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 课件(1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 课件(14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08: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7张PPT)
一轮复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知识构建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知识构建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知识构建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知识构建
2.实验原理:
1.酚酞试剂遇NaOH变_____;
2.不同体积的琼脂块(含酚酞)模拟__________________;NaOH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NaOH遇酚酞变红。用变红色的琼脂块厚度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NaOH扩散的体积与琼脂块的总体积的比值可反映出NaOH扩散的效率,由此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效率的关系。
不同大小的细胞
细胞吸收的小分子
NaOH的扩散深度

3.实验结论:
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边长的增大而 ,NaOH扩散的效率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 。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 ,细胞的物质扩散效率越 。
减小
减小


1.运用模型作解释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体积小有利于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范围有一定的限度。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靠 来实现的。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包括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 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
细胞有关。
细胞分裂

有性生殖
二、细胞的分裂经历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 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到下一次分裂 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细胞周期包括 和 。分裂间期包括 简称S期),以及S期前后的G1期和G2期。
连续分裂
结束
结束
分裂期(简称M期)
分裂间期
DNA合成期
暂时脱离细胞周期,
受到刺激后会快速返回到细胞周期。
分化程度很高,
终生不再分裂。
细胞可以持续分裂
细胞周期持续运转
连续分裂细胞
暂不分裂细胞
终端分化细胞
干细胞、癌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记忆细胞
肝细胞
横纹肌细胞
浆细胞
精子、卵细胞
1.细胞周期概念
G1期:合成DNA提制所需的蛋白质,
以及核糖体的增生。中心体复制
S期:DNA复制
G2期:合成M期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中心体完成复制
细胞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
连续分裂的细胞
下一次分裂完成
分裂间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的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
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的比例不同。
①条件:
②起点:
③终点:
④阶段:
⑤特点:
一次分裂完成
继续分裂、
暂不分裂、
不再分裂(细胞分化)
⑥产生的子细胞去向:
和分裂期
为什么核基因在分裂期很少进行蛋白质合成?
分裂期呈染色体状态,
DNA螺旋化,不易解旋。
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a
b
a
b
DNA含量
时间
A
B
C
D
E
F
G
H
I
A组细胞的DNA含量为2n,处于__________期。
分裂间
细胞数
DNA含量
A
2n
4n
B
C
B组细胞的DNA含量为2n-4n,处于__________期。
分裂间
C组细胞的DNA含量为4n,
一部分细胞处于________期,
一部分细胞处于________期
分裂间
分裂
细胞数
DNA相对含量
a
b
处于a峰和b峰的细胞中DNA含量之比为:___________
1:2
a峰的细胞处于_________期
b峰的细胞一部分处于_______期,一部分处于________期。
分裂间
分裂
分裂间
控制器
M
G1
S
G2
3.细胞周期的调控
G1→S转化
检验点
G2→M转化
检验点
中→后期
转化检验点
检查是否具备了DNA复制的条件
检查每条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丝正确连接
检查是否所有DNA都复制和损伤DNA都修复了
①三个主要检验点(调控的位点)
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需要被精确地调控,确保细胞分裂不会出错。
细胞周期调控主要是确保周期中每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有序、全部完成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联系。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浓度升高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活性升高
控制器
M
G1
S
G2
G1→S转化
检验点
G2→M转化
检验点
中→后期
转化检验点
一系列底物被磷酸化
多种因素
②两种主要的调控蛋白(控制器)
各种CDK与cyclin组合调控点
CDK1+cyclinA/B → G2/M
CDK2+cyclinA/D/E → G1/S
CDK4+cyclinD → G1/S
CDK6+cyclinD → G1/S
有丝分裂
间期
间期
有丝分裂
CDK1活性
细胞周期蛋白B浓度
cyclinB与CDK1组合调控G2→M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含量呈周期性变化。
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等都必须与周期蛋白(cyclin)结合,才能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因此,将它们统称为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即CDK激酶。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某多细胞动物具有多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两者可组成多种有活性的CDK cyclin复合体,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 cyclin复合体调控,细胞周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有差异
B.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有序转换受不同的CDK- cyclin复合体调控
C.抑制某种CDK cyclin复合体的活性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特定阶段
D.一个细胞周期中,调控不同阶段的CDK- cyclin复合体会同步发生周期性变化
D
2.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C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DNA合成阻断法
4.细胞周期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阻断法
控制器
M
G1
S
G2
中→后期
转化检验点
检查每条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丝正确连接
抑制纺锤体形成
抑制DNA复制
G1
S
G2
M
细胞周期
正常运转
第1次加入阻断剂经过________________时间后部分细胞停留在 _______(实现同步化),部分细胞停留在 __________(没有同步化)。
停留在G1/S处的细胞
停留在S期内的细胞
S期内
G1/S处
G1
S
G2
M
第1次加入阻断剂
G2+M+G1
图1
图2
①DNA合成阻断法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等
两次加入DNA合成阻断剂可实现所有细胞同步化
G1
S
G2
M
G1
S
G2
M
细胞周期
正常运转
第1次加入阻断剂
洗脱阻断剂后,停留在G1/S处的细胞和S期内的细胞又可以继续运转。
洗脱后到第2次加入阻断剂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细胞均停留在_________(实现所有细胞同步化)
G1
S
G2
M
洗脱
阻断剂
图1
图2
图3
G1
S
G2
M
第2次加入阻断剂
图4
G1/S处
大于S,小于G2+M+G1
两次加入DNA合成阻断剂可实现所有细胞同步化
G1
S
G2
M
G1
S
G2
M
G1
S
G2
M
G1
S
G2
M
第1次加入阻断剂
洗脱
阻断剂
第2次加入阻断剂
部分细胞同步化
G1+M+G2
小于G1+M+G2
小于S
所有细胞同步化运转
再次洗脱阻断剂
2.(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放射性同位素最适合标记在( )
A.胞嘧啶 B.胸腺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
【答案】B
即时巩固
1.2024·温州模拟科学家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技术。下图是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之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阻断Ⅰ只能使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活动
B.理论上阻断Ⅰ处理后,处于S期(非G1/S临
界处)的细胞占S/(2G2+2M+S+G1)
C.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控制在大于S期,
D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2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M
12→24→12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7.4
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大部分细胞被阻断在有丝分裂的_____期,少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体加倍。
纺锤体形成
不会

