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使用表格采集数据 课件(共15张PPT)-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信息技术》西南大学出版社(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使用表格采集数据 课件(共15张PPT)-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信息技术》西南大学出版社(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信息科技》
4 年级下册
数据采集
第二单元
第5课
使用表格采集数据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新知学习
项目探究
目录
学习目标
知道表格的定义及功能用途,并能够准确判断表格的结构。
能够根据具体的数据采集任务,合理设计并制作表格。
积极探索利用协作平台(如在线表格)开展多人协作的表格数据采集工作。
确保表格数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保护表格中涉及隐私信息的数据。
篮球比赛中,计分员不仅要采集得分数据,还要采集犯规次数、出场时间等数据。当同时采集多种数据时,表格是一种较为适合的工具。
球员犯规次数多了,一般会怎样处理呢?
达到犯规次数了,球员会被 罚下场哟。
会有一个专门的表格记录每个球员的犯规次数。
情境引入
表格是一种以行和列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工具,它由一系列单元格组成,在每个单元格内可以填入文字、数字、图形或其他类型的数据。表格通常用行表示记录,用列表示特征,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个表格中,比较容易查找、比较和分析。
新知学习——认识表格
如表5-1所示为某篮球比赛数据记录表。下面以表5-1为例,介绍表格的组成元素。表格一般包括表序、表题、表头、表体、单元格、列、行等。
“表序”是指当前表格在这个文件的所有表格中的排序序号,比如“表 5-1”表示此表是本教材第 5课第 1个表格;“表题”是指表的标题;“表头”是指表格顶部的一行或几行,如表5-1中的号码、队员姓名等;“表体”是指表格的中间部分,包含各行各列数据;
新知学习——认识表格
表序
表题
表头
“单元格”指的是表格中最小的矩形区域,用来存放数据;“列”指的是垂直方向的一组单元格,一般具有相同的特征;“行”指的是水平方向的一组单元格,一般代表一组记录。
使用表格时,先要了解表格中要填写的数据,然后添加表格标题和表头,接着将数据填入每个单元格中。
新知学习——使用表格
当需要采集的数据种类较多时,类似计分器这种简单设备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表格是一种比较好的数据采集工具,可以同时采集并记录多种数据,并且让结果一目了然。设计并制作这种表格对于数据采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制作表格的工具很多,制作表格的方法也很简单。下面我们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设计并制作一个队员犯规次数统计表。
项目探究——制作表格
新建一个文档。
点击“插入”,在其中找到“表格”选项。思考表格的行数和列数,至少要有两列,行数则没有限制。
输入列数为2,行数为5,点击插入表格。
输入表头,第一列表头为“队员”,第二列表头为“犯规次数”。
提示:表格的形式千变万化,但要包含表题、表头和单元格。
项目探究——制作表格
输入表格标题“队员犯规次数统计表”。
依次填写队员号码。
根据比赛情况,在相应的单元格里输入队员的犯规次数,如表5-2所示。
操作练习——做一做
四人一组,开展一场“石头剪子布”的比赛,其中两人为参赛队员,一人为裁判员兼任计分员,一人为犯规记录员。比赛过程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特别需要加上犯规惩罚的规则,在比赛中,双方应同时出拳,晚出的一方视为犯规,犯规次数超过2次后,每再犯规一次,罚减1分。
1.裁判员宣布比赛规则
采用11局6胜制,先积6分者为胜者。
2.确定赛制
若判定犯规,由犯规计录员记录,在队员犯规次数超过2次后,犯规记录员则提醒该队员,继续犯规将罚分。
3.开始比赛,队员出拳,裁判判定
操作练习——做一做
4.计分员使用文件处理软件设计并制作的计分统计表,统计双方比赛得分。每局赢的一方加1分,输的一方不加分,犯规次数超过2次后每犯规一次减1分,平局不计分。
5.根据统计表的计分情况,当某方的得分达到6分时,裁判宣布该方同学为胜者。
操作练习——想一想
2. 设计一个采集多种数据的表格,评一评谁的表格设计得更合理,并说一说该表格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
1.比赛中,除了犯规数据,还有哪些比赛数据需要采集?如何采集?如何用一张表同时采集多个数据?
拓展阅读——在线表格
在线表格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访问和编辑的电子表格,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在一个表格中查看或者编辑,实现实时协作。用户之间可以看到对方编辑的内容,便于及时沟通和反馈。在多人同时采集数据时,可以将在线表格共享,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等级,实现一部分人只能访问不能编辑,另一部分人能够同时访问和编辑。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采集数据,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沟通成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