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历史 课件(49张PPT,内嵌视频)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地球的历史 课件(49张PPT,内嵌视频)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6 08: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1.3 地球的历史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分析地层、化石及其特点;
2.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爆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阅读课本第14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层?地层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化石?化石和地层有什么关系?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与化石






具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地层
时间顺序
层状岩石
(层理)
沉积岩
化石
(生物遗体或遗迹)
下老上新
下低级上高级
下简单上复杂
同层相似
恐龙化石
鱼化石
三叶虫
古植物
科罗拉多大峡谷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
地层结构:
化石:
地层与化石之间的关系:
①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②时间特点:一般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上新下老)
(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2)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A
B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发生了地壳抬升,地势高,未发生沉积。
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4所在地层被侵蚀掉。
1
2
3
4
课堂活动
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
气候变迁导致海侵、海退;
流水和风力侵蚀等
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
气候变迁导致海侵、海退;
流水和风力侵蚀等
生物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①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
②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③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地层和化石就像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历史。
1.红褐色岩层的形成指示了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是
A.氧化环境 B.还原环境 C.沼泽环境 D.深海环境
2.柴达木盆地北缘呈现出明显的“下黑上红”的岩性差异,记录下了距今2亿~1.45亿年前不一样的柴达木。这说明此时段的气候变化是
A.变热、变干 B.变热、变湿
C.变冷、变干 D.变冷、变湿
(2023·江苏盐城高一阶段练习)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某处地层呈现“下红上黑”,下部偏红褐色,揭示地层沉积时是较浅水的干旱炎热环境,而上部青灰色则表示是较深水的湿润环境。据此完成1~2题。
随堂训练
A
A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若将地球46亿年时间的历史压缩成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人类出现的时间对应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刻吗?
课堂活动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人类是第四纪的时候出现的,第四纪约 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
地球诞生在46亿年以前,1小时=1.9亿年,由此推算人类在最后两分钟才登场。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注意各时期的海陆变化、生物演化、地质成矿等。
46亿
5.41亿
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
时间
海陆演化
生物演化
地质矿产
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地球的陆地、海洋和大气层逐渐形成
冥古宙:无氧,只有有机质,无生命迹象;
太古宙: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元古宙:演化出多细胞和真核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开始出现
寒武纪(显生宙)生命大爆发 Representation of e-history and geological years
距今5.41亿年以前,地层中埋藏的化石以藻类化石和软体动物留下的遗迹化石为主,生命形态都很简单。此后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地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生物结构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因此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寒武纪也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显生宙由此开始;之前漫长的时期,由于地球上生物稀少,被统称为前寒武纪
蓝细菌形成的叠层石
前寒武纪海洋复原图
在古老的前寒武纪,漫漫汪洋中产生了叠层石了,叠层石最初形成于单细胞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蓝藻细菌一层一层地生长,记录了地球古老的生命。
地球在演化过程中,从地球形成之初到距今5.41亿年的时段约占地球历史的90%。从距今5.41亿年开始,地球上的生命开始繁盛起来。完成(1)(2)题。(1)地球生命开始繁盛的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寒武纪C.三叠纪 D.古近纪(2)从地球形成之初到距今5.41亿年的时间段(  )A.是铁、煤、金矿的形成时期B.地球上形成了联合古陆C.地球上生物众多,发展迅速D.地球上大气、海陆形成
随堂训练
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时间
海陆演化
距今5.41-2.52亿年,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最终形成联合古陆
2.52亿
寒武纪
5.41亿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2.古生代
注意各时期的海陆变化、生物演化、地质成矿等。
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生物演化
地质矿产
早古生代—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植物:低等植物出现
晚古生代—动物:脊椎动物时代(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古生代末期—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由此古生代结束
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2.52亿
寒武纪
5.41亿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邓氏鱼活于泥盆纪时代古生物,身体长约8至10米,重量可达4吨,其主要食粮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二叠纪末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气候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有95%的物种灭绝,三叶虫、海蝎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
燕子石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的化石,主产于山东莱芜山区,因其色泽典雅、质地优良,虫体形似春燕、宛如浮雕,多被用于制砚陈于书案,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可能与燕子石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是(  )A.恐龙脚印化石 B.古老地层中的煤C.冻土中的猛犸象 D.古老地层中的铁8.燕子石开采于山区指示了哪种环境变迁A.生物演化 B.陆块漂移C.地壳升降 D.气候变化
