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张PPT)
图示美国自由女神像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北美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北美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北美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北美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美国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
二、北美概况
三、美国
目 录
COTENT
0 1
图示哥伦比亚河溪流
北美洲地理位置与范围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scope of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在1492年到1 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并成为到达美洲新大陆的首位西欧人。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的这一发现是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
半球位置:美洲位于西半球,
跨南北半球
Position
美洲位置
经纬度位置:55°S-80°N
168°W-20°W
美洲大陆是跨纬度最大,海岸线最漫长的大陆
海陆位置: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北邻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州相望,东北隔丹麦海峡与欧州相望,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 …
… …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南北美洲分界线
北美洲
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
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要道
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南大洋的海上通道
交通位置
Position
位置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最窄处,仅宽70千米,运河全长81.3千米,为水闸式运河,可通航5—10万吨级轮船。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如纽约到旧金山之间的航程可缩短14500多千米。
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拉丁美洲&中美
西印度群岛∈中美洲
巴哈马群岛
小安地列斯群岛
大安地列斯群岛
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等国家,本区地处热带海洋,夏季多飓风。经济以发展农业及旅游观光业为主。
Position and Range
北美范围
格陵兰岛(丹)
加拿大
美 国
阿拉斯加(美)
范围:
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
北美与北美洲 有什么区别
Position and Range
北美范围
太平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北美 Vs 北美洲
北美=美墨边界及其以北的北美洲地区
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以北
>
拉布拉多半岛
格陵兰岛
巴芬岛
北 冰 洋
太 平 洋
墨西哥湾
大 西 洋
哈德孙湾
阿拉斯加湾
白令海峡
丹麦海峡
维多利亚岛
戴维斯海峡
巴芬湾
认识北美重要岛屿与海
纽芬兰岛
佛罗里达半岛
半球位置:北美洲位于西半球,
北半球
Position and Range
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7°N-80°N
168°W-20°W
海陆位置: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望。
范围:北美洲包括23个国家和10
多个地区
… …
… …
经纬度位置:
经度位置:20。W-170°W
纬度位置:30°N —80°N主体在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以温带为主
半球位置:北半球 西半球
海陆位置:
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南临墨西哥湾
Position
北美位置
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世界最大的岛屿)
范围
西部为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加利福尼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等
Position
北美位置
板块位置
大气环流位置
洋流位置
盛行西风带、季风环流
北美洲自然环境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图示“南美洲的脊梁”
0 2
海岸线
北美洲西部的北段、北部和东部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南半部海岸线较平直。
世界第一大岛一格陵兰岛80%以上的陆地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
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
科迪勒拉山系
中央大平原
阿巴拉契亚山
拉布拉多高原
据图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②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③冰川地貌广布
④海岸线曲折
Terrain
地形
读图指南: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盆地、大高原、大平原、死谷、中央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东
部
高
原
山
地
区
落
基
山
脉
海
岸
山
脉
中央大平原
内华达山脉
高原盆地
太平洋
大西洋
西部高山区
东部高原山地
中部平原
120oW
60oW
北美沿40°N的地形剖面图
海
岸
山
脉
内
华
达
山
脉
落
基
山
脉
大盆地
、高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
(2)沿北纬40°线绘制地形剖面图。
大平原
西
部
高
山
区
死谷
中
部
平
原
区
Terrain
地形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冰川地形广布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
中央大平原
科迪勒拉山系
东部高原山地
Terrain
地形
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北段(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组成),多山间盆地和高原,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年轻,海拔高,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壳水平挤压成后久经侵蚀,古老,海拔较低。(多1000m以下)
Terrain
地形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冲积平原。东北部:哈得孙湾沿岸平原,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滨海平原、大西洋沿岸平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低矮的原因
阿巴拉契亚山脉属于古老山脉;
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受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较久
