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21: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典题领悟
(2024甘肃,9—11,9分)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热干燥的波斯湾附近出现多个雷暴雨团,形成暴雨带,迪拜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60毫米,约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下图示意暴雨时该区域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甲处500百帕高度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 (  )
A.气温上升    B.气压降低    C.雨量剧增    D.风速突变
3.相同天气现象易发生于(  )
A.4月  美国东南部         B.10月 南非西北部
C.10月 阿根廷西部         D.4月  意大利北部
五年高考
练基础
(2025安徽,14—16,9分)2020年1月1日前后,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生大面积高强度森林野火,引发强烈上升气流,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烟尘上升至对流层顶附近,形成积雨云状烟柱。下图表示该区域野火强度与积雨云状烟柱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积雨云状烟柱最早出现时间为当地(  )
A.黎明前后  B.正午前后  
C.傍晚前后  D.午夜前后
2.1月1—3日没有产生积雨云状烟柱,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野火强度低  
B.大气湿度高
C.野火持续时间短  
D.大气较为稳定
3.积雨云状烟柱突破对流层顶,将使得(  )
A.平流层气温骤降  
B.平流层强降雨增加
C.大气中CO2含量减少  
D.烟尘扩散范围增大
(2023广东,9—10,6分)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2022浙江1月选考,15—16,4分)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两题。
6.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7.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天津,2,3分)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8.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练重难
重难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24广东,3—4,6分)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下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2024安徽,9—11,9分)下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4.观测期间该地(  )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该时段可能为(  )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2021广东,12—14,9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7.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8.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重难2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影响
(2025广东,11—12,6分)城市地下热岛效应是指城区地下环境温度高于郊区地下环境温度的现象。与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相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研究更关注城区地下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城市地下热岛效应增强可导致城区(  )
A.土壤的碳储存能力提高  
B.园林绿化养护成本降低
C.表层土壤干岛效应增强  
D.植物垂直分层更加明显
2.能够减轻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的有效举措是(  )
①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增加城区不透水层面积 ③多种植冠层郁闭度高的植物 ④加强城区绿地斑块连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湖北,13—15,9分)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下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4.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5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2024广东,13—14,6分)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7.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2024湖南,15—16,6分)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下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  )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
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9.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阻挡  B.东南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
三年模拟
(2025广东一模)地面净辐射量是地面收入与支出的辐射差额。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站观测到的某月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日变化平均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A.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D.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2.能正确表示地面净辐射量与其他四种辐射量数值关系的是(  )
A.地面净辐射量=甲+丙-乙-丁  
B.地面净辐射量=甲+丁-丙-乙
C.地面净辐射量=乙+丙-甲-丁  
D.地面净辐射量=乙+丁-甲-丙
(2025江西鹰潭一模)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云南省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可分为雨季(5月至10月)和旱季(11月至次年4月)。下图示意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地面辐射(L↑)及其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完成下面两题。
3.雨季(5月至10月)期间,西双版纳地面有效辐射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波动下降  D.保持稳定
4.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区推广橡胶种植后,对地面有效辐射的长期影响是(  )
①林冠层截留减少,白天地面辐射增强
②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夜间降低
③土壤有机质下降,地表反射率升高
④林内湿度降低,昼夜温差趋于缩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5山东枣庄二模)海陆风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可以使局地空间污染物出现回流现象。2021年4月4日,科研人员在辽宁省葫芦岛市某观测站进行了海陆风观测,并依据逐小时风向、风速记录推算移动方向和距离,绘制出该日污染物回流路径示意图(图1),图2示意葫芦岛市4月上旬平均O3浓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据图判断,海洋大致位于该观测站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6.据图推测,该日风速最大的时间点约为(  )
A.6:00  B.9:00  C.15:00  D.18:00
7.海陆风对葫芦岛市O3浓度日变化的影响是(  )
A.白天,陆风使O3浓度降低  
B.白天,海风使O3浓度升高
C.夜晚,陆风使O3浓度升高  
D.夜晚,海风使O3浓度降低
(2025安徽合肥二模)策勒光伏电站位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是“新能源+治沙”模式的典型代表,该电站在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策勒光伏电站不同类型辐射的各季节辐射总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导致该电站春季和秋季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有(  )
①昼夜长短  ②正午太阳高度
③天气状况  ④植被覆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与夏季相比,春季该电站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总量多是因为(  )
A.沙尘天气多  B.太阳辐射强  