控制器
M
G1
S
G2
中→后期
转化检验点
检查每条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丝正确连接
②秋水仙素阻断法(中期阻断法)
 例1 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图甲的S期或图丙的A→B 段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图乙中的a+b段或b+c段
C.用秋水仙素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图丙的B→A段
D.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
D
4.(选考尖峰P187)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
染色体数不变,
核DNA数加倍
4.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图中检验点1、2和3的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________(填序号:①损伤和修复、②完成复制);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____。
①②
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
检验点5
(3)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DNA合成阻断法和分裂中期阻断法。前者可用药物特异性抑制DNA合成
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后者可用秋水仙碱抑制__________的形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
细胞无限增殖
纺锤体 
2
4
外界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1)缺乏营养影响___________的合成,使细胞无法进入S期而停留在________期。
(2)抑制________的复制,使细胞无法进入G2期而停留在___ ___期。
(3)秋水仙素抑制________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______期,着丝粒的分裂正常进行。
蛋白质
G1
DNA
S期、S与G1交界处
纺锤体

应用: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所有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加倍吗?
3. (2023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培养癌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紫杉醇,下列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染色质复制 B. 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C.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染色体解聚为染色质
【答案】 C
紫杉醇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促进微管聚合,阻碍了纺锤体的形成
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1. G1 期 ( The first gap , DNA合成前期)
◆ G1期较其他时期长
◆代谢旺盛,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合成各种RNA和蛋白质等
合成与细胞生长、DNA复制有关的酶
◆核糖体增生
P106:“G1期则从2-3h到几天”
S期
◆ DNA复制:
◆此期遗传物质较易受损,因为DNA在合成过程中核苷酸双链分开,易受致突变、致癌物的影响。
◆染色体蛋白的合成:组蛋白、非组蛋白等。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中心粒复制 中心粒的发育过程
中心粒在S期复制: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
中心体在G2期完成复制
中心体在前期向细胞两极移动。
中心体存在于: 细胞中
由 构成,其成分是 。
微管/
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
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
蛋白质
G2期
◆细胞继续长大
◆DNA复制完成(2n→4n)
◆在G2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G2期合成微管蛋白等,为M期纺锤体准备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转录
翻译
翻译
2.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加倍”
成分或结构 时期 原因
DNA
染色体
中心体
细胞核
间期
DNA复制
后期
着丝粒分裂
间期
中心粒复制
末期
新核膜已经形成,细胞质尚未分裂
3.各种结构在各时期的变化
(1)核膜、核仁消失于______,重建于______;
前期
末期
(2)纺锤体出现于______,消失于__________;
前期
末期
(3)中心体复制于_____________
间期
(4)细胞板形成于_____________
末期
(5)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________;
中期
(6)能看到完整细胞结构的时期______________;
间、末期
(7)染色体出现于________,消失于________;
前期
末期
(8)染色单体形成于______,出现于_________,消失于_______;
间期
后期
前期
(9)染色体复制于_________,DNA复制于___________
间期
间期
(10)染色体加倍于_________,DNA加倍于___________
后期
间期
5.(2024·江西·高考真题)某植物中,T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期可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
B.T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在赤道板上排列
C.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能正常加倍
D.T基因突变影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答案】B
B
区别
动物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细胞分裂方式
有无中心体倍增
间期
纺锤体形成方式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纺锤丝,
形成纺锤体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细胞膜内陷,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5、与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常考点)
前期
(动物、低等植物)
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间期(动植物)
与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末期(植物)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整个细胞周期(动植物)
提供能量
中心体
高尔
基体
线粒体
核糖体
5.(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布在一个平面上
C. 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
D. 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答案】C
1.(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
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
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
【答案】B
6、有丝分裂的意义
复制
子代细胞
亲代细胞
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细胞质中的DNA是均等分配的吗?
细胞质内细胞器在子细胞中的分配不是平均的
当计算数目时,染色质等同于染色体,
当强调形态时,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的
7、有丝分裂的图像和曲线分析
染色质/体
DNA
1
1
1
2
1
2
1
1
1
1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数
1
0
1
2
0
2
1
2
2
1
2
2
7、有丝分裂的图像和曲线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假定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核DNA数目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同源染色体对数
遗传信息套数
染色体组数
2N
4N
2N
4N
0
2N
2N
4N
