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综合复习课件(28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综合复习课件(28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4 21: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综合复习
一、课标要求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学习提示: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学习要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学习提示: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要点: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学习提示: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65年
1958年
二、单元解构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55年
20世纪80年代初
1947年
澳门回归
民族政策:
2008年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民族平等
1992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告台湾同胞书》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祖国统一大业:
澳门问题
香港问题
西藏自治区成立
1979年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九二共识”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台湾问题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三、任务分解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通过历史地图全面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要要求。
通过历史图片和材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认识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通过列举相关史实,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单元任务
任务1
任务2
任务5
任务4
通过表格比较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任务3
通过时间轴梳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四、知识梳理
任务一 通过历史地图全面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要要求。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法律依据 1949年《 》将实行民族区城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198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自治法》。
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
实施 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 、广西、宁夏、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 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聚居
民族区域自治
共同纲领
基本
新疆
西藏
共同繁荣
四、知识梳理
通过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背景和实行的主要目的。
重点解读
材料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背景: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相互交融;
近代反抗帝国主义和革命战争过程中结成战斗友谊。
目的: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四、知识梳理
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的原因
归纳总结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传统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城自治的历史渊源。
从民族关系看,中国各民族之间密切面又广泛的联系,是实行民族区城自治的社会文化基础。
从民族分布看,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以及自然,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实行民族区城自治的现实条件。
原因
四、知识梳理
任务二 通过列举相关史实,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废除剥削与压迫
内容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 和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
社会主义
民主改革
西藏解放
四、知识梳理
促进经济发展
内容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 政策,并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加强当地经济建设。
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经济发展
优惠
任务二 通过列举相关史实,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知识梳理
保护民族文化
内容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帮助 ;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影响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
创制文字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任务二 通过列举相关史实,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知识梳理
西部大开发战略
青藏铁路
内容 20世纪末,开始进行 ,如修建青藏铁路等;国家实施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影响 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 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边疆
西部大开发
任务二 通过列举相关史实,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知识梳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1年
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英国割占香港岛
《北京条约》签订,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60年
1898年
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任务三 通过时间轴梳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四、知识梳理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
葡萄牙人借口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
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19世纪
五六十年代
1887年12月
葡萄牙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
任务三 通过时间轴梳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四、知识梳理
台湾省
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国民党退往台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敌对的状态
1949年
任务三 通过时间轴梳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四、知识梳理
任务三 通过时间轴梳理港澳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内涵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目的 实现祖国 统一。
前提基础 坚持“ ”是实行“ ”的前提和基础。
地位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
社会主义
和平
和平统一
资本主义
一国
两制
一国两制
四、知识梳理
重点解读
邓小平所说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有何影响?
材料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示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新办法:“一国两制”。
影响: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港澳的回归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任务三 通过时间轴梳理港澳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史实 香港回归 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 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997
1999
百年国耻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四、知识梳理
重点解读
根据材料说说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变化:由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变为主张和平统一中国。
四、知识梳理
任务四 通过历史图片和材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认识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2005年
1979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
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1987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5年
2008年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
中国国民党时任主席连战访间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缓 和
破 冰
对 话
发 展
认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无法改变;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四、知识梳理
任务五 通过表格比较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地区 深圳、 、汕头、厦门、海南岛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香港、澳门
社会制度 实行 制度。 实行 制度。
珠海
西藏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四、知识梳理
任务五 通过表格比较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权限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 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 自治权。 享有 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相同点 (1)都是根据具体 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 政府的管辖; (2)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
高度
民族
国情
中央人民
五、单元导图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共同繁荣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六、巩固训练
1.(镇江中考)当某班同学使用下列示意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
C. 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C
【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民族区域自治区示意图,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
真题模拟
六、巩固训练
2.(广东中考)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 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 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 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解析】中共中央重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体现了中央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团结,故选C; 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中共中央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无法体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
真题模拟
C
六、巩固训练
3.(广州中考)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下列内容: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
A. 社会生活的变迁 B.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因此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生活变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无关,AD项排除;经济特区设置于1980年,C项排除。故选B。
真题模拟
六、巩固训练
4.(北京中考)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 B、C排除。故选D。
真题模拟
5.(长春中考节选)
真题模拟
六、巩固训练
材料 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相关制度,说明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答案】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也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