科迪勒拉山系
大西洋
太平洋
中央大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
海岸山脉
内华达山脉
落基山脉
密西西比河
地形区 地形特征 成因
科迪勒拉山系 南北走向、东西排列,多山峰、山间盆地和高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年轻,海拔高,地壳不稳,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山地 山势低缓,海拔1 000米以下 古老,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较久
中央大平原 南北纵贯、面积宽广、地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北部多湖泊,是冰川侵蚀而成
西部高山区:
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
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较高,多山峰、山间盆地和高原。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中部平原区:
南北纵贯、地势平坦;
中部为大平原,南部为密西西比平原;
北部多冰蚀湖。
东部高原山地区:
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
古老,久经侵蚀,变的低缓,海拔较低。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罗拉多河经过数百万年以上的冲蚀而形成,色彩斑斓,峭壁险峻。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1979年大峡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科罗拉多河与科罗拉多大峡谷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发源于科罗拉多州流入太平洋的著名河流
美国西南方、墨西哥西北方的河流;长度大约有2333千米,有一部分在美国落基山脉区域西边消失;整个科罗拉多河河系大部份流入了加利福尼亚湾
科罗拉多河与科罗拉多大峡谷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1)结合材料,推断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并说明理由。
课堂探究1 鬼斧神工——科罗拉多大峡谷
沉积岩。水平层理明显,具有代表性化石,寒武纪到新生代岩层均有分布。
材料: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死谷”,-86米,西半球陆地最低点。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课堂探究1 鬼斧神工——科罗拉多大峡谷
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致地壳隆起抬升,形成高原;后期在风化和强烈的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大峡谷。
桌子山
河流对地表的差异侵蚀。松软的岩石被侵蚀成峡谷,坚硬的岩石保留了下来,形成桌状山。
(3)科罗拉多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气流下沉增温,形成荒漠;北边为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多;南边为背风坡,降水少。
(4)分析科罗拉多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美国西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增多,河流梯级开发和引水截留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
课堂探究1 鬼斧神工——科罗拉多大峡谷
(5)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水、土、地、生等各方面)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材料二: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死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构造性洼地,该地是北美大陆最低、最热和最干燥的一部分。包括盐滩、沙丘、崎岖地
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构造性洼地,最低点海拔-86米,是西半球陆地最低点。谷地夏季气候炎热,气温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年降水量不足100mm。
死谷
35°N
思考:死谷为北美夏季最炎热地区的原因?
纬度较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
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构造地貌—死谷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气候类型与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40 °N-60 °N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30 °N-40 °N的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北回归线与30 °N之间的大陆西部;极地气候:大部分北极圈以北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在35 °N-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温带草原气候: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与落基山脉之间的地区;
亚热带湿润气候:大部分在35 °N以南的大陆东部地区;高山气候:分布在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Climate
气候
①从纬度位置、大陆轮廓来看,北美大部分在30°N—70°N,大陆轮廓北宽南窄,温带范围大。
②北美西部的高山高原阻挡海洋气流深入大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狭小。
③中部大平原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南部墨西哥湾;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④北美的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大,
因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影响范围小,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大。
分析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原因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西部: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东部: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为什么北美的极地气候西高东低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西岸:
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等降水量线密集。
东岸:
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等降水量线稀疏。
原因:西部海岸山脉高大,其西侧是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其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东部高原山地低矮,对大西洋暖湿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
北美的降水分布规律及原因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西部高山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带),在迎风坡一侧形成地形雨。
