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习题
1.有关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对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线路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早期聚落一般选择怎样的自然环境 ( )
①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 ②空气清新的高原区 ③土壤肥沃的地区 ④水源充足的河湖地区 ⑤温暖湿润的气候区 ⑥降水充沛的雨林地区 ⑦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
A.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⑦ D.全部都是
4.有一聚落形态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它最有可能佗于 ( )
A.平原地区 B.沙漠地区 C.山谷地区 T).河湖地区
5.关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地多竹林,就地取材
B.当地湿热,两层竹楼住二楼利于散热、防潮
C.当地降水频繁,楼顶陡便于雨水流走
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
6.某地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炕,窗户小,有的还安有双层玻璃,屋顶高耸。的建筑风格反映出该地区 ( )
A.气候寒冷 B.地势平坦 C.森林茂密 D.草原广阔
7.下列不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的是 ( )
A.意大利的威尼斯 B.山西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长江三峡
8.简述下保护聚落的原因。
答案:
A 2.C 3.A 4.A 5.D 6.A 7.D
8.①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②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习题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城市——种植
2.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3.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B.b C.c D.d
4.关于聚落的形成和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落的建筑外貌、材料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B.东南亚的高脚屋是为了旅游观光而建设的。
C.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生活贫穷,只能住在窑洞里面。
D.西亚的村庄周围沙子很多,因此建的房屋墙体很厚。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古建筑的是( )。
A.有人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
B.为了招揽游客,在旅游风景区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
C.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D.某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建设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建筑群。
6.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以团状聚落为主。
B.北方多斜顶房,住宅无院落。
C.北方多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D.西部地区没有固定型聚落。
7.关于聚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些河流上中游地带,聚落密集。
B.在一些大河下游三角洲,聚落较分散。
C.在沿海平原,聚落较少。
D.在一些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8.简述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
1.C 2.A 3.D 4.A 5.C 6.C 7.D
6.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案
【课标要求】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图片辨别乡村和城市,并能运用这些图片描述城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别。
2.能通过读图说出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3.能通过活动说出自然环境对房屋建筑特色的影响。
4.懂得保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的意义。
【 重 点 】
聚落的形成、形态以及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
“三段式”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思考。
【教具准备】
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导入过渡
自主学习
讲授新课
乡村与城市
展示补充材料
合作探究
承转
合作探究
聚落与自然环境
过渡承转
聚落与
世界
文化遗产
提问: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展示农村聚落景观和城市景观图
提问:
世界各地的人们,要么住在乡村,要么住在城市,你住在城市还是乡村?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板书)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板书)
第五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02内容
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各有哪些特点?各有哪些部门?本质区别什么?(举例说明)
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补充小结:
世界上的聚落千差万别,大小相差悬殊,大至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小到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乡村聚落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讨论“住乡村好,还是城市好”
据学生回答小结:
乡村和城市各有利弊,无论哪里,都要安心的生活和学习,因为聚落和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板书)聚落与自然环境
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景观是否相同呢?
展示图片
指导学生
读课本P103-105及《地图册》P45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1.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
2.聚落的形态有哪些?建筑材料是不是一样?
3.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
4.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补充小结:
聚落形成于地形、交通、土壤、农业生产条件、气候、资源等优越的地区,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很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的特色就不同。如: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户外面。
4.提问:你知道枣庄地区的传统民居是啥样的吗?
补充 茅草屋
冬暖夏凉,土墙草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一些传统的聚落遭到了破坏,甚至消失。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板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指导学生看书P106-107
1.谈谈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2.说一说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小结:
世界各地的聚落千差万别,教材介绍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聚落群展示了各自的地方特色。都被计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录。古村落中,我国的皖南古村落和云南的丽江古城最有代表性。
展示 皖南古村落图片及材料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
提问: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价值?
小结过渡:
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从课本的内容,世界各地都有,这只是小部分。我国西藏的布达拉宫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和资料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乃建此宫而居。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以后两次毁于灾害兵火。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进行扩建,历时半个世纪始具规模。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结: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保护它们的意识,同时,也要付诸于行动上。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思考 个别回答
自由回答
5-8分钟,
读课本第P102-108
以助学为纲,
完成助学的“学习过程”
同位互查
1.阅读课文P102第一、二自然段,找出答案,个别学生回答:
聚落:人类聚居的场所。
类型:乡村和城市。
2.乡村的孩子说乡村的特点;城市的孩子说城市的特点。
明确:
城市比乡村:人口多、密度大、道路宽且密、服务设施完整、建筑物多且高、车流量大等、学校商店密度大,服务部门齐全等。
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的等
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例子: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城市聚落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学生分两组
认为住乡村好的到左边为一组
认为住城市好的到右边为一组
讨论、归纳、总结 推代表发言
从环境、交通、经济发展,娱乐、购物、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
看大屏幕
读课本及《地图册》同位合作、讨论归纳 个别回答
明确:
1.聚落的形态、规模、大小和密度,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平原:团状,规模、密度大。原因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山地丘陵:带状,分布在山谷
河湖:环、带状,沿河湖分布
沙漠地区:绿洲上,点、带状
2.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交通、水源、资源等;自然条件差,不适应大量人口居住,聚落较小;