C.地面温度高  D.地面积雪多
53拓展 下图分别示意2月、5月、8月、11月安徽九华山的青阳、牛角尖、九华街、百岁宫四个气象站最低气温逐日变化(图中阴影表示存在逆温现象),九华山的逆温现象对天气变化具有一定的前兆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九华山四个气象站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青阳、牛角尖、九华街、百岁宫  
B.百岁宫、九华街、牛角尖、青阳
C.青阳、九华街、牛角尖、百岁宫  
D.百岁宫、牛角尖、九华街、青阳
11.推测图示逆温现象的成因主要是(  )
A.谷底夜间冷却速度快  
B.大气辐射弱
C.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  
D.暖空气平移
12.推测九华山的逆温现象对天气变化的前兆作用表现为(  )
A.逆温消失后多发生降温、降水天气  
B.升温期间必发生逆温,多晴朗天气
C.逆温持续时间越久,降水范围越大  
D.逆温层的高度越高,污染指数越高
考点2 常见天气系统
典题领悟
(2024浙江1月选考,16—17,4分)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       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      D.位于锋线前方
2.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         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       D.东南→西北
五年高考
练重难
重难3 锋面系统、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5山东,8—10,9分)风向或风速分布不均匀时,空气会发生辐合(或辐散)。散度是描述空气从周围向某一处汇合或从某一处向周围流散的程度的量。某年10月17日—18日,G地经历了一次暴雪天气。下图示意18日8时沿106°E经线(经过G地)的散度等值线垂直分布,散度大于0表示水平辐散,小于0表示水平辐合。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8日8时,甲、乙、丙、丁四处附近,风向和风速分布最均匀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推测18日8时,暴雪天气最可能出现在上图所示的(  )
A.33°N附近  B.36°N附近
C.38°N附近  D.40°N附近
3.18日8时至20时,G地近地面出现由偏东风和偏南风两股气流形成的气旋式辐合线,该辐合线有利于暴雪天气的维持。下图中对该辐合线附近风场示意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江西,14—16,9分)下图示意某年3月份某气旋从初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甲、乙、丙分别是气旋发展过程的三个时刻。此次气旋移动过程引起的风暴潮导致部分区域的海水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P甲、P乙、P丙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时刻气旋中心气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依次是(  )
A.P甲>P乙>P丙  B.P甲>P丙>P乙
C.P丙>P乙>P甲  D.P丙>P甲>P乙
5.此次气旋移动过程中,乙时刻渤海海峡出现(  )
A.偏东风,低水位  B.偏东风,高水位
C.偏西风,高水位  D.偏西风,低水位
6.图示区域中①②③三地按风暴潮导致的最高海水水位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最可能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024江苏,6—7,4分)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干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  )
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
8.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  )
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
(2022湖南,9—10,6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10.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重难4 锋面气旋的判断
(2025浙江1月选考,22—23,4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等压距和P地气压值(单位:hPa)可能是(  )
A.5.0 1 012  B.7.5 1 008
C.5.0 1 027  D.7.5 1 030
2.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可能出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江苏,11—13,6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4.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5.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三年模拟
(2025江西上饶一模)下图为2024年某日地中海及周边地区大气形势图。未来一周,该区域天气系统将缓慢西移。完成下面三题。
1.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出现在该地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示天气系统可能造成(  )
A.甲处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B.乙处海风肆虐,海水倒灌
C.丙处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D.丁处气流辐合,阴雨连绵
3.未来一周内,丁地的天气变化趋势是(  )
A.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B.气温降低,风速降低  
C.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D.气温升高,风速降低
(2025海南学业水平考)飑线是指小范围内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常由冷气团与暖气团碰撞形成。下图示意某年6月5日四川盆地东南部某地一次飑线过程中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两题。
4.飑线经过时,该地(  )
A.气温大幅下降  B.强降水持续时间长  
C.气压持续升高  D.地表风速显著增大
5.与飑线最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53拓展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下图为某年5月9日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此时,英吉利海峡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7.锋线甲、乙分别表示(  )
A.冷锋,暖锋  B.冷锋,冷锋  
C.暖锋,冷锋  D.暖锋,暖锋
8.图中丙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可能是(  )
A.大风降温  B.雪后转晴  
C.细雨连绵  D.大雾弥漫
(2025湖南长沙一模)我国华北某地12月5日经历某天气系统过境。下图示意12月5日23时该地24小时变温(单位:℃)及风力>5级站点(风向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时段过境的天气系统为(  )
A.台风  B.副高
C.暖锋  D.冷锋
10.导致该地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  B.暖空气压缩
C.南风输送热量  D.太阳辐射增强
(2025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五)2024年10月17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冷锋,但冷锋移动速度较慢,并未明显东移南下。下图示意该年10月17日02:00的海平面气压场形势。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1.该冷锋在(  )
A.气旋前缘  
B.低压槽内部
C.反气旋前缘  
D.高压脊北侧
12.该冷锋移动速度较慢,主要因为(  )
A.冷气团的势力比暖气团弱
B.南侧高压中心阻挡其南下
C.锋面两侧的气温差异较小
D.冷锋走向出现明显的转折
13.此时,大连的温度明显高于沈阳、长春的温度,其原因包括(  )
①气流下沉增温  ②海洋调节较强
③暖气团被压缩  ④白昼时间较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5辽宁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11月25—30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气旋席卷东欧多国。地中海北部、东部及黑海等地区遭受了一次快速降温和暴风雪过程。黑海西北部沿岸的甲地属于重灾区。暴风、强降雪和风暴潮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的天气形势。
(1)图示时刻,该区域有暖锋过境。在图中用箭头标注甲地风向,并用暖锋符号在适当位置绘出暖锋。(4分)
(2)分析该气旋沿图中路径移动的原因。(6分) 
(3)分析甲地成为本次风暴重灾区的原因。(6分)
考点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典题领悟
(2023全国乙,10—11,8分)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气象 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 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 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 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 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五年高考
