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19: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第四课,对应课标核心概念“10.1地球系统(天气与气候)”的第二点“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
聚焦部分,让学生利用对雨的感性认识来判断雨势大小。探索部分,引导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习制作简易雨量器,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地测量,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方法,认识降水量的等级划分。研讨部分,通过思考如何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理解雪、冰雹等也是降水,可以通过将雪或冰雹融化为水的方法测量降水量,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拓展部分,通过不同级别的暴雨预警,理解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雨雪现象熟悉,好奇心强,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对“水层深度”的抽象概念理解有困难,对单位“毫米”的实际感知较弱。通过制作简易雨量器和直观的模拟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测量规范(放置位置、读数方法)和持续观察方面需要教师细致的指导和督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单位是毫米。了解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知道24小时降水量有不同的等级,并初步了解暴雨预警信号的含义与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与实地测量数据的对比,体会科学测量的方法和意义。理解雨量器的制作原理及其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能根据测量结果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
探究实践:能够利用透明直筒容器制作简易雨量器。能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进行测量并记录降水量。能在下雨时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进行实地测量,并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态度责任: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测量态度。激发观察天气、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建立根据天气信息调整行为、注意安全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水量。
【材料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不同规格的透明直筒容器、尺子、喷壶、水桶、大盆、雨量器标准图。
小组:透明塑料瓶、剪刀、胶带、直尺、笔、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雨有多大?
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觉得视频中的是小雨、中雨还是大雨?你是怎么判断的?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描述,如雨点大小、声音、地面水花、积水快慢等。
2.问题提出:大家的感觉很有用,但要准确知道一场雨到底有多大,光靠感觉是不够的,科学家和气象工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精确测量雨的大小呢?引出本节课主题——测量降水量。
3.揭示概念: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直观感受出发,引发认知冲突,主观感受vs客观测量,激发探究兴趣。
二、探索:制作雨量器与模拟实验
1.活动一:制作简易雨量器。
讨论需求:要测量落在地面上的水层深度,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特点(直筒、平底、有刻度、透明以便观察水位)。
展示原理:出示标准雨量器图片或实物,简要说明其结构特点(直筒、漏斗、储水瓶等,简化说明其核心是测量水层深度)。
观看制作简易雨量器的实验指导视频,总结要点后,分小组制作简易雨量器并展示。
2.活动二:模拟降雨实验。
观看模拟降雨实验的指导视频。
强调规范:雨量器放平、放稳。喷壶高度和喷洒方式尽量一致。喷完后待水面平静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水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记录时,单位是毫米。
选择不同口径雨量器的小组合作,共享统一洒水,完成模拟降雨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汇总不同小组的记录单,思考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口径大小的关系。学生通过发现比较,认识到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口径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3.活动三:实地测量并确定降水量等级。
学生在课后选择家附近一个平坦、开阔、远离建筑物和树木遮挡的地方用自制雨量器测量一场雨的降雨量,记录在表中。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等级。查询气象台对这场雨降雨等级的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亲手制作雨量器,理解其测量原理。模拟实验提供安全、可控的环境进行多次测量练习,掌握测量步骤和规范,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测量习惯。多次测量有助于初步理解数据的波动性。将课堂探究延伸到真实环境,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研讨:
1.提问: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遮挡物的地方。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2.提问: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
观看视频介绍,预设:将雪融化成水后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深化对测量规范的理解,解决测量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概念(水层深度)迁移解决降雪测量的难题,体现科学方法的通用性。
四、拓展:暴雨预警等级
1.观看关于暴雨预警等级介绍的视频,了解降雨对于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固对降水量等级的认识,特别是暴雨预警的级别划分,强化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板书设计(生成)】
测量降水量
降水量: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
【学生记录单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