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4 20: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统编版2024七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北京人平均寿命15岁
半坡人平均寿命30-40岁
数据整理自:黄象洪《原始人类的寿命有多长》,于世永、康志海《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死亡模式》,倪江林《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阅读教材P9,完成以下问题
农业的起源
(1)农业的兴起过程:
(2)地位:
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距今约2万年
距今约1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3)表现: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黍均发现于我国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打制
石器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大约从距今约10000前到距今约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距今约3000000年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原始农业
原始种植业
原始畜牧业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猎取野生动物
驯化野生动物
饲养家畜家禽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狗骨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牛肩胛骨
材料: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治理,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卷一
“耒耜”是何物 ?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耒耜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生产工具的变革: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河姆渡人和稻作农业的繁荣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气候条件:
房屋建筑:
生活设施:
河姆渡人
生产工具:
农业作物:
畜牧业:
手工业:
原始艺术: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中下游 浙江余姚
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骨耜(sì)
水稻
饲养猪狗 狩猎野猪鹿
漆器、陶器、玉器、骨器
象牙、兽骨雕刻
河姆渡人和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遗址现场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地势低平,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水防潮、防蛇虫猛兽之害,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河姆渡人和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遗址里的木结构水井发掘现场及其复原想象图
河姆渡人和稻作农业的繁荣
骨耜为河姆渡人大量使用的农具。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主要是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制作而成。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骨哨
朱漆碗
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2-13请完成有关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信息
时间:
发现地点:
典型代表:
时间:
发现地点:
典型代表:
距今约7000——5000年
半坡遗址
距今约5900-4400年
焦家遗址、龙山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
半坡遗址
地点
时间
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手工业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黍
猪、狗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乐器陶埙、纺纱、制衣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半坡遗址石锛
半坡遗址出土的狗下颌骨
半坡遗址出土
的猪骨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最具特色的彩陶
半坡遗址
陶纺轮
合作探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以农业为主
过定居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农作物种类
房屋结构
陶器艺术
半地穴式房屋
水稻
粟、黍
黑陶
彩陶
干栏式房屋
形成差异的原因:
地理环境的不同
氏族社会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说明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社会阶级开始产生。
大汶口文化
1. 遗址地点:
2. 距今的年代:
3. 文化特点:
山东泰安大汶口镇
距今约5900-4400年
制陶技术先进,玉器精美,出现贫富分化
大汶口文化陶鬶
大汶口文化陶豆
大汶口文化成套玉器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这一文化分布广泛,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大汶口文化是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其年代分布距今约5900—4400年。
龙山文化
1. 文化地点:
2. 距今的年代:
3. 文化特点:
距今约4400-3800年
制陶技术高超,黑陶是其代表,掌握快轮加工技术
山东济南龙山镇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龙山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命名。距今约4400-3800年。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文化发展而来,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生产工具以使其为主,骨、角、蚌器仅占少数,石器绝大多数为磨制。冶铜业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
课堂总结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兴起
长江、黄河、淮河流域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种植水稻
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制作陶器和玉器。
仰韶文化:半坡文化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制作彩陶和装饰品
黄河流域
标志:农作物种植、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大汶口文化】
原始农业兴起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贾湖遗址】
1、下列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分析“市井”“背井离乡” 等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我国居民的生活与水井密切相关。下列哪幅图片可以说明这一点( )
C
B
课堂练习
4、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蔬菜
A
B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流域、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那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禽、家畜的饲养 ③城市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 ⑤聚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C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耕出现   B.火的使用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能建造房屋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