练重难
重难5 气压带和风带
(2021海南,19—20,6分)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 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2.图示高空西风(  )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3.(2023全国乙,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 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重难6 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
(2024浙江6月选考,14—15,4分)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城市。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  )
A.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B.冬季降水比例较高
C.夏季降水概率较高  D.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2.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2022辽宁,14—16,9分)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图1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图2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据图可知(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重难7 气象灾害
(2023湖南,11—13,9分)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0°— 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 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 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 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 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4.(2024黑吉辽,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1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2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图2-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图2-b)。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6分)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4分)
(3)据图2-a,指出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2-b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8分)
练考法
考法一 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经典真题,6分)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A.1 000 晴朗  B.1 000 阴雨
C.1 010 晴朗  D.1 010 阴雨
2.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偏北
3.(2022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分)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4分)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考法二 水的相态变化
4.(2024广西,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1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2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
(1)结合图1,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过程。(8分)
(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6分)
(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4分)
5.(2024山东,1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下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
(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4分)
三年模拟
(2025安徽马鞍山一模)沙尘气溶胶对沙尘所在层和周围大气具有加热作用,也可以作为凝结核参与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中亚地区既能为青藏高原南部提供沙尘气溶胶,又能为青藏高原北部提供沙尘,这对高原降水会产生一定影响。完成下题。
1.中亚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共同的沙尘源地。除了位置因素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的季节移动  B.季风的季节变化
C.信风的季节移动  D.风速的季节变化
(2025吉林二模)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这种云层的形状看起来像长龙蜿蜒向前,其形成于海上并向陆地移动,呈有序的线状排列。下图示意卡奔塔利亚湾位置及“牵牛花云”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推测卡奔塔利亚湾出现“牵牛花云”概率最小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5重庆一模)植物在冬季经过接近或低于0℃的低温环境后,能减少春季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这种逆境下的低温效应称为植物的“冷激效应”。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与冷激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低且多年变化不显著,与我国东北同纬度的欧洲西部植物“冷激效应”敏感度更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国东北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低且多年变化不显著,是因为(  )
A.冬季降雪总量大  B.冬季低温时间长
C.春季气温回升快  D.春季降水总量小
4.欧洲西部植物“冷激效应”敏感度更高是因为冬季(  )
A.气温更高  B.降水更多  
C.光照更强  D.风力更大
(2025贵州贵阳一模)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正式取消雅加达的首都地位,新首都为努山塔拉。下图示意雅加达和努山塔拉的地理位置。完成下题。
5.与努山塔拉相比,雅加达1~2月降水偏多,主要得益于(  )
A.赤道低压  B.西北季风  
C.沿岸暖流  D.东南信风
(2025广东广州一模)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该区域气候复杂多变,降水空间差异大。下图示意哀牢山地区5个气象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每年5~8月期间,两支季风在哀牢山地区交汇,交汇地带偏西时(  )
A.东南季风偏强,西北季风偏弱  
B.西南季风偏弱,东南季风偏强
C.东北季风偏强,西南季风偏弱  
D.西北季风偏弱,东北季风偏强
7.与其他站点相比,元江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
A.深居内陆,水汽较少  
B.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C.盛行山风,水汽减少  
D.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欧洲大陆位于36°N—71°N之间,远离赤道,距离北回归线也相当遥远,是世界上有常住人口但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对欧洲的天气和气候影响最大的气压系统有三个,即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和亚洲的蒙古高压(也称西伯利亚高压),这些气压系统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南北移动,其强弱互有消长,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图示意欧洲及其周边地区某月份等压线分布。
(1)判断图示等压线代表的月份(1月或7月),并说明判断的主要依据。(6分)
(2)说明图中所示月份欧洲西南部地区气压形势对欧洲南部气候的影响。(4分)
9.(2025陕西榆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龙舟水”特指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在中国华南地区出现的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其形成与西南季风爆发密切相关。西南季风爆发指每年5月中旬前后,南海海面持续近两个月的东南风突然转变为西南风的大气运动现象。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年降水量约2 400毫米,其中“龙舟水”约占20%。下图为海丰县地图。