4N
4N
4N
4N
0
0
2N
4N
2N
4N
4N
N
N
N
N
2N
4
2
4
4
4
2
4
2
2
2
2
4
4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N
4N
染色体

时期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
4
染色体


时期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N
2N
同源染色体


时期
核DNA含量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用柱形图表示,正确的排序是
图1→图3→图2 →图1
2、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
A.中心体移向两极
B.着丝粒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A
四、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高等植物体内
通过在高倍镜下
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液着色。
实验
原理
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那个时期。
1.实验原理:
1.植物的______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为旺盛。
分生
碱性染料
2.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变化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________________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__________染色。
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的变化
四、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相互分离开来
 解离液 
使染色体着色 
使细胞分散开来
2.实验步骤:
盐酸:促进细胞之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解离时间 太短
过长
漂洗时间 适宜 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而影响染色
染色时间 太短
过长
压片力度 过轻
过重
细胞间质未被完全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
导致细胞解离过度、根尖过于酥软,影响染色
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
使其他部分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
细胞未分散开
压坏装片,将组织压烂
四、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材料 的选择 类型 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相对较大的材料
部位 选取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拓展
1.为什么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如何才能找到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提示: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时期。如果要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要不断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寻找。
2.显微镜下观察某植物组织的有丝分裂时,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为什么?
提示: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
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力较强,故观察有丝分裂时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每一个时期的特点
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更利于观察细胞的染色体变化
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占比更大,应该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低的材料观察有丝分裂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时,观察结果仍应是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可能原因是该同学是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进行记录的,在该区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低,故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
丙和丁差别在于分裂间期和末期的数量不同,在区分两个时期时丙和丁同学判断结果不同,分裂时期发生混淆
5.某同学观察洋葱(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照记录到下图三个细胞。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根尖解离后用清水充分漂洗,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
B.细胞甲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细胞乙和细胞丙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中期
D.细胞甲可观察到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向周围扩散
细胞甲
细胞丙
细胞乙
A
3.美花石斛的茎是名贵中药材,在一天中细胞分裂存在日节律性。图1、图2是某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分裂期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作为细胞分裂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尖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B.图1中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C.图1中⑤细胞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D.由图2可知,在日节律上,9:00左右是美花石斛细胞分裂的高峰期
D
一、题量、题型:1个选择题  二、难度:较难题
三、内容:
1、细胞名称(该细胞/产生该细胞的细胞/其子细胞)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染色体组数、四分体的数目变化和呈现方式
3、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及种类(减Ⅰ、减Ⅱ)
4、胞质均等/不均等分裂的细胞分裂图的解读(时期及细胞名称等)
5、可遗传变异的种类及来源的分析
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型
2、染色体的相关概念名称:常/性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与染色单体
3、可遗传变异
“减数分裂”的出题情况及关注点分析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知识构建
一、重要概念
①减数分裂
②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③联会、四分体
④交叉互换(时期、范围、对象、意义、与基因重组的关系、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的关系)
⑤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⑥染色体组(如何判断有几个染色体组)
易错辨析
1.图中同源染色体:
2.A、C什么关系
3.1、2什么关系
4.1、3什么关系
5.图中有几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含几条染色单体,几个DNA
6.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定相同吗
7.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
8.同源染色体一定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吗
9.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
10.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11.同源染色体一定发生配对行为吗
12.互换发生的部位
13.等位基因可位于 和 上
A与B、C与D共两对
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不一定
2 4 4

