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课件(26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课件(26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19:16:1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生物与健康》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总结应用课,承接前序微生物观察内容,聚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双向关系”。教材通过“微生物引发疾病、助力健康(如食品制作、环境治理 )”的案例呈现,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生物与环境、科技与健康关联 )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兼具科学认知与生活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微生物与健康”有生活感知(如知道生病与细菌有关、吃过发酵食品 ),但对“微生物的双面性(有益+有害 )”缺乏系统认知。已掌握微生物基本观察方法(前课基础 ),不过在“辩证分析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理解微生物应用的科学原理”上需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与逻辑思考能力,需通过案例分析、研讨突破“抽象健康关联→ 具象科学理解”的转化难点。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理解微生物与健康的双向关系(有害微生物引发疾病,有益微生物助力健康 );认识微生物在食品制作、环境治理、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构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关联”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分析“微生物致病”与“微生物有益应用”的案例,对比、归纳微生物对健康的双面影响,锻炼辩证思维;基于案例研讨微生物应用原理,提升逻辑推理与科学解释能力。 (三)探究实践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成果分享”,提升信息整理与科学表达素养;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利用微生物促进健康”的实践建议,强化知识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四)态度责任 感受微生物对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讲卫生、合理利用微生物”的健康生活态度;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生活中的价值,增强科学责任感与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微生物与健康的双向关系(有害微生物引发疾病,有益微生物助力健康 )。 2. 认识微生物在食品制作、环境治理、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明确其对人类健康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
1. 辩证分析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突破“单一化认知(仅认为微生物有害 )”,建立全面科学观念。 2. 深度理解微生物应用的科学原理(如发酵食品的微生物作用、疫苗制备的微生物利用 ),实现“生活经验→ 科学原理”的认知跨越。
教具准备
微生物与健康相关案例卡片(如“新冠病毒致病”“酸奶发酵原理” )、PPT(含微生物应用流程图、历史疾病与微生物关系资料 )、发酵食品实物/图片(如酸奶、面包、泡菜 )、小组研讨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新冠病毒科普短片(致病过程+疫苗防控 )”,提问:“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它和健康有啥关系?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影响健康的例子?” 学生活动:观看短片,联系生活(如感冒、吃酸奶助消化 ),分享“微生物既会让人生病,也能帮人健康”的初步认知,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以热点微生物(新冠病毒 )案例导入,关联生活健康话题,聚焦“微生物与健康双向关系”任务,唤醒前认知。
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微生物致病(肺炎球菌 )与有益应用(疫苗 )”对比图,提问:“微生物对健康有啥影响?结合短片和生活,思考‘有害+有益’的具体表现”,引导明确“微生物双面性”探究核心。 学生活动:观察对比图,回顾生活经验,猜想“有害微生物导致生病,有益微生物能做发酵食品、治病”,初步梳理探究方向。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双面性案例图,引发认知冲突(有害 vs 有益 ),聚焦“辩证分析微生物与健康关系”关键环节。 (2)探索(15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微生物与健康”案例卡片(含“致病案例:流感病毒、肺炎球菌;有益案例:酸奶发酵乳酸菌、疫苗用减毒微生物、堆肥用腐生微生物” ),布置研讨任务: ① 分类整理:将卡片按“有害微生物(致病 )”“有益微生物(助力健康 )”分类,标注“案例内容、对健康的影响”。 ② 原理分析:针对有益案例,思考“微生物如何助力健康(如乳酸菌发酵酸奶的作用 )”;针对致病案例,分析“微生物致病途径(如病毒入侵细胞 )”。 ③ 关联生活:结合生活,补充“微生物与健康”的例子(如发霉食物有害、益生菌调节肠道 ),丰富案例库。 巡视指导,引导小组分工(分类、分析、记录 ),提醒“用科学语言描述影响,如‘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改善口感并帮助消化’”。 学生活动: 分组研讨:分类“流感病毒(有害,引发感冒 )、乳酸菌(有益,发酵酸奶助消化 )”等案例,分析“疫苗用减毒微生物刺激身体产生抗体,预防疾病”“腐生微生物分解垃圾,改善环境间接促进健康”等原理,补充“益生菌饮料调节肠道、发霉面包致食物中毒”等生活案例。 