(1)简述西南季风爆发的过程。(6分)
(2)分析海丰县“龙舟水”丰富的主要原因。(6分)
(3)民间有在“龙舟水”期间举办龙舟活动的风俗。说明“龙舟水”对龙舟活动的影响。(6分)
专题素养练
53拓展 下图为某年10月在冷锋系统影响下,大致呈一条直线分布的五个测站在北京时间8时测得的相对湿度空间分布图。当相对湿度高于云阈值时表示有云或雾存在。完成下面三题。
1.该冷锋系统推进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图示时刻(  )
A.西安多云转晴气温骤升  B.南阳上空2km处吹东风
C.阜阳上空云层厚度最小  D.锋线位于安庆东南一侧
3.与安庆相比,西安此时近地面没有明显的雾,是因为西安(  )
A.日出时间早  
B.逆温高度低  
C.干冷空气强  
D.大气保温弱
(2025湖南邵阳二模)如图为北纬37°某大陆沿海局部地区9℃等温线、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地方时10时、16时气温分布状况。该地夏季炎热干燥,柑橘、葡萄等水果糖分高、品质好。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10时等温线,此时乙坡背阴  
B.a为16时等温线,此时甲坡背阴
C.b为10时等温线,此时乙坡向阳  
D.b为16时等温线,此时甲坡向阳
5.该地区沿海夏季夜晚多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海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起雾
B.沿岸暖流流过,与寒冷气流接触,水汽遇冷起雾
C.白天气温高,水汽多,寒流流经,夜晚辐射冷却快
D.夜晚海风将寒冷水面的水汽带至陆地遇到地形阻挡起雾
6.有关该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大  
B.夏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有结冰期,汛期集中在冬季  
D.春季积雪融雪补给量大
7.(2025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长江干线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全长约2 838千米,每年货运量超过20亿吨。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长江沿线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雾成为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国家在长江航道沿线(沿江1 km以内)建设了51个气象观测站点。图1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月雾日占比示意图,图2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各等级雾频次日变化图。
(1)据材料描述长江干线雾的时间变化特点。(6分)
(2)概括利于雾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特点。(6分) 
(3)雾是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简述能见度下降对航运不利的具体表现。(6分)
8.(2025广东部分学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每年雪季从10月持续至次年4月,最大积雪深度在80至140厘米之间,森林、白雪、木屋组成优美画卷。据统计,禾木的降雪量和新增积雪的平均比值为1.4厘米/毫米,是全国平均比值的2倍。雪的颗粒特征与雪粒形成速度和水汽条件有关。禾木雪的颗粒体积小,质量小,质地细腻柔软,轻盈疏松,被称为“中国粉雪制造商”。观测发现,与草地植被地区相比,森林积雪量更少、积雪消融时间更晚。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景观图。
(1)推测禾木水汽主要来源于哪个大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简述禾木多为粉雪的原因。(6分)
(3)分析森林植被地区积雪消融时间更晚的原因。(6分)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典题领悟
(2024甘肃,9—11,9分)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热干燥的波斯湾附近出现多个雷暴雨团,形成暴雨带,迪拜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60毫米,约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下图示意暴雨时该区域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甲处500百帕高度的风向为( A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图引导 图中气压值在500百帕左右,可知该图表示高空气压状况。
思维引导 如图所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可知该地高空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偏转,且与等压线平行。
2.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 ( D )
A.气温上升    B.气压降低    C.雨量剧增    D.风速突变
思维引导 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近地面气压升高,气温降低,不利于水汽上升。
3.相同天气现象易发生于( A )
A.4月  美国东南部         B.10月 南非西北部
C.10月 阿根廷西部         D.4月  意大利北部
思维引导 根据材料“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可推知,相同天气现象的易发地应位于相近的纬度范围和季节。
五年高考
练基础
(2025安徽,14—16,9分)2020年1月1日前后,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生大面积高强度森林野火,引发强烈上升气流,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烟尘上升至对流层顶附近,形成积雨云状烟柱。下图表示该区域野火强度与积雨云状烟柱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积雨云状烟柱最早出现时间为当地( C )
A.黎明前后  B.正午前后  
C.傍晚前后  D.午夜前后
2.1月1—3日没有产生积雨云状烟柱,其原因最可能是( D )
A.野火强度低  
B.大气湿度高
C.野火持续时间短  
D.大气较为稳定
3.积雨云状烟柱突破对流层顶,将使得( D )
A.平流层气温骤降  
B.平流层强降雨增加
C.大气中CO2含量减少  
D.烟尘扩散范围增大
(2023广东,9—10,6分)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5.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C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2022浙江1月选考,15—16,4分)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两题。
6.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D )
A.a  B.b  C.c  D.d
7.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天津,2,3分)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8.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C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练重难
重难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24广东,3—4,6分)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下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B )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D )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2024安徽,9—11,9分)下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B )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4.观测期间该地( D )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该时段可能为( B )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2021广东,12—14,9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7.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D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8.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B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重难2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影响
(2025广东,11—12,6分)城市地下热岛效应是指城区地下环境温度高于郊区地下环境温度的现象。与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相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研究更关注城区地下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城市地下热岛效应增强可导致城区( C )
