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4 20: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1046年
西周建立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
公元前475年
战国时期开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后期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开始
何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P28注释①)
战国时期:一般指公元前475-前221年,因刘向编订的重要典籍《战国策》而得名。(P33注释、课前导读)
奴隶社会逐渐解体
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对比《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战国七雄
背景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战争:
(1)目的: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发展实力,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为兼并
(3)特点: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国铜壶
攻城战图案
水战图案
时期 战争名称 交战国 双方 兵力 持续 时间 伤亡
人数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楚 8-9万 11万 1天 共约2万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赵 30-50万 40-50万 3年 20万
45万
——数据来源:《中国战争史(一)》、《战国史》等
“七雄戈戟乱如麻,
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
战国形势图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减灶诱敌
纸上谈兵
马陵之战
材料二:争战以地,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Q:(P35 想一想)当时的民众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
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感受:兵连祸结,尸横遍野的残酷现实;
最渴望:结束战争,重建秩序,在和平的环境里安定生活。
但如果你是诸侯国的统治者,面对如此频繁的兼并战争,你最渴望的会是什么?
材料一: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
——《<战国策>书录》
商鞅变法
背景
(1)军事:兼并战争激烈,各诸侯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2)经济:
(3)政治: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荒地被开垦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旧的社会秩序瓦解,各诸侯国统治者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
商鞅变法
概况
燕昭王
乐毅改革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齐威王
邹忌改革
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魏文侯
李悝变法
秦孝公
商鞅变法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穿着胡服。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秦国是一个地处边远地方,被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东方各国看不起秦国,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 ——《中国历史》
变法原因
1.地理位置偏西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原因、目的分析
2.战国初期是个落后的小国
3.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在变法中所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公正无私,赏罚分明
徙木立信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经济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政治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有利于地主掌权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经济发展(富国)
有利于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军队战斗力
建立县制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明法度
改革户籍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
奖励耕织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①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②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③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领域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Q1:观察下图并阅读教材归纳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推动社会分工
战国时期青铜冰鉴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兴修水利:秦国都江堰
(1)时间:
(2)人物:
(3)地点:
(4)功能:
(5)意义:
公元前256年
李冰父子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②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革
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争特点、性质、影响
商鞅变法
背景:社会生产力提高、各国变法、秦孝公求贤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影响: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水利工程——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