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6.2《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 多项式乘多项式) 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6.2《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 多项式乘多项式) 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6 10:37:2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
16.2 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 多项式乘多项式)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基础上,学习的“式”的另一种运算。它是将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的基础,也是学习因式分解的基础,它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2. 内容分析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基础上,是对“式的运算”的进一步拓展。从知识逻辑来看,它通过将多项式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乘法,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从几何意义上来看,可用长方形面积的分割与拼接直观解释法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从后续学习关联而言,这一内容是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的关键工具,也是后续学习因式分解的基础,同时为分式运算、函数解析式化简等提供运算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的概括。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能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算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几何直观,体会转化、数形结合和程序化思想。
2. 目标解析
(1)通过具体例子推导并归纳出“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的法则,明确运算的步骤和顺序;能准确应用法则进行多项式乘法计算,做到不重不漏、正确合并同类项,形成基本运算技能。
(2)“理解算理”要求学生明确法则的本质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转化思想的体现;“发展运算能力”指通过练习提升运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几何直观观念”可通过图形面积验证法则,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抽象的运算;“体会转化思想”体现在将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的和,再将多项式乘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单项式;“程序化思想”则要求学生掌握运算的步骤,培养规范运算的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应用法则时漏乘多项式的项
学生可能在计算时忽略不含字母的项,导致运算错误。应对策略:在计算前先标出多项式的各项,并用箭头标注项与项的乘法关系;设计对比练习(如正确与错误过程的辨析),强化“不漏乘”的意识。
2.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符号或系数出错
在进行与负系数相关的计算时,学生可能混淆“减号”和“系数的负号”,导致符号判断错误。应对策略:分步书写,先确定符号,再进行后续运算,分步突破符号难点;设计含负系数、多字母的练习题,强化符号和系数运算的准确性。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问题1 你能说一说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吗?
答 一般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问题2 计算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时,需要注意:
1.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问题.
2.按“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加减”的顺序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后续将多项式乘多项式逐步转化为单项式乘单项式做知识铺垫。问题2聚焦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规避运算常见错误,提升运算准确性,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准确计算筑牢习惯基础。
(二)合作探究
问题3 如图,为了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a m、宽p m的长方形绿地,加长了b m,加宽了q m.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
方法1 扩大后的绿地可以看成长为(a+b) m, 宽为(p+q) m的长方形,所以这块绿地的面积(单位:m2)为
(a+b)(p+q) . ①
方法2 扩大后的绿地可以分割成如图所示的两个长方形,所以这块绿地的面积(单位:m2)为
a(p+q)+b(p+q) . ②
方法3 扩大后的绿地还可以看成由四个小长方形组成,所以这块绿地的面积(单位:m2)为
ap+aq+bp+bq. ③
由于①②③表示同一个数量,所以
(a+b) (p+q)
= a(p+q) + b(p+q)
= ap + aq + bp + bq .
设计意图:问题3用“长方形绿地拓宽”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表示面积。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把抽象的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转化为可观察、易理解的面积计算,降低法则理解难度,为后续从乘法分配律推导一般法则,提供直观、具体的依托,让学生先从几何角度“看见”法则的存在。
追问1 你能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到这个等式吗?
追问2 想一想如何计算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归纳 多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一般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追问1引导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解释(a+b) (p+q)= a(p+q) + b(p+q)=ap+aq+bp+bq.把“多项式乘多项式”和已学的“乘法分配律”关联,让学生明白,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本质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实现“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追问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方法,把零散的感知,提炼成清晰、可操作的运算步骤,让学生从“理解算理”过渡到“掌握算法”,学会规范运用法则解题。
(三)典例分析
例1 计算:
(1) (a+3)(a 2) ; (2) (3x+1)(x+2) ;
(3) (x 8y)(x y) ; (4) (a+b)(a2 ab+b2) .
解 (1) 原式=a·a+a·( 2)+3·a+3×( 2)
=a2 2a+3a 6
=a2+a 6 ;
(2) 原式=(3x)·x+(3x)·2+1·x+1×2
=3x2+6x+x+2
=3x2+7x+2 ;
(3) 原式=x2 xy 8xy+8y2
=x2 9xy+8y2 ;
(4) 原式=a3 a2b+ab2+a2b ab2+b3
=a3+b3 .
方法总结
(1)把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问题.
(2)计算时不要漏乘.
(3)多项式每一项的系数都包含前面的符号.
(3)最后结果应化成最简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熟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步骤,理解运算法则,掌握将多项式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乘法的转化思想。通过方法总结提炼思想方法、梳理运算体系,让学生从“会做题”到“懂方法、明体系”,为后续整式混合运算筑牢基础。
(四)巩固练习
1. 计算:
(1) (2x+1)(x+3) ; (2) (m+2n)(3n m) .
(3) (a 1)2 ; (4) (a+3b)(a 3b) .
(5) (2x2 1)(x 4) ; (6) (x2+2x+3)(2x 5) .
解 (1)原式=2x2+6x+x+3=2x2+7x+3.
(2)原式=3mn m2+6n2 2mn= m2+mn+6n2.
(3)原式=(a 1)(a 1)=a2 a a+1=a2 2a+1 .
(4)原式=a2 3ab+3ab 9b2=a2 9b2.
(5)原式=2x3 8x2 x+4.
(6)原式=2x3 5x2+4x2 10x+6x 15=2x3 x2 4x 15.
2. 计算:
(1) (x+2)(x+3) =x2+5x+6; (2) (x 4)(x+1) =x2 3x 4;
(3) (x+4)(x 2) =x2+2x 8; (4) (x 5)(x 3) =x2 8x+15.
由上面计算的结果找规律,观察右图,填空:
(x+p)(x+q) =(x)2+(p+q)x+(pq).
先化简,再求值:(x y)(x2+xy+y2) (x+y)(x2 y2),其中x= ,y=5 .
解 原式=x3+x2y+xy2 x2y xy2 y3 (x3 xy2+x2y y3)
=x3 y3 x3+xy2 x2y+y3
=xy2 x2y.
当x= ,y=5时,原式= ×52 ()2×5= .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归纳总结
(六)感受中考
1.(2025·黑龙江绥化)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B )
A. B.
C. D.
2.(2023·湖北随州)设有边长分别为a和b()的A类和B类正方形纸片、长为a宽为b的C类矩形纸片若干张.如图所示要拼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需要1张A类纸片、1张B类纸片和2张C类纸片.若要拼一个长为、宽为的矩形,则需要C类纸片的张数为( C )
A.6 B.7 C.8 D.9
3.(福建泉州)先化简,再求值:(x 2)(x+2)+x2(x 1),其中x= 1.
解:原式=x2 4+x3 x2
=x3 4,
当x= 1时,原式= 5.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加入中考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小结梳理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幂的运算性质与整式乘法的联系,让学生直观感知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作用。同时体现“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和“多项式×多项式”的联系,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强化对整式乘法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
(八)布置作业
1.必做题:习题16.2 第3题,第5(3)题.
2.探究性作业:习题16.2 第11题
五、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