A.土壤的碳储存能力提高  
B.园林绿化养护成本降低
C.表层土壤干岛效应增强  
D.植物垂直分层更加明显
2.能够减轻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的有效举措是( D )
①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增加城区不透水层面积 ③多种植冠层郁闭度高的植物 ④加强城区绿地斑块连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湖北,13—15,9分)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下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D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4.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B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5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C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2024广东,13—14,6分)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C )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7.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 )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2024湖南,15—16,6分)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下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 D )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
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9.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B )
A.地形阻挡  B.东南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
三年模拟
(2025广东一模)地面净辐射量是地面收入与支出的辐射差额。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站观测到的某月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日变化平均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B )
A.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D.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2.能正确表示地面净辐射量与其他四种辐射量数值关系的是( A )
A.地面净辐射量=甲+丙-乙-丁  
B.地面净辐射量=甲+丁-丙-乙
C.地面净辐射量=乙+丙-甲-丁  
D.地面净辐射量=乙+丁-甲-丙
(2025江西鹰潭一模)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云南省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可分为雨季(5月至10月)和旱季(11月至次年4月)。下图示意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地面辐射(L↑)及其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完成下面两题。
3.雨季(5月至10月)期间,西双版纳地面有效辐射的变化趋势是( C )
A.持续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波动下降  D.保持稳定
4.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区推广橡胶种植后,对地面有效辐射的长期影响是( A )
①林冠层截留减少,白天地面辐射增强
②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夜间降低
③土壤有机质下降,地表反射率升高
④林内湿度降低,昼夜温差趋于缩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5山东枣庄二模)海陆风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可以使局地空间污染物出现回流现象。2021年4月4日,科研人员在辽宁省葫芦岛市某观测站进行了海陆风观测,并依据逐小时风向、风速记录推算移动方向和距离,绘制出该日污染物回流路径示意图(图1),图2示意葫芦岛市4月上旬平均O3浓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据图判断,海洋大致位于该观测站的( D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6.据图推测,该日风速最大的时间点约为( C )
A.6:00  B.9:00  C.15:00  D.18:00
7.海陆风对葫芦岛市O3浓度日变化的影响是( B )
A.白天,陆风使O3浓度降低  
B.白天,海风使O3浓度升高
C.夜晚,陆风使O3浓度升高  
D.夜晚,海风使O3浓度降低
(2025安徽合肥二模)策勒光伏电站位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是“新能源+治沙”模式的典型代表,该电站在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策勒光伏电站不同类型辐射的各季节辐射总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导致该电站春季和秋季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有( A )
①昼夜长短  ②正午太阳高度
③天气状况  ④植被覆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与夏季相比,春季该电站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总量多是因为( D )
A.沙尘天气多  B.太阳辐射强  
C.地面温度高  D.地面积雪多
53拓展 下图分别示意2月、5月、8月、11月安徽九华山的青阳、牛角尖、九华街、百岁宫四个气象站最低气温逐日变化(图中阴影表示存在逆温现象),九华山的逆温现象对天气变化具有一定的前兆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九华山四个气象站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B )
A.青阳、牛角尖、九华街、百岁宫  
B.百岁宫、九华街、牛角尖、青阳
C.青阳、九华街、牛角尖、百岁宫  
D.百岁宫、牛角尖、九华街、青阳
11.推测图示逆温现象的成因主要是( C )
A.谷底夜间冷却速度快  
B.大气辐射弱
C.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  
D.暖空气平移
12.推测九华山的逆温现象对天气变化的前兆作用表现为( A )
A.逆温消失后多发生降温、降水天气  
B.升温期间必发生逆温,多晴朗天气
C.逆温持续时间越久,降水范围越大  
D.逆温层的高度越高,污染指数越高
考点2 常见天气系统
典题领悟
(2024浙江1月选考,16—17,4分)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D )
A.大气受热上升强       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      D.位于锋线前方
读图引导 图中主要绘制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在甲的东侧形成一条低压槽,气流在槽线附近辐合形成暖锋。
2.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A )
A.东北→西南         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       D.东南→西北
读图引导 图中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北方向,气压梯度力整体由偏北指向偏南;未来两日低压中心(即风暴中心)移动到如图中位置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偏南方向,气压梯度力整体由偏南指向偏北。
五年高考
练重难
重难3 锋面系统、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5山东,8—10,9分)风向或风速分布不均匀时,空气会发生辐合(或辐散)。散度是描述空气从周围向某一处汇合或从某一处向周围流散的程度的量。某年10月17日—18日,G地经历了一次暴雪天气。下图示意18日8时沿106°E经线(经过G地)的散度等值线垂直分布,散度大于0表示水平辐散,小于0表示水平辐合。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8日8时,甲、乙、丙、丁四处附近,风向和风速分布最均匀的是( D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推测18日8时,暴雪天气最可能出现在上图所示的( B )
A.33°N附近  B.36°N附近
C.38°N附近  D.40°N附近
3.18日8时至20时,G地近地面出现由偏东风和偏南风两股气流形成的气旋式辐合线,该辐合线有利于暴雪天气的维持。下图中对该辐合线附近风场示意正确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江西,14—16,9分)下图示意某年3月份某气旋从初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甲、乙、丙分别是气旋发展过程的三个时刻。此次气旋移动过程引起的风暴潮导致部分区域的海水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P甲、P乙、P丙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时刻气旋中心气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依次是( C )
A.P甲>P乙>P丙  B.P甲>P丙>P乙
