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08: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有没有比肺炎链球菌更好的材料、比酶解法更好的方法能够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呢?
赫尔希
蔡斯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如何确定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转移路径?
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学习任务一:思考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几个问题
思考1:分别用什么元素标记蛋白质和DNA?
(联系P45相关信息)
思考2:同时标记一组噬菌体还是分组标记?
(当时技术只能检测有无放射性,无法确定放射性来自哪种元素)
思考3:怎样让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被相应同位素标记?
学习任务一:思考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几个问题
思考1:分别用什么元素标记蛋白质和DNA?(联系P45相关信息)
C、H、O、N、P
C、H、O、N、S
不能用14C等同位素标记的原因:
使用DNA和蛋白质共有元素标记,无法区分大肠杆菌放射性来自DNA还是蛋白质。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学习任务一:思考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几个问题
思考2:同时标记一组噬菌体还是分组标记?
(技术限制无法确定放射性来自32P还是35S)
第一组 只标记DNA
第二组 只标记蛋白质
学习任务一:思考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几个问题
思考3:怎样让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被相应同位素标记?
添加32P的培养液
普通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普通大肠杆菌
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添加32S的培养液
普通噬菌体侵染被32S标记的大肠杆菌
被32S标记的大肠杆菌
普通大肠杆菌
被32S标记的噬菌体
假设1:噬菌体仅注入DNA
假设2:噬菌体仅注入蛋白质
假设3:噬菌体注入DNA和蛋白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以假设1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为例进行演绎推理:
①保温:在适宜温度下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①保温:在适宜温度下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②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以假设1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为例进行演绎推理:
①保温:在适宜温度下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②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③离心: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为上清液和沉淀物两层
思考4:离心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在哪层?
噬菌体在上清液中,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
以假设1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为例进行演绎推理:
上清液
沉淀物
离心
预测放射性检测结果:
无放射性
有放射性
以假设1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为例进行演绎推理:
假设1:噬菌体仅注入DNA
假设2:噬菌体仅注入蛋白质
假设3:噬菌体注入DNA和蛋白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
学习任务二:演绎推理放射性检测结果
活动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在学案上绘制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所处位置,用红笔和黑笔分别表示带放射性和不带放射性,预测并填写放射性检测结果;
2.明确小组分工,两名同学讨论,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
假设1:噬菌体仅注入DNA
假设2:噬菌体仅注入蛋白质
假设3:噬菌体注入DNA和蛋白质
上清液
沉淀物
无放射性
有放射性
上清液
沉淀物
上清液
沉淀物
上清液
沉淀物
上清液
沉淀物
上清液
沉淀物
无放射性
无放射性
无放射性
无放射性
无放射性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实验结果:
35S标记的噬菌体 32P标记的噬菌体
上清液 放射性很高 放射性很低
沉淀物 放射性很低 放射性很高
子代噬菌体 无放射性 有放射性
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学习任务三: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思考5: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组中,为什么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
保温时间太短,少量标记的噬菌体未来得及进入细菌;
保温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后进入上清液。
学习任务三: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思考6: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组中,为什么沉淀物有少量放射性?
搅拌不充分,个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离,进入了沉淀物中。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艾弗里
赫尔希
蔡斯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思考7: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别 核酸种类 举例 遗传物质
细胞 生物 真核生物 变形虫、玉米、人
原核生物 细菌、蓝藻 非细胞生物 (以病毒为例) 噬菌体、乙肝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和RNA
DNA和RNA
DNA
RNA
DNA
RNA
格里菲思的
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
体外转化实验
转化因子是什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是肺炎链球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RNA是TMV的遗传物质
DNA是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
更多实验证据
更多实验证据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T2 噬菌体的结构组成为 :
A.蛋白质、脂类 B.糖类、蛋白质 C.蛋白质、DNA D.蛋白质、RNA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3.某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
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
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
D.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C
B
C
练习:
4.关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都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B.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实验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5.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相同
B.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
D.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链球菌导致其裂解
D
B
6.猪流感病毒的易感人群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原理: 。
材料用具:
显微注射器,猪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
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酶具有专一性
(2)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猪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等量的A、B、C三组, .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
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提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
(3)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 。
② 。
③若A、B、C三组都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分别用等量的
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C组不进行处理
若A、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若B、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