不一定 如X与Y
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

不一定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子房
场所
从原始生殖细胞到成熟生殖细胞
时间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特点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结果
适用范围
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或雌、雄配子
一定是真核生物
【注意】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产生的场所:
睾丸
曲细精管
精原细胞
精细胞
性成熟后
减数分裂
精子
(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
2n
n
n
2n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
睾丸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染色体组:
问题:判断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每组有几条染色体?
3个;3条
1个;4条
2个;4条
3个;2条
4个;3条
4个;2条
1个;4条
2个;2条
2个;2条
2个;2条
1个;2条
2个;2条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细胞名称
间期 _____复制, 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条染色单体,细胞体积略增大 精原细胞
减数 分裂Ⅰ 前期 同源染色体发生 ,形成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_____ ______
__细胞
DNA
有关蛋白质
联会
四分体
互换
初级精

2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 分裂Ⅰ 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 两侧,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______
__细胞
后期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__ ______,细胞均等分裂 末期 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 赤道板
分离

由组合
初级精

减半
跟有丝分裂中期有何不同?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 分裂Ⅱ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细胞中____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
母细胞
中期 染色体的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粒 ,染色单体分开成为_______,染色体数目暂时 ,细胞均等分裂 末期 细胞向内凹陷,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没有
着丝粒
分裂
染色体
加倍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子
精细胞
变形