C.P丙>P乙>P甲  D.P丙>P甲>P乙
5.此次气旋移动过程中,乙时刻渤海海峡出现( B )
A.偏东风,低水位  B.偏东风,高水位
C.偏西风,高水位  D.偏西风,低水位
6.图示区域中①②③三地按风暴潮导致的最高海水水位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最可能是( A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024江苏,6—7,4分)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干线位置移动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 B )
A.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
C.风向转变  D.风速减小
8.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 C )
A.稳定不变  B.不断增强
C.逐渐减弱  D.波动变化
(2022湖南,9—10,6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10.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B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重难4 锋面气旋的判断
(2025浙江1月选考,22—23,4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等压距和P地气压值(单位:hPa)可能是( B )
A.5.0 1 012  B.7.5 1 008
C.5.0 1 027  D.7.5 1 030
2.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可能出现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江苏,11—13,6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B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4.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C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5.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C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三年模拟
(2025江西上饶一模)下图为2024年某日地中海及周边地区大气形势图。未来一周,该区域天气系统将缓慢西移。完成下面三题。
1.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出现在该地的(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示天气系统可能造成( D )
A.甲处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B.乙处海风肆虐,海水倒灌
C.丙处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D.丁处气流辐合,阴雨连绵
3.未来一周内,丁地的天气变化趋势是( A )
A.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B.气温降低,风速降低  
C.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D.气温升高,风速降低
(2025海南学业水平考)飑线是指小范围内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常由冷气团与暖气团碰撞形成。下图示意某年6月5日四川盆地东南部某地一次飑线过程中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两题。
4.飑线经过时,该地( D )
A.气温大幅下降  B.强降水持续时间长  
C.气压持续升高  D.地表风速显著增大
5.与飑线最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B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53拓展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下图为某年5月9日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此时,英吉利海峡的风向是( C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7.锋线甲、乙分别表示( C )
A.冷锋,暖锋  B.冷锋,冷锋  
C.暖锋,冷锋  D.暖锋,暖锋
8.图中丙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可能是( A )
A.大风降温  B.雪后转晴  
C.细雨连绵  D.大雾弥漫
(2025湖南长沙一模)我国华北某地12月5日经历某天气系统过境。下图示意12月5日23时该地24小时变温(单位:℃)及风力>5级站点(风向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时段过境的天气系统为( D )
A.台风  B.副高
C.暖锋  D.冷锋
10.导致该地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 )
A.冷空气下沉  B.暖空气压缩
C.南风输送热量  D.太阳辐射增强
(2025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五)2024年10月17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冷锋,但冷锋移动速度较慢,并未明显东移南下。下图示意该年10月17日02:00的海平面气压场形势。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1.该冷锋在( C )
A.气旋前缘  
B.低压槽内部
C.反气旋前缘  
D.高压脊北侧
12.该冷锋移动速度较慢,主要因为( B )
A.冷气团的势力比暖气团弱
B.南侧高压中心阻挡其南下
C.锋面两侧的气温差异较小
D.冷锋走向出现明显的转折
13.此时,大连的温度明显高于沈阳、长春的温度,其原因包括( A )
①气流下沉增温  
②海洋调节较强
③暖气团被压缩  
④白昼时间较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5辽宁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11月25—30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气旋席卷东欧多国。地中海北部、东部及黑海等地区遭受了一次快速降温和暴风雪过程。黑海西北部沿岸的甲地属于重灾区。暴风、强降雪和风暴潮给当地带来巨大损失,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的天气形势。
(1)图示时刻,该区域有暖锋过境。在图中用箭头标注甲地风向,并用暖锋符号在适当位置绘出暖锋。(4分)
(2)分析该气旋沿图中路径移动的原因。(6分) 
(3)分析甲地成为本次风暴重灾区的原因。(6分)
答案 (1)绘图如下所示;风向为偏北风。
(2)地处西风带,气旋随西南风向东北方向移动;气旋南部、西部、东部气压高,北部气压相对较低,气旋沿图中路径向偏北方向移动。
(3)气旋登陆之前途经黑海,水汽补给充足,降雪量大;海面摩擦力小,风速大;位于暖锋锋前,暖湿气流抬升幅度大,降雪强度大;地势低平,低压槽过境时强风引发风暴潮,造成洪涝灾害。
考点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典题领悟
(2023全国乙,10—11,8分)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气象 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 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 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 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 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B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思维引导 读材料可知珲春位于日本海附近,辽源位于内陆,因而相比辽源,珲春受海洋影响更大,空气湿润,受热增温慢,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
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C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思维引导 气温最高值在午后14时左右,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
五年高考
练重难
重难5 气压带和风带
(2021海南,19—20,6分)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 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C )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2.图示高空西风( A )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3.(2023全国乙,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 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
(2)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 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
(3)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
(4)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
解题指导 (1)考查的是夏威夷岛上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量与空间分布。排放量从人口数量、主导产业分析;空间分布从人口分布情况分析。