生物演化
形成的矿产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古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恐龙灭绝
是主要的成煤期
时间
海陆演化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2.52亿
6600万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3.中生代
三叠纪时期季节分明,有强烈的雨季。靠近海洋的地方比较湿润,因此草木茂盛,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爬行动物崛起。
侏罗纪时期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
1996年在我国辽宁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
研究表明,中华龙鸟和鸟类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它的发现为鸟类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裸子植物
简单地说就是
种子裸露的植物
如:银杏、红豆杉、松、柏、苏铁
 (2024·深圳高一期中)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下图为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景观,读图完成9、10题。
9.含有以上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丁—乙—甲C.乙—甲—丁 D.丙—甲—丁10.丁形成的地质年代最不可能是 (  )A.二叠纪 B.侏罗纪C.古近纪 D.寒武纪
生物演化
气候演化
植物: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目前处于温暖期
6600万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时间
海陆演化
6600万年前至今
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4.新生代
被子植物
种子
种子
种子
简单地说就是种子由果皮包裹的植物
如:蕃茄、苹果、桃子
果皮
果皮
果皮
哺乳动物
8.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暖湿化 B.暖干化 C.冷湿化 D.冷干化
9.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A.海平面总体上升 B.冰川覆盖面积减小
C.亚热带北界北移 D.利于物种跨洋交流
(2023徐州高一期中)科学研究发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了数次大冰期。下图为部分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
随堂训练
B
D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生物的出现与进化只是其中的一段。大熊猫(见下图)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中生代 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B.新生代 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兴盛C.古生代 脊椎动物与蕨类植物繁盛D.元古宙 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蓝细菌大爆发12.下列关于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联合古陆解体,现代海陆轮廓形成B.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形成C.重要的造煤时期 D.重要成矿期
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大气成分中_____增多
原核生物出现。_____能制造氧气。缓慢进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海陆格局多次大变迁,________形成
早古生代,海洋中______________繁盛,出现低等陆生植物
联合古陆解体
形成现代地势起伏总格局和
大的山脉。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_________的时代,后期进化出了鸟类。裸子植物繁盛
_________快速发展,人类出现。被子植物繁盛
氧气
蓝藻
联合古陆
无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海洋中鱼类大量繁衍,依次进化出______、爬行动物。____植物繁盛
两栖类
蕨类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海洋和陆地形成
海陆格局大变迁
联合古陆形成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大陆漂移
联合古陆彻底解体
大陆漂移至现代位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知识小结
海陆变迁
藻类植物
出现于前寒武纪,
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蕨类植物
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裸子植物
出现于古生代,兴盛于中生代,没有果皮,
种子裸露
被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
兴盛于新生代,
是植物中最高级的
知识小结
生物进化规律——植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出现于前寒武纪,例如蓝藻等
知识小结
生物进化规律——动物
无脊椎动物
兴盛于早古生代,例如软体动物,腔肠动物等
知识小结
生物进化规律——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鱼类和两栖兴盛于晚古生代,恐龙兴盛于中生代
知识小结
生物进化规律——动物
脊椎动物
(鸟类、哺乳类)
兴盛于新生代
知识小结
生物进化规律——动物
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类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棘皮动物
藻类植物
苔藓动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归纳总结:生物进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宙 代 纪 大气 海陆 植物 动物 其它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地壳运动剧烈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出现人类 冷暖交替变化
新近纪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古近纪 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中生代 白垩纪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鸟类、小型哺乳动物 主要的成煤期
侏罗纪 三叠纪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后期形成联合古陆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脊椎动物发展:鱼类-两栖-爬行动物 重要的成煤期
石炭纪 泥盆纪 早古生代 志留纪 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三叶虫、笔石、鹦鹉螺)
奥陶纪 寒武纪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前寒武纪 元古宙 大气成分改变 海陆慢慢形成 蓝藻大爆发,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矿藏
太古宙 原始大气 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 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 1.(2023·广东合格考)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随堂训练
 (2023·广东合格考)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完成2、3题。
2.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3.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  )A.鱼类开始出现 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C.恐龙从盛行至消失 D.灵长类动物出现4.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②蕨类植物繁盛③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 ④地壳运动剧烈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