测。(× )(解析:影长四季变化是长期规律,需四季正午测量,短期模拟不能替代长期观测,表述绝对 ) 2. 模拟实验中,太阳高度角越高,圭表影长越短。(√ )(解析:光线越垂直,影子越短,符合光学原理与实验现象 ) 3.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影长四季变化周期为一年。(√ )(解析: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决定了四季与影长变化的周期性,符合科学事实 )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制作了圭表,探究了影长四季变化,谁能说说影长变化的规律和成因?” 学生总结:“影长夏季短、冬季长,因为地球公转使太阳高度角四季变化,公转周期一年!”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核心结论(影长规律、公转成因 ),强化科学观念,呼应单元“地球运动探究”主题。
板书设计
影长的四季变化 1. 探究工具:圭表(制作模拟观测 ) 2. 规律:夏季影短,冬季影长(太阳高度角高→ 影短;低→ 影长 ) 3. 成因: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导致太阳高度角四季变化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以“圭表制作模拟实验长期观测”为主线,让学生亲历“现象观察规律归纳成因推理”的过程,多数小组清晰理解影长四季变化规律;研讨环节关联地球公转与太阳高度角,落实核心素养。 长期观测任务延伸探究的实践性,激发持续兴趣,课堂逻辑完整、实践与思维并重。 (2)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因“圭表制作不精准(表倾斜 )”导致模拟实验误差,需提前示范“圭表垂直校准方法(用量角器确保90° )”;研讨中对“太阳高度角的地域差异(如赤道与两极 )”涉及不足,知识广度可拓展。 科学思维培养侧重“四季规律”,对“长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如绘制影长变化曲线 )”指导不足,实证分析能力需强化。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提前示范“圭表垂直校准”(用量角器辅助 ),提高模拟实验准确性;增加“不同纬度地区影长四季变化”的资料分析,深化地球公转对全球四季现象的影响理解。 引入“影长变化曲线图绘制”指导,让学生用数据可视化归纳规律,提升实证分析与科学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2.5 《地球的运动——影长的四季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
上
2.5 《地球的运动——影长的四季变化》
为啥四季影子长度不同?和地球运动(公转 )有啥关系?今天用圭表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
新知导入
聚集
古人如何发现影长四季规律?我们能制作圭表,模拟观测影长变化吗?
探究新知
古人长期观察日影,发现同一地点正午影长随季节变:夏至最短、冬至最长,遂总结规律。
能模拟:用直尺做圭,竖杆做表,每天正午测杆影在直尺上长度,记录数据,即可观察影长四季变化。
我们曾经观察过阳光下
物体影长的变化,知道日影
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变化有关。四季交替,年年
循环,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
有规律地变化吗
1.查阅资料, 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的。
2. 学习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不同位置,观察影子的长度变化
同一地点, 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
3.根据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
4.实际观察。
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 记录影子的实际长度, 在其他季节, 也进行测量和记录。
观察右边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四季交替, 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怎样有规律地变化
课堂练习
1. 圭表的主要作用是( )
A. 测量影长,探究四季变化 B. 装饰房间 C. 测量时间(小时 )
2. 模拟实验中,夏季影长较短的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角高 B. 太阳高度角低 C. 地球自转快
3. 影长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球绕地球转
A
B
A
(二)判断题
1. 只要制作圭表,就能准确测量影长四季变化,无需长期观测。( )
2. 模拟实验中,太阳高度角越高,圭表影长越短。( )
3.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影长四季变化周期为一年。( )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谁先迎来黎明,谁能说说地球自转方向和黎明先后的关系?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区(如北京 )比西边地区(如乌鲁木齐 )先迎来黎明,自转周期约24小时!
板书设计
2.5 影长的四季变化
1. 探究工具:圭表(制作模拟观测 )
2. 规律:夏季影短,冬季影长
(太阳高度角高→ 影短;低→ 影长 )
3. 成因: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导致太阳高度角四季变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