(2)考查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岛上低海拔二氧化碳不易上升到观测站的原因。从材料得出其不同区域受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该岛屿面积小,风力强,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受气压带、风带影响大,留在岛上的量少。
(4)结合夏威夷岛观测站的优势,对比亚欧大陆各地区的特点,选择一个与其环境相似的地点建设一座观测站。
重难6 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
(2024浙江6月选考,14—15,4分)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城市。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 B )
A.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B.冬季降水比例较高
C.夏季降水概率较高  D.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2.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2022辽宁,14—16,9分)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图1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图2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据图可知( D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A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A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重难7 气象灾害
(2023湖南,11—13,9分)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0°— 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 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 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 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 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D )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A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C )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4.(2024黑吉辽,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1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2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图2-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图2-b)。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6分)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4分)
(3)据图2-a,指出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2-b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8分)
答案 (1)中高纬度大陆以负距平为主,反映出大陆高压变弱,东亚冬季风减弱,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使沙源地气温偏高;西北太平洋以正距平为主,反映出海上低压变弱,水汽输送减弱,使沙源地降水偏少。
(2)温度持续偏高,地表提前解冻;降水偏少,蒸发偏强,土壤水分快速减少,导致地表物质干化、疏松。
(3)特点:4月沙尘向下风方向传输强度弱;向南传输路径远(且出现回流路径),对南京、福州沙尘强度影响大。
原因:4月高低压中心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小;冷高压东移南下(入海,高压后部偏南风引起沙尘回流)。
练考法
考法一 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经典真题,6分)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C )
A.1 000 晴朗  B.1 000 阴雨
C.1 010 晴朗  D.1 010 阴雨
2.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B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偏北
3.(2022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分)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4分)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 (1)位于西北(北)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考法二 水的相态变化
4.(2024广西,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1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2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
(1)结合图1,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过程。(8分)
(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6分)
(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4分)
答案 (1)莱芒湖区盛行偏北风(东北风),等压线较密集,风力强;气流遇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在两山脉之间的瑞士中部高原形成狭管效应,加大了风速;气流经过莱芒湖时,湖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进一步加大了风速。
(2)受图示气压场控制,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经过中部高原,当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瑞士中部高原为两山脉之间的相对低地,有湖泊分布,冬季地表相对暖湿;地表较轻的暖湿空气上升至逆温层下部,与冷空气接触发生冷凝,形成层云。
(3)骤然降温(最低温至少低于0℃);充足的水汽来源或降雨。
5.(2024山东,1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下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
(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4分)
答案 (1)雾形成前,冷锋过境,锋后区域大范围降温,下垫面温度低;冷锋过境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水汽聚集,形成并维持浓雾天气;冷锋过境,锋面降水使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大;锋后东部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冷下垫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结;偏东风风速较小,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长江和其他水体(洪泽湖、高邮湖等)的水汽对其周边区域的雾亦有增强作用。
(2)夜间,云层具有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雾发展缓慢。
三年模拟
(2025安徽马鞍山一模)沙尘气溶胶对沙尘所在层和周围大气具有加热作用,也可以作为凝结核参与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中亚地区既能为青藏高原南部提供沙尘气溶胶,又能为青藏高原北部提供沙尘,这对高原降水会产生一定影响。完成下题。
1.中亚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共同的沙尘源地。除了位置因素外的主要原因是( A )
A.西风的季节移动  B.季风的季节变化
C.信风的季节移动  D.风速的季节变化
(2025吉林二模)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这种云层的形状看起来像长龙蜿蜒向前,其形成于海上并向陆地移动,呈有序的线状排列。下图示意卡奔塔利亚湾位置及“牵牛花云”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推测卡奔塔利亚湾出现“牵牛花云”概率最小的时间是( C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5重庆一模)植物在冬季经过接近或低于0℃的低温环境后,能减少春季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这种逆境下的低温效应称为植物的“冷激效应”。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与冷激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低且多年变化不显著,与我国东北同纬度的欧洲西部植物“冷激效应”敏感度更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国东北地区植物开花发芽始期积温需求低且多年变化不显著,是因为( B )
A.冬季降雪总量大  B.冬季低温时间长
C.春季气温回升快  D.春季降水总量小