变形后的精子才具备游向卵细胞并进行受精作用的能力。
问题:精细胞的变形对受精作用有什么意义?
概述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及各物质含量变化原因分析
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初级卵母细胞
卵原细胞
卵细胞
第二极体×3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3.精子的形成
4.卵细胞的形成
MI完成后的间期可能很短,也可能没有;
原始生殖细胞
初级生殖母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2023·天津卷,8)如图甲、乙、丙是某动物精巢中细胞减数分裂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像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
B.乙中染色体组是丙中两倍
C.乙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是丙中两倍
D.乙、丙都是从垂直于赤道板方向观察的
B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图示细胞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后期
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a和B、A和b分离不符。
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
图示细胞着丝粒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2020江苏T22)(多选)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CD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减数分裂前间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卵巢
卵巢中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
在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会发育成卵细胞。
卵原细胞
卵细胞
减数分裂
卵原细胞
有丝 分裂
卵细胞产生的场所: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
第一极体
第二极体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不久,三个极体就退化消失。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卵细胞
说说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区别?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项目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部位
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分裂结果
是否变形
相同点 四、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睾丸
精原细胞
均等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四个精细胞(生殖细胞)
变形
卵巢
卵原细胞
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
一个卵原细胞→一个卵细胞(生殖细胞)+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不需变形
减I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四、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请写出下列各细胞的名称:
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 回答下列过程各发生的时期: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4)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5)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6)DNA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前的间期
减Ⅰ前期
减Ⅰ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Ⅰ分裂完成时
减Ⅰ分裂完成时
减Ⅱ分裂完成时
四、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5.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
1.这是一种 模型(数学/物理/概念),直观简单易懂。
2.大小、颜色相同的橡皮泥代表什么?
如果要模拟四对同源染色体,需要几种颜色的橡皮泥?
3.整个过程中共绘制了几个纺锤体?
4.绘制纺锤体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5.最后画的圆圈代表什么?其大小有什么要求吗?
6.若模拟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什么可模拟四种或更多种子细胞?
6.(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cm、2个8cm)和4个红色(2个5cm,2个8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2个5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时,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I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C
五、受精作用
图示 说明
精子的 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 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 与卵细胞的 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 、 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识别
融合
头部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核
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体现细胞膜流动性
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防线: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过程:
1.概念:
五、受精作用
3.结果
①受精卵中的 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染色体
【注意】①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从双亲各获得一半;②受精卵的细胞质中有线粒体,也含有DNA,其几乎全部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并非从双亲中各获得一半,而是从母本中获得的更多一些。
五、受精作用
4.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减数分裂I后),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
非同源染色体
五、受精作用
4.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
(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产生
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1个雄性个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雌性个体
2种(AB、ab或Ab、aB)
4种(AB、ab、Ab、aB)
1种(AB或ab或Ab或aB)
4种(AB、ab、Ab、aB)
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的情况
(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产生
配子的种类
2种
223种
1种
223种
分清“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细胞”
五、受精作用
4.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的原因
A
a
B
b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aB
AB
ab
Ab
(2) 间发生片段的交换,从而产生更多类型的配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除互换部分外相同
互补
一个精原细胞(有交换)产生4个精子的特点
四个四种
除互换部分外相同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相同
相同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互补
一个精原细胞(无交换)产生4个精子的特点
四个两种
两两相同
两两互补
五、受精作用
4.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的原因
【技巧方法】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方法
如图1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①③
或②④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相同。综上所述,根据图2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特点推知,①与③、②与④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
如图所示为四个精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配子出现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B.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④配子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易位
D.①②③④四个精细胞可能由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
D
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2与3、4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不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B
五、受精作用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有丝分裂
受精卵(2n)
卵细胞(n)
精子
(n)
(雌)
减数分裂
(雄)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高等动物(2n)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 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相互识别和相互融合的原理不同
D. 受精前卵细胞代谢异常活跃,受精后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每个卵细胞从初级卵母细胞中继承的细胞质大于初级卵母细胞的1/4
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随机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受精时,雌雄配子相互识别和相互融合的原理不同,前者是糖蛋白的识别,后者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与未受精的卵细胞相比,受精卵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快
3.(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
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
【答案】D
6. (2020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 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答案】D
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变化
1.减数分裂各时期核DNA的数目的变化:
  间期 MⅠ前 MⅠ中 MⅠ后 MⅠ末 MⅡ前 MⅡ中 MⅡ后 M Ⅱ末
核DNA
2N-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4N
2N
N
前 中 后 末
前 中 后 末
变化原因?
DNA复制
变化原因?
细胞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变化原因?
细胞分裂,子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
间 期
核DNA
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变化
2.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数目的变化:
  间期 MⅠ前 MⅠ中 MⅠ后 MⅠ末 MⅡ前 MⅡ中 MⅡ后 M Ⅱ末
染色体
2N
2N
2N
2N
N
2N→N
N
N→2N
2N→N
变化原因?
4N
2N
N
细胞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变化原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变化原因?
细胞分裂,子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
前 中 后 末
前 中 后 末
间 期
染色体
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变化
3.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单体的数目的变化:
  间期 MⅠ前 MⅠ中 MⅠ后 MⅠ末 MⅡ前 MⅡ中 MⅡ后 M Ⅱ末
染色单体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0
0
4N
2N
N
变化原因?
细胞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变化原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变化原因?
染色体复制
染色单体
前 中 后 末
前 中 后 末
间 期
下图表示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核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对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d~e的初期
B.e点染色体数目为n,f点染色体数目又
出现短时间的加倍
C.e点同源染色体分离,f点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a~c是间期,c~f是分裂期,f~g是精细胞变形阶段
据题图可知,ce为减数分裂Ⅰ时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c~d的初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
e点时为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f点为减数分裂Ⅱ完成,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发生在f点之前,即减数分裂Ⅱ后期
e点为减数分裂Ⅰ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e点之前,即减数分裂Ⅰ后期,f点为减数分裂Ⅱ结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f点之前,即减数分裂Ⅱ后期
由题意可知,a~c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c~f为减数分裂期,f~g为精细胞变形阶段
曲线A?
曲线B?
曲线A:核DNA
曲线B:染色体
时间?
受精卵
有丝分裂
分化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受精作用
受精卵
体细胞
有丝分裂
分化
减数分裂
亲代个体
子代个体
项目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的坐标曲线图、柱形图问题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项目 染色体
解读 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的坐标曲线图、柱形图问题
2.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分析
有丝
分裂
减数
分裂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3.“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
有丝
分裂
减数
分裂
核DNA/染色体比值变化
A’
B’
C’
D’
E’
1、有丝分裂间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1、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时刻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时刻
1、有丝分裂后期、未期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A——>B(A’——>B’)
B——>C(A’——>B’)
C——>D(C’——>D’)
D——>E(D’——>E’)
4.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柱形图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解读:
(1)柱形图中某结构若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__________。
(2)核 分子未复制时,其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2
个核分子,即核数∶染色体数可能为_____或_____,但不可能是 。
染色单体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5.(2023·浙江1月卷,20)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2
3
5
1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D
如图所示,图Ⅰ是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Ⅱ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Ⅰ中甲、丁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而核DNA数目相同
B.该动物性腺中存在图Ⅰ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
C.图Ⅱ中处于③时期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Ⅱ中②对应的时期包含了图Ⅰ中的丙
C
6.分裂过程及特点比较
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不同点 分裂的细胞 ___________ 体细胞(含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的次数 _____次 _____次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① 联会形成_________,其中非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
原始生殖细胞


