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度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夏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春秋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475年
平王东迁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因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而得名
春秋列国形势图
【找一找】 周在哪里?
西周初期形势图
王室衰微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阅读西周和东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东周
结论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
处于最高地位
天子成为傀儡,
依靠强大的诸侯
面积缩小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王室衰微
表现
①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材料一: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典型案例
按照血缘层层分封
诸侯委派官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表现
②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王室衰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定期向周王进献贡赋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分封,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西周
东周
王室衰微
表现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③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王室衰微的结果
[解读]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春秋)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令逐渐掌握在诸侯之长手中。
结果:周天子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格局的状态。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的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变化: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竞相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1)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目的:
(3)口号:
想一想: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追逐自身的利益。
“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诸侯争霸
概况
诸侯争霸
春秋首霸
海洋
海洋
“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主持国政。管仲不负重托,治国有方,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得到各诸侯国的支持。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改编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出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首霸?
人和: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对内进行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立威信。
地利:背山面海,位置比较安全;资源丰富,经济富庶
天时:周王室衰微,群龙无首
诸侯争霸
春秋霸主——晋文公
春秋争霸形势图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诸侯争霸
春秋霸主——秦穆公
春秋列国形势图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等人才,称霸西戎。
诸侯争霸
春秋霸主——楚庄王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诸侯争霸
春秋霸主——吴越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诸侯争霸
影响
根据下面材料,分析诸侯争霸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统编版《中国历史》
3、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灾难。
图一: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
图二:后期诸侯国数量只剩十几个
1、有利于局部统一
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
各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材料一:
农业发展:
春秋 牺尊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结合P31第3子目,从以下材料和出土的文物中,你能够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影响
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铁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美金①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②以铸锄、夷、斤、 ,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①美金:青铜,用来制作兵器。
②恶金:铁金属,用来制作锄头等农具。
从人力耕作到畜力、牛耕方式的变化
表现——手工业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冶炼铸造示意图
楚国漆器
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漆木有柄鼓
表现——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春秋时期,商业繁荣,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和大商人。当时的大商人端木赐(子贡),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善于雄辩,且极具经商才能。他曾在曹国、鲁国之间经商,富致千金。其经商之道备受推崇,且他遗留下来的诚信之风,影响深远,被后世尊为“财神”。另一位大商人范蠡,他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急流勇退。他辗转至齐国、宋国,运用计然之术治产,没几年便经商积资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铁制农具和
牛耕的使用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会对社会带来怎样的辐射影响呢?
生产效率提高
大量的荒地
被开垦
诸侯的私田出现并增加
公田荒废
私田丰产
诸侯财富累积
王室税收减少
影响
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大发展
课堂总结
王室衰微
经济发展
诸侯争霸
分封制逐步瓦解
旗号:“尊王攘夷”:
积极:促进局部统一、民族交融
消极:给人民带来灾难
影响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提高
奴隶制开始瓦解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课堂练习
1.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周王室统治力降低
2.“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对这一词语反映的政治现象解读错误的是( )
A.发生在奴隶制逐渐没落的时代背景下 B.其目的是争夺霸主地位
C.在此旗号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D.说明此时周王室已无权威可言
D
D
课堂练习
3.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周王室地位衰微 B.中央集权加强
C.儒学居主导地位 D.社会和平稳定
4.(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 )
A.尊王攘夷 B.王室衰微 C.分封建国 D.诸侯争霸
A
B
课堂练习
5.春秋以前,农业上主要采取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形式,春秋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开始形成。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C.周天子权威迅速下降 D.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
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