4.欧洲西部植物“冷激效应”敏感度更高是因为冬季( A )
A.气温更高  B.降水更多  
C.光照更强  D.风力更大
(2025贵州贵阳一模)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正式取消雅加达的首都地位,新首都为努山塔拉。下图示意雅加达和努山塔拉的地理位置。完成下题。
5.与努山塔拉相比,雅加达1~2月降水偏多,主要得益于( B )
A.赤道低压  B.西北季风  
C.沿岸暖流  D.东南信风
(2025广东广州一模)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该区域气候复杂多变,降水空间差异大。下图示意哀牢山地区5个气象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每年5~8月期间,两支季风在哀牢山地区交汇,交汇地带偏西时( B )
A.东南季风偏强,西北季风偏弱  
B.西南季风偏弱,东南季风偏强
C.东北季风偏强,西南季风偏弱  
D.西北季风偏弱,东北季风偏强
7.与其他站点相比,元江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D )
A.深居内陆,水汽较少  
B.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C.盛行山风,水汽减少  
D.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8.(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欧洲大陆位于36°N—71°N之间,远离赤道,距离北回归线也相当遥远,是世界上有常住人口但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对欧洲的天气和气候影响最大的气压系统有三个,即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和亚洲的蒙古高压(也称西伯利亚高压),这些气压系统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南北移动,其强弱互有消长,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图示意欧洲及其周边地区某月份等压线分布。
(1)判断图示等压线代表的月份(1月或7月),并说明判断的主要依据。(6分)
(2)说明图中所示月份欧洲西南部地区气压形势对欧洲南部气候的影响。(4分)
答案 (1)7月。判断依据:图中海洋上等压线数值相对较高,陆地气压相对较低,符合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的热力环流特征。
(2)欧洲西南部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使得欧洲南部地区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加剧,降水减少,高温持续时间延长。
9.(2025陕西榆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龙舟水”特指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在中国华南地区出现的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其形成与西南季风爆发密切相关。西南季风爆发指每年5月中旬前后,南海海面持续近两个月的东南风突然转变为西南风的大气运动现象。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年降水量约2 400毫米,其中“龙舟水”约占20%。下图为海丰县地图。
(1)简述西南季风爆发的过程。(6分)
(2)分析海丰县“龙舟水”丰富的主要原因。(6分)
(3)民间有在“龙舟水”期间举办龙舟活动的风俗。说明“龙舟水”对龙舟活动的影响。(6分)
答案 (1)南海海域纬度较低;5月中旬前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风。
(2)海丰县纬度较低,位于南海之滨;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夏季风登陆带来大量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持续性降水;海丰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形成地形雨,加剧了降水的强度和频率。
(3)“龙舟水”水量大,补给河流;河流水位高,河面宽,为赛龙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龙舟水”降水强度大、水量大,容易导致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举办龙舟活动构成危险。
专题素养练
53拓展 下图为某年10月在冷锋系统影响下,大致呈一条直线分布的五个测站在北京时间8时测得的相对湿度空间分布图。当相对湿度高于云阈值时表示有云或雾存在。完成下面三题。
1.该冷锋系统推进方向是( B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图示时刻( D )
A.西安多云转晴气温骤升  
B.南阳上空2km处吹东风
C.阜阳上空云层厚度最小  
D.锋线位于安庆东南一侧
3.与安庆相比,西安此时近地面没有明显的雾,是因为西安( C )
A.日出时间早  
B.逆温高度低  
C.干冷空气强  
D.大气保温弱
(2025湖南邵阳二模)如图为北纬37°某大陆沿海局部地区9℃等温线、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地方时10时、16时气温分布状况。该地夏季炎热干燥,柑橘、葡萄等水果糖分高、品质好。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a为10时等温线,此时乙坡背阴  
B.a为16时等温线,此时甲坡背阴
C.b为10时等温线,此时乙坡向阳  
D.b为16时等温线,此时甲坡向阳
5.该地区沿海夏季夜晚多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C )
A.夜晚海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起雾
B.沿岸暖流流过,与寒冷气流接触,水汽遇冷起雾
C.白天气温高,水汽多,寒流流经,夜晚辐射冷却快
D.夜晚海风将寒冷水面的水汽带至陆地遇到地形阻挡起雾
6.有关该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大  
B.夏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有结冰期,汛期集中在冬季  
D.春季积雪融雪补给量大
7.(2025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长江干线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全长约2 838千米,每年货运量超过20亿吨。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长江沿线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雾成为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国家在长江航道沿线(沿江1 km以内)建设了51个气象观测站点。图1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月雾日占比示意图,图2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各等级雾频次日变化图。
(1)据材料描述长江干线雾的时间变化特点。(6分)
(2)概括利于雾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特点。(6分) 
(3)雾是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简述能见度下降对航运不利的具体表现。(6分)
答案 (1)长江干线雾出现的时间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与日变化。雾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1月;12月雾日最多,8月雾日最少。一天内,清晨时段雾出现频次最高,午后(午后—傍晚)出现频次最低。
(2)水汽含量高,相对湿度大;温度条件适宜,气温相对较低;大气垂直结构稳定;大气水平运动弱;大气中凝结核多。(任答3点)
(3)能见度下降,不能及时发现周围的船舶和碍航物,保持安全距离,事故风险增大;能见度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附近的物标及航标等,给船舶定位、导航和停泊带来一定困难;能见度下降,船只航行速度下降甚至停运,影响航运效率。
8.(2025广东部分学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每年雪季从10月持续至次年4月,最大积雪深度在80至140厘米之间,森林、白雪、木屋组成优美画卷。据统计,禾木的降雪量和新增积雪的平均比值为1.4厘米/毫米,是全国平均比值的2倍。雪的颗粒特征与雪粒形成速度和水汽条件有关。禾木雪的颗粒体积小,质量小,质地细腻柔软,轻盈疏松,被称为“中国粉雪制造商”。观测发现,与草地植被地区相比,森林积雪量更少、积雪消融时间更晚。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景观图。
(1)推测禾木水汽主要来源于哪个大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简述禾木多为粉雪的原因。(6分)
(3)分析森林植被地区积雪消融时间更晚的原因。(6分)
答案 (1)来源于大西洋。
理由:地处中纬西风带;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以西缺乏高大山地高原阻挡西风,西风势力较强;阿尔泰山为西北—东南走向,禾木位于阿尔泰山南坡,面向西风来向;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被阿尔泰山抬升,形成丰富降水。
(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雪的形成速度快,颗粒小;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空气湿度小,雪的含水量小。
(3)森林调节区域气候,升温较慢,气温较低(或树冠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树冠阻挡光照,树下荫蔽,气温较低);森林土壤含水量较大,升温慢;森林湿度较大,升温慢;森林削弱风力,进入林区的暖空气少,利于保存积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