四分体
互换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染色体互换现象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不同点 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___________
子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_______ 不变
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 ____个精子或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____个体细胞
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 _______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自由组合
减半
4
2
相同
不出现自由组合
不一定相同
6.分裂过程及特点比较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7.图像辨析
问题:辨析下列图像的分裂方式及时期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Ⅰ前期
(四分体)
有丝分裂前期
减Ⅱ前期
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记忆技巧:(三看识别法:一看奇数偶,二看同源,三看行为)
减Ⅱ
减Ⅱ
有丝分裂
奇数
偶数
无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有以下行为
无以下行为
①联会、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Ⅰ前期
减Ⅰ中期
减Ⅰ后期
7.图像辨析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有丝前期
减Ⅰ中期
减Ⅱ中期
有丝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后期
有丝后期
7.图像辨析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5.下图为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③④
B.细胞②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C.细胞⑤含有2个染色体组
D.细胞分裂的顺序可为③⑤①④②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③⑤①④
由题图④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因此,细胞②只能代表次级精母细胞
细胞5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暂时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
6.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以及其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将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D.只有丁细胞染色体行为会丰富配子的类型,增强生物的多样性
乙细胞着丝粒分裂,故有4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图中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丙细胞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都能丰富配子的类型,增强生物的多样性
八、细胞分裂与变异
1.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哪些类型的变异?为什么?
2.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哪些类型的变异?为什么?
3.正常情况下,细胞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是否会出现等位基因?若出现了等位基因,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看清“什么细胞”和 “什么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颜色相同吗?若有部分不同,说明什么?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图像或有丝分裂的材料) 基因突变。
(2)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互换或基因突变。若姐妹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有两种颜
色,则一定为互换。
(3)若基因型为纯合子,则一定为基因突变。
(4)若发生在间期,则为基因突变;若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则为互换。
(5)若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有4种类型,则为互换;若一个精原
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有3种类型,则为基因突变。
(2023·湖南,9)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B
1.基因突变
解析: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A,非致病基因为a,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A的患病男孩,A不符合题意;
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XAXA或YY的精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Y的不患该病的男孩,B符合题意;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SHOX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不符合题意;
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不符合题意。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
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甲细胞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一个分子的 基因突变为A
C.甲细胞分裂后可产生或 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A
解析 据图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
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A错
误。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含有A和 基因,由于该生物的
基因型为,推测一个分子的 基因突变为A,B正确。甲细胞的染色体组
成是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下一个时期着丝粒分裂,分裂
后产生和 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染色体的组合,故其上的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 基因
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 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
3.2024·瑞安模拟下面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互换
C.该细胞最多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D.该细胞有4套遗传信息
B
2.基因重组
交叉互换后不一定会出现基因重组
2.下面是基因型为AaBb果蝇的细胞分裂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含2套遗传物质和2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继续分裂可以形成4个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C.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D.该果蝇体细胞中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4种染色体
D
2.基因重组
2. 基因重组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A与B或A与b组合。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图,
A原本与B组合,a与b组合,
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若减数分裂Ⅰ异常,则染色体数目增多的配子细胞内会存在
____________基因。
等位或相同
减数分裂异常导致配子种类变化的规律
(1)若减数Ⅰ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所形成的不正常配子占 。
10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2)若减数Ⅱ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正常配子占 。
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若减数分裂Ⅱ异常,则染色体数目增多的配子细胞内会存在
______基因。
相同
减数分裂异常导致配子种类变化的规律
5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2021·重庆卷)人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
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个数为( ) 。
A
A.1 B.2 C.3 D.4
解析 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
胞,所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第一)极体中少了一条染色体。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Ⅱ,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细胞中多了一
条染色体。故最终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个数为1个,A正确。
(2021·河北卷)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
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③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
解析 根据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的概念判断,①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和 所
在的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出现两对同源染
色体联会的现象,A正确;②细胞中,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减数分裂时三
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形成了一个染色体数目
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多了一条染色体的异常次级精母细胞,两细胞继续进行
减数分裂Ⅱ,异常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异常的配子,正常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正
常的配子,B正确;一个基因型为的精原细胞只能产生和或和 两种基
因型的配子,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数目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D正确。
(1)XBXb × XBY→形成XbXbY的原因可能为?