3.聚落的建材多是就地取材;建筑特色跟气候特点有关;如: 北极地区,气候特点严寒,因纽特人的冰屋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冬冷夏热的,利用黄土挖掘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我国西双版纳地区高温多雨,傣族竹楼,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石板屋
就地取材 石墙石板顶
台儿庄古城遗迹
结合枣庄特有的台儿庄大战纪念地、台儿庄古城建筑群和山亭区石板房民居等传统聚落以及它们目前的处境,
同位讨论,归纳,个别回答。
明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古聚落被破坏,仅存下来的一些遗迹可供人们研究和欣赏,成为当地的一项经济来源。
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传统聚落有重要意义。
丽江古城的资料
丽江历史遗存众多,其中丽江古城最为人所熟悉。古城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约900年历史。依山筑城,临水为街。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市井,依山就势,藏巧于拙的民居建筑,叠加了宋元明清历代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精华,凝炼成纳西民族自成一格的建筑经典,具有极高的建筑学、民族学等经济和人文科研价值。古城五彩石板铺地,青瓦覆项,红门紫廊的街道, 350多座石拱桥和木桥点缀其间,家家流水,户户垂扬,小桥临波,纳西风情,十分浓郁。被人称之为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东方山水园林城市,蕴含“清明上河图”般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
同位讨论 个别回答
明确:
有研究价值、审美价值、还有经济价值。
完成课本P108活动1、2。
合作探究
明确:
1.世界遗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参观者限时限量。
2. 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重点复习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是让学生知识再现,与本课要讲的聚落知识联系起来,为本课要讲的内容打铺垫。
本校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农村,也有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提问学生的住址,是为了下一步进行聚落的特点做调查,找材料。
大部分学生课下不预习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讨论,通过学生亲眼所见来总结,学生总结的较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铺垫。同时,通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学生虽在本地生活多年,对本地的气候比较熟悉。当地的传统民居并不熟悉;主要是附近已没有保存的,设计这些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及民居的特点。了解传统民居的重要性。
皖南民居和丽江古城是课本列举出来,在这里补充课本以外的图片和资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深一些,引起学生的重视。进一步了解古村落的价值。
布达拉宫是以活动内容出现的。为了让学生活动的更充分,认识问题更深刻,增加了文字和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自己在保护世界遗产中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课件20张PPT。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
1、人类聚居的场所成为聚落。
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类型。
2、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有很大差异
根本的差异:生产方式不同,乡村从事农业 生产活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外观上的差异:陕西窑洞江南水乡瑞士山庄山区村落平原村落城市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什么不同?乡村聚落填表低
高 农 村牧 村渔 村林 场乡村的类型 (一)、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地形平坦
2、土壤肥沃,易于耕作
3、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流沿岸等地)
4、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沿海港口等地)
5、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
6、气候温暖湿润
7、?等等二、聚落与自然环境(二)、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 一般,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 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成条带状; 河湖附近的聚落,往往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成条带状或环状; 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2、世界各国应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宏 村丽江古城意大利水城威利斯加拿大魁北克古城风景西藏的布达拉宫它们既印有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痕迹,也记录并传递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
它们不但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文化审美的价值。
为保护这些人类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78年开始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确认和命名。讨论1、你能举出更多的文化遗产吗?
2、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归纳与总结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
能运用图片说出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二、聚落与环境
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结合本节课 的学习,能说些自己对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设 计(任选其一)1、我国云南南部炎热多雨,较潮湿,有大面积的森林和竹林,请你设计当地的建筑。
2、白雪公主生活在白雪的世界里,你能为她设计一座宫殿吗?(提示:白雪公主生活的地方经常下雪,而且积雪很深。)拓展与提高课件28张PPT。乡村与城市1、什么叫聚落?2、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人类聚居的场所叫聚落。聚居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泉城-济南市区德州市区福建民居-围屋江西-山村1.城乡差异小大矮高小大疏密1.城乡差异功能齐备的城市城乡生活差异1、乡村分为哪几种类型?
居民主要从事什么生产活动?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2、城市分为哪几种类型?
居民主要从事什么生产活动?城市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牧村渔村林场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2.城乡联系乡村城市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1.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交通便利; 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备怎样自然条件的地方才够理想?地形
气温
降水
水源
资源
交通聚落与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 )状。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呈( )状。团块条带河湖附近的聚落,往往沿着河流和湖泊四周分布,呈( )状、( )状。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 )状或( )状。 条带环点带聚落形态聚落形态平原地区的聚落——团块状
山区、丘陵地区的聚落——条带状
河湖附近的聚落——条带状、环状
沙漠地区的聚落——点状、带状非洲的村落—村落较原始亚洲的村落—人口众多,房屋密集欧洲的村落—房屋分散 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三张照片所示的村落哪个分布于亚洲?哪个分布于非洲?哪个分布于欧洲?聚落密度自然环境对民居结构的影响楼上住居民,楼下养牲畜
竹木和茅草,就地取材。热带雨林
全年湿热自然环境对民居材料的影响就地取材
冬暖夏凉气候干燥,冬冷夏热
黄土深厚直立。自然环境对民居材料的影响半地穴
呈半球形小门 没窗户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自然环境对民居材料的影响厚墙加小窗,
防晒又凉快热带沙漠,白天炎热
昼夜温差大 ,多风沙自然环境对民居材料的影响聚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是拆还是留?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赏 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安徽皖南古村落安徽皖南古村落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布达拉宫智慧星选拔赛1、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对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路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C智慧星选拔赛2、小军参加了“超级小英雄”的节目,主持人问他:如果选择安家,人们会将房址优先选择在下列四地中的何处?如果他向你求助,请告诉他正确答案( )
A、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B、气候寒冷的高纬地区
C、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
D智慧星选拔赛3、关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地多竹林,就地取材
B、当地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
C、当地降水频繁,楼顶陡便于雨水流走
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D智慧星选拔赛4、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体现( )
A、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B、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
C、当时的民居风情、宗教习俗
D、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A智慧星选拔赛图一图二图三1、聚落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图二反映了 聚落的特点。
3、图三甲、乙、丙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是 。
乡村聚落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乙城 市城市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