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信息科技》
4 年级下册
数据应用
第4单元
新闻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在新闻中会听到如人口普查、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报道,这些报道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数据,但仅凭语言的描述,我们很难建立起直观的认知,比如人口普查的意义,以及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在治沙过程中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如何对干湿地区进行分类;乡村振兴中数据的应用,以及消费数据的统计等。这些都与数据密不可分,让我们一起在新闻中读懂数据,在数据中深刻理解新闻内容。
第10课
简单数据统计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新知学习
项目探究
目录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数据统计的定义,并了解数据统计的各种方法;
能够按照提示步骤实现数据统计,简单模拟人口普查的过程;
能够借助表格工具,在完成数据统计过程中明白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情境引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 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个家庭平均不足3人。
我 家 有 爸爸 、妈妈、哥哥和我,共四口人。
这说明有的家庭可能就只有两口人,或者更少。
采集家庭数据、对家庭人口排序、预测未来人均收入、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等操作,就是数据统计。数据统计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规律,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新知学习——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一般指的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数据的特征、趋势和规律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相比,数据统计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统计学方法,通过数学定理和推理对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和推断。
图10-1 2023年新增专项债投向领域分布
统计不是简单地加减运算,而是通过一些复杂的数据知识对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和推断。
类似人口普查这类大型数据的统计,是十分复杂且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一项大工程。数据统计的流程很复杂,简单来说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新知学习——如何实现数据统计
1.要确定统计的目的,如人口普查,就要回答一些人们关心的人口问题,为未来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2. 要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一般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线上一般通过网上填写各类电子表格,线下则通过工作人员实地挨家挨户的现实走访。
3.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处理其中一些不合格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4.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解释数据之间的关系。
5.要对数据进行说明,通过制作可视化图表和撰写报告,向相关人员说明数据的意义和结论。
项目探究——模拟人口普查
以班级同学为调查对象,做一个模拟人口普查。调查同学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并计算全班每个家庭孩子数量的平均值。
模拟人口调查的过程如下:
1. 打开电子表格,依次输入表头:学号、姓名、性别、家中孩子数量。
2. 按照班级学号顺序,依次输入同学学号、姓名、性别以及家中孩子数量。
3.输入完成后,选择“孩子数量”那一列,点击“公式”,选择并点击“自动求和”按钮,可计算全班所有家庭的孩子总数;选择“自动求和”旁的下拉菜单,选择并点击“平均值”,可计算全班家庭孩子数量的平
均值,如表10-1所示。
学号 姓名 性别 家中孩子数量
1 张明 男 1
2 李丽 女 2
3 王静 男 2
4 任欣 女 1
5 赵军 男 1
6 钱童 女 3
7 孙明月 男 2
8 郑好 男 1
9 彭宇 男 1
10 周林 女 1
1.5
表10-1 模拟人口普查表
提示:计算总数和平均值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统计手段。
操作练习——练一练
让我们发起一个“一周走步”的调查分析。发起调查分析的过程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查看过去一周内妈妈每天微信步数值。
2.建立表格,将数据输入表格。
3.计算一周内总的步数值。
4.计算每天的平均步数。
大家可以互相比较各自一周的总步数和每日平均步数,也可以将班级所有人的步数相加,计算班级同学每周总的走步数,并计算班级同学每天的平均步数。
操作练习——做一做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这次公报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将2020年 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布。公报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出发,清晰地绘制了中国近10年人口发展的“全景图谱”。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更长远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数据支撑。
拓展阅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图10-2 广西省自主填报户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