整理记录单,梳理“有害微生物→ 致病(如感染、中毒 );有益微生物→ 健康(如营养、预防、环境改善 )”的双向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类原理分析生活关联”研讨,让学生亲历“微生物双面性”认知过程,突破“单一化认知”难点,落实科学思维与观念培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研讨成果,围绕以下问题深化研讨: ① “有害微生物是如何影响健康的?结合案例说说预防方法(如流感病毒→ 戴口罩、接种疫苗 )”。 ② “有益微生物在哪些方面助力健康?举例说明科学原理(如乳酸菌发酵酸奶,产生乳酸抑制有害菌 )”。 ③ “微生物的双面性对我们生活有啥启示?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防范有害微生物?” 补充“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腐生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 )”PPT资料,强化“微生物与健康关联的生态基础”。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分享:“有害微生物通过‘入侵人体(如病毒 )、产生毒素(如霉菌 )’致病,预防可‘讲卫生、接种疫苗’;有益微生物‘发酵食品提供营养(如酸奶 )、制作疫苗预防疾病、分解垃圾改善环境’,启示我们‘合理利用有益菌,远离有害菌’”。 结合生态资料,理解“微生物是生态循环关键,其健康影响与生态平衡关联”,深化科学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分享,梳理微生物双面性的具体表现与科学原理,关联生活启示与生态基础,实现“辩证认知→ 科学应用”的跨越,突破“健康关联原理”理解难点。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微生物与健康”实践任务(二选一 ): ① 家庭实践:制作简单发酵食品(如自制酸奶,观察乳酸菌作用 ),记录“制作过程、微生物作用、健康价值”。 ② 科学宣传:设计“微生物与健康”科普海报,强调“合理利用有益微生物、防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如“勤洗手防病菌,喝酸奶促消化” )。 提供实践指导(如自制酸奶步骤、海报设计模板 ),鼓励课后完成并分享。 学生活动: 选择实践任务,课后行动:如制作酸奶,观察“牛奶→ 酸奶”的变化,理解乳酸菌发酵原理;或设计海报,用图文宣传“微生物双面性与健康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实践,强化“微生物与健康”知识应用,提升实践创新与科学传播素养,延续探究兴趣。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有害微生物影响健康的是( ) A. 乳酸菌发酵酸奶 B. 肺炎球菌引发肺炎 C. 腐生微生物分解垃圾 答案:B(解析:A、C是有益微生物作用;B是有害微生物致病,选B ) 2. 酸奶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 ),其作用是( ) A. 酵母菌,产生酒精 B. 乳酸菌,产生乳酸 C. 霉菌,产生霉菌毒素 答案:B(解析:酸奶发酵靠乳酸菌,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牛奶变酸、凝固,选B ) 3. 下列利用微生物促进健康的做法是( ) A. 食用发霉面包 B. 接种流感疫苗 C. 随意丢弃垃圾 答案:B(解析:A发霉面包含有害霉菌,C垃圾堆积滋生有害微生物;B接种疫苗利用减毒微生物刺激免疫,选B ) 判断题 1. 所有微生物都对健康有害,要远离。(× )(解析:微生物有双面性,有益微生物可助力健康,表述绝对 ) 2. 发酵食品利用了微生物的有益作用,对健康都有好处。(× )(解析:合理发酵食品有益,但过量食用或制作不当(如自制腐乳污染 )可能有害,表述绝对 ) 3. 接种疫苗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如减毒病毒 ),能预防疾病。(√ )(解析:疫苗常利用减毒/灭活微生物刺激身体产生抗体,符合科学原理 )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谁能说说微生物对健康有啥影响?我们该如何与微生物‘共处’?” 学生总结:“微生物有的有害(致病 ),有的有益(做发酵食品、疫苗 );要利用有益微生物,远离有害的,讲卫生、合理饮食促进健康!”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微生物双面性与健康关联,强化“辩证看待、科学利用”的态度,呼应单元“微小世界与人类生活关联”主题。
板书设计
微生物与健康 1. 双面性: 有害:致病(如病毒、霉菌 )→ 预防(讲卫生、接种疫苗 ) 有益:助力健康(发酵、疫苗、环境治理 )→ 利用(酸奶、益生菌 ) 2. 科学启示:辩证看待,合理利用与防范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以“案例研讨生活关联”突破微生物双面性认知,学生通过分类、分析、补充案例,系统理解微生物与健康的双向关系;拓展实践任务延续探究兴趣,落实核心素养。 研讨环节关联生态基础,深化科学观念,课堂逻辑完整、层次分明,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微生物应用原理(如疫苗制备 )”理解仍显模糊,需简化原理讲解(如用“军队演习”类比疫苗刺激免疫 );案例分析中对“微生物在医药研发的前沿应用(如基因工程菌 )”涉及不足,知识广度可拓展。 科学宣传海报任务指导不足,需提前提供模板或示例,降低实践难度。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用“免疫军队”类比疫苗原理(如“减毒微生物像‘演习敌人’,训练身体免疫军队” ),简化抽象知识;补充“基因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等前沿案例,拓宽知识视野。 提供“微生物与健康”科普海报模板(如分“有害防范、有益利用”板块 ),辅助学生课后实践,提升作品质量与科学传播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1.7 《微小世界——微生物与健康》
(教科版)六年级

1.7 《微小世界——微生物与健康》
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它和健康有啥关系?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影响健康的例子?