背风的高原盆地干旱少雨。
使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型分布。
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使得西海岸冬季比同纬度东岸高。
①西部高大山地
试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气温急剧下降,形成暴风雪、寒潮等天气;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温暖天气;
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北上,北美洲中东部普遍暖湿;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汇处,气旋活动频繁,多飓风、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
②中部平原
试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夏季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
冬季对南下寒冷气流阻挡作用弱,东部地区冬季寒冷干燥。
③东部低矮山地高原
试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的地带;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成为半干旱地区。
中部平原: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冷气团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风雪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湿热。
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重难点突破
试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落基山是北美大陆最重要的分水岭。落基山以东的河流分别注入北冰洋和大西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
密西西比河
北美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
圣劳伦斯河
发源于安大略湖,注入圣劳伦斯湾
科罗拉多河
美国西部大河,有世界著名景观分布
哥伦比亚河
主要河流: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河流 发源地 流向 注入海洋 地位、特点
密西西比河 落基山 自北向南 墨西哥湾 南北纵贯中央大平原,是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支流众多、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科罗拉多河 洛杉矶山脉 自北向南 加利福尼亚湾 是美国西南方、墨西哥西北方的河流,长度大约有2333千米,其流域涵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
圣劳伦斯河 安大略湖口 自西南流向东北 圣劳伦斯湾 是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水系,流经北美内陆约4000千米。密切了大湖和大西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密西西比河
墨西哥湾
大西洋
田纳西河
太平洋
①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四长河。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为美国农业灌溉提供丰富水源。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思
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优势条件
考
题
流经平原,地势平缓,水流较为平缓。
流域面积大,流域内降水较丰沛,河流水量大,河面宽、水深; 河网密布
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沿岸城市多,运输量大。
贯穿南北,而美国南北地域差异大,南北向货物运输量大;
与江、湖、海、陆联运成网,交通便捷通达。
自西南向东北注入纽芬兰湾,流量较大,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水量稳定,有凌汛现象。是五大湖出海的通道。
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径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航运条件好。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流域是加美两国人口城市集中区,工农业发达,货运量大。但纬度高,结冰期长。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源自落基山脉,上游水量丰富,往下游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由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高原;
后期在强烈的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流经干旱与半干旱区, 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为灌溉农区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科罗拉多河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的位置。
读图结合剖面图思考北美地形特点对其水系的分布有何影响
①地势东西高,河流发源于东西高山、高原地区;
②发源于两侧高山、高原的河流,流向地势较低的中部平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墨西哥湾)或者北冰洋,这些河流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例如:密西西比河。
③发源于西部高山区的一些河流,注入太平洋,这些河流大都短小急促。
苏必利尔湖
密歇根湖
休伦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Rivers and lakes
河流与湖泊
五大湖,位于加拿大、美国的交界处,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独属于美国。
按其成因属冰蚀湖,湖面高度自西向东降低,湖与湖之间通过狭窄的水道相连,形成急流和瀑布最后注入大西洋,对附近地区气候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
五大湖庞大的水系成为北美洲最大的航运通道,为两国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五大湖丰富的淡水资源,为两国工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源;
五大湖之间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大湖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濒湖地区冬温夏凉,降水较多;
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为著名的旅游景观。
五大湖对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经济有何重要影响
Reasons of of ocean marine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Europe
五大湖为冰蚀湖(由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洼地),构成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之间有运河相通,并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连。大型海轮由大西洋可直抵五大湖沿岸,促进了北美的经济繁荣。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北美地中海”