(2)XBXb × XBY→形成XBXBY的原因可能为?


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I后期时含有B的X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最终产生了含有XBXB的卵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XY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最终产生了含有XBY的精细胞,最终与XB的卵细胞结合
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I后期时含有b的X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最终产生了含有XbXb的卵细胞
(答题规范)XXY与XYY异常个体的成因分析
XXY与XYY异常个体的成因分析
(3)XBXb × XBY→形成XBYY的原因可能为?

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I后期时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最终产生了含有YY的精细胞,最终与XB的卵细胞结合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选项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子细胞 原因分析
A aa→Aa 有丝分裂间期发生隐性突变
B AaXBY→AaXB、AaXB、Y、Y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C XbY→XbXb、O、Y、Y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D AaXBXb→AaXBXB、Aa、Xb、Xb 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均异常
【解析】 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称显性突变,A项错误;子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A、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B项错误;子细胞中含有相同基因Xb和Xb,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C项错误;子细胞中既含有等位基因A、a,又含有相同基因XB和X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发生了异常,D项正确。
1.(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基因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⑥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B.若④的基因型是 AbY,则⑤是abY
C.②与③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D.①为4 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D
家蚕(2n=56)有一对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家蚕通常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也可按照如图所示的3种方式产生后代。已知染色体为WW的个体不能存活(不考虑环境因素引起的性别反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蚕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28种
B. ①的结果源于MⅡ性染色体未分离
C. ②的子代雄性性染色体组成具有2种类型
D. ③的子代性别比例为雌∶雄=4∶1
D
2.下图为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出现的异常现象,称之为“十字形结构”,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现象可能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此异常现象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C.该细胞产生的异常配子基因型可能为HAb、hBa
D.图中该细胞内的基因A、a与H、h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4.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HA和hB的相同位置含有非等位基因,这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B正确;该生物的基因型为HhAaBb,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知,其产生的异常配子基因型很可能为HAa、hBb或者HAb、hBa,C正确;由于基因A与H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图中该细胞内的基因A、a与H、h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