新知导入
聚集
微生物对健康有啥影响?结合短片和生活,思考‘有害+有益’的具体表现。
探究新知
微生物对健康影响具有两面性。有害方面,肺炎球菌等会引发疾病,让人咳嗽、发热;黄曲霉等产生的毒素危害人体。有益之处,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能助力消化,微生物还可用于制作疫苗,增强人体免疫力,维护健康。
过去, 伤寒、 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四处肆虐, 人类对此束手无策。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 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你知道感冒、 痢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怎么引起的吗
① 采集水样:用滴管吸取静置水样的上层(示范“上层微生物多,避免搅动沉淀杂质” ),滴12滴在载玻片中央(强调“水滴大小适中,覆盖盖玻片为宜” )。
② 制作临时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缓缓放下(演示“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若微生物运动快,可在盖玻片一侧放吸水纸,减缓水流” )。
③ 显微观察:将玻片放显微镜载物台,调焦观察(先低倍镜,找到微生物后微调细准焦螺旋 ),记录“微生物形态(如圆形、椭圆形、具纤毛 )、运动方式(如直线游动、旋转运动 )”,绘制简图(标注“运动方向、特殊结构(如纤毛 )” )。
④ 识别区分:观察到“会动的颗粒”,对比参考图鉴(PPT展示 ),判断“是微生物(如草履虫 )还是杂质(如泥沙颗粒 )”,备注判断依据(如“能自主定向运动、形态有变化→ 生物;随机布朗运动、形态固定→ 杂质” )。
步骤
有害微生物导致生病,有益微生物能做发酵食品、治病。
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个体极其微小, 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资料
① 分类整理:将卡片按“有害微生物(致病 )”“有益微生物(助力健康 )”分类,标注“案例内容、对健康的影响”。
② 原理分析:针对有益案例,思考“微生物如何助力健康(如乳酸菌发酵酸奶的作用 )”;针对致病案例,分析“微生物致病途径(如病毒入侵细胞 )”。
③ 关联生活:结合生活,补充“微生物与健康”的例子(如发霉食物有害、益生菌调节肠道 ),丰富案例库。
① “有害微生物是如何影响健康的?结合案例说说预防方法(如流感病毒→ 戴口罩、接种疫苗 )”。
② “有益微生物在哪些方面助力健康?举例说明科学原理(如乳酸菌发酵酸奶,产生乳酸抑制有害菌 )”。
③ “微生物的双面性对我们生活有啥启示?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防范有害微生物?”
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想一想, 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 人们的观察范围又是怎样拓展的 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箭头说明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吗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什么 我们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
肉眼能看到的东西太少了 , 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 才能有更多的发现。
在显微镜下的许多发现, 使我们有了新的发明, 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
苍蝇的复眼是由那么多的小眼睛组成的, 太奇怪了。
在生物体内有那么多颜色、 形状不同的细胞, 像进了童话世界。
利用干草可以培养微生物, 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的问题
放大镜和显微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一个细胞能分裂多少次 细胞死后是怎样被处理掉的
我们印象最深、 最感兴趣的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是我最感兴趣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动手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我们应该怎么做
接种疫苗是预防、 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勤洗手、 常通风、 出门戴好口罩可以预防传染病。
布置“微生物与健康”实践任务(二选一 ):
① 家庭实践:制作简单发酵食品(如自制酸奶,观察乳酸菌作用 ),记录“制作过程、微生物作用、健康价值”。
② 科学宣传:设计“微生物与健康”科普海报,强调“合理利用有益微生物、防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如“勤洗手防病菌,喝酸奶促消化” )。
课堂练习
1. 下列属于有害微生物影响健康的是( )
A. 乳酸菌发酵酸奶 B. 肺炎球菌引发肺炎 C. 腐生微生物分解垃圾
2. 酸奶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 ),其作用是( )
A. 酵母菌,产生酒精 B. 乳酸菌,产生乳酸 C. 霉菌,产生霉菌毒素
3. 下列利用微生物促进健康的做法是( )
A. 食用发霉面包 B. 接种流感疫苗 C. 随意丢弃垃圾
B
B
B
(二)判断题
1. 所有微生物都对健康有害,要远离。( )
2. 发酵食品利用了微生物的有益作用,对健康都有好处。( )
3. 接种疫苗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如减毒病毒 ),能预防疾病。(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谁能说说微生物对健康有啥影响?我们该如何与微生物‘共处’?微生物有的有害(致病 ),有的有益(做发酵食品、疫苗 );要利用有益微生物,远离有害的,讲卫生、合理饮食促进健康!
板书设计
1.7 微生物与健康
1. 双面性:
有害:致病(如病毒、霉菌 )→ 预防(讲卫生、接种疫苗 )
有益:助力健康(发酵、疫苗、环境治理 )
→ 利用(酸奶、益生菌 )
2. 科学启示:辩证看待,合理利用与防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