Biggest freshwater lake in the world —— Great Lakes“North American Mediterranean”
尼亚加拉瀑布
苏必利尔湖
休伦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尼亚加拉瀑布
183m
176m
173m
72m
406m
281m
64m
244m
五大湖剖面示意图
五大湖水面高低不同,由西向东逐级降低,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有将近100米的落差,并有一个断层陡岸,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瀑布的成因:岩层水平分布且上下岩层软硬不同;尼亚加拉河水自伊利湖陡落而来,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尼亚加拉瀑布风光
尼亚加拉瀑布风光
尼亚加拉瀑布分为南北两段,北端呈半环状,名马蹄瀑布,属加拿大;南端称亚美利加瀑布,属美国。美、加两国均在瀑布之上修建了大型水电站。
尼亚加拉大瀑布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大盐湖
温尼伯湖
大奴湖
大熊湖
大熊湖
Colorado River
大盐湖
Colorado River
大盐湖—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
大盐湖位于北美洲西部,内陆湖;位于西风背风坡,气候干燥,蒸发强烈;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地球内力促成地壳运动,遭到挤压就会弯曲和断裂,地层下弯的部分或断裂下陷部分成为湖盆中心,而挤压翘起或断裂上升的部分变成湖盆边缘,这样形成的湖盆在地质学上叫 “构造湖盆”
大湖效应——五大湖雪带
(1)推断图示区域冬季盛行的风向及性质。
(2)说出湖泊对冬季过境气流的影响。
(3)简述图中雪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西北风(西风和北风),干冷(陆地高压)
增温增湿。
分布在湖泊的东岸、南岸、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
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
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
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由于冬季降雪量远高于纬度相近的其他地区,因而有“雪窝”之称。
降雪在冬季呈现出两头多、中减少的特点,即初冬和初春降雪较多、较大,原因为:初冬时由于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较大,容易形成降雪。【偏北风经过渤海和黄海时,得到的水汽和热量较多】
烟台处在半岛丘陵北侧,西北风吹来时,近海面的暖湿空气沿丘陵爬升,对降雪起增幅作用,因此降雪以北部海岸为多,烟台"雪窝子"由此而得名。
冬
季
风
Resources
资 源
自然资源丰富
煤、石油、铁
有色金属等
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主要是是石油(墨西哥湾)、天然气、煤炭(阿巴拉契亚山脉)、铁(北美五大湖区)等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且多为亚寒带针叶林。
渔业资源丰富,纽芬兰渔场。
Resources
资 源
1.洋流与气候:
阿拉斯加暖流:温带海洋
拉布拉多寒流:极地气候
加利福尼亚寒流:热带沙漠
墨西哥湾暖流
2.洋流与渔业:
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
美国西南渔场:上升补偿流(加利福尼亚附近)
Resources
资 源
0 3
北美洲人文环境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图示墨西哥城
加拿大和美国是美洲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过去曾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欧洲英、法、德等国移民的后裔较多,社会上通用语言是英语。
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当欧洲人到来后,原住民遭到大规模屠杀,此后又从非洲运来大量黑种人作为劳动力。
所以欧洲及其他大洲的移民逐渐成为了北美洲人口的主体。
白色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Population
人口
北美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加拿大和美国均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基础雄厚、科技先进,工农业极为发达。服务业也是世界第一。
北美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尤其美、加交界的五大湖地区。而面积广大的北部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北美居民多由移民组成,以白种人为主,信仰基督教。当地土著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黄种人)
1.移民汇集的大陆
2.发达的经济
Population
人口
Economic
经济
美洲大陆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除了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是发达国家外,其他都是发展中国家;
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强大,科学技术先进;
北美洲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
中部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区之一;
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生产甘蔗、咖啡、香蕉、可可等热带作物。
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及有色金属
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纽芬兰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北美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Resources
资 源
科罗拉多大峡谷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美国首都华盛顿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纽约
Colorado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
Colorado River and Grand Canyon
多伦多
Colorado
墨西哥城
Grand Canyon
古巴
Colorado
巴哈马
Colorado River
亚伯拉罕湖冬季冰泡景观
春、夏季湖中茂盛的水草在秋冬季节死亡腐烂,从湖底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以气泡形式慢慢向水面上升,湖水相对静止,有利于气泡上升;由于冬季气温低,湖面急剧降温到冰点以下,接近水面的气泡周围的湖水迅速结冰而形成了冰泡,随着水层加厚,气泡被“锁”在冰层中,形成“冰泡”。
20.[环境保护](10分)(2021广东高考)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图7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水域面积增加,改变水循环和局地小气候;
②生物多样性增加,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
③改变地表微地貌形态和土壤结构;增加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
④湖盆中的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有一定的固碳、储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