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
2.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草地 B.煤炭 C.冶金 D.稻米
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 B.河水 C.生物 D.铜矿
4.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
A.植树造林,治理沙漠 B.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D.人工降水,改造局部地区气候
5.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一定是( )
A.沼泽水 B.湖水 C.地下水 D.河水
6.以下关于海上石油泄露清污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近海和渔场周围可以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解
B.大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
C.大洋中的原油泄露通常让其自然分解
D.若风浪较大,可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
7.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
8.下列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A.海水淡化 B.修筑水库 C.开渠引水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9.关于海洋环境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C.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就有可能产生海洋污染
D.沿海核电站的正常运转,不会产生任何形式的海洋污染
10.目前世界上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不是由于( )
A.世界上淡水资源总量不足
B.全球气温趋升,蒸发量大,江河径流下降
C.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活用水增加
D.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11.人类目前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 )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
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江河水、地下水、湖泊水
D.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j湖水
请回答12-13题:若大气降水是100%,20年前渗入某地区的地下水和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0%和28%。
12.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 B.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
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 D.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
13.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A.地区内空气中粉尘增加 B.地区内的植物蒸腾量减少
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 D.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下降
14.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最主要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植树造林 C.跨流域调水 D.人工降雨
请回答15-16题:读表2
表2 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
项 目
甲
乙
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70
20
生产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540
1 750
农田灌溉用水量(立方米/亩·年)
446
1 352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570
4 000
15.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
A.甲地水资源短缺 B.乙地水资源丰富
C.甲地水资源利用率低 D.乙地生产用水量高
16.乙省(自治区)应该( )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 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
17.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化害为利,人类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扩大耕地面积,过量抽取地下水
B.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面积植树造林,合理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D.对地表径流和水汽输送施加影响
二、综合题
18.材料分析题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素。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6亿,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的为用水紧张的国家,届时我国将进入用水紧张时期。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与分析,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每年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4000万人。同时,水资源短缺也使得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每年农田受旱面积2—6亿亩。
与此同时,我国用水效率不高,普遍存在着用水浪费现象,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也增加了污水排放量,加重了水体污染。
请根据已学的水资源知识,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如何缓解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C 5.D 6.C 7.D 8.D 9.D 10.B 11.B 12.D 13.C 14.A 15.D 16.C 17.C??????
二、综合题
18.自然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需水总量增加;浪费严重;污染等方案:1.跨流域调水? 2.修建水库? 3.节约水资源? 4.污水处理? 5.合理调配水资源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习题
单项选择题
2001年以来,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km。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染问题,就要损失用水4000多万米3。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染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依据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此次调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②引珠江水进入东北;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开挖入海新河;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①③ B.②⑤⑥ C.③⑤ D.①④⑥
2.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污水 ③生活垃圾 ④家庭炉灶 ⑤水土流失 ⑥酸雨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3.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①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⑤造成气候干旱。
A.①③ B.①② C.④⑤ D.③⑤
4.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水资源和水平衡原理的合理措施是( )
A.扩大灌溉面积,大量抽取地下水 B.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面积植树造林 D.大范围实施人工降雨
以色列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就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果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5-6题。
5.限制以色列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水源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6.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是( )
A.改善自然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滴灌技术
C.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作物产量 D.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我国西北地区有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用以发展灌溉农业。据此完成7-8题。
7.坎儿井工程直接利用的水源是(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淡水湖泊水 D.地下水
8.解决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所需的水源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大挖机井、充分利用地下水 B.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化
C.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增雨
9.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结合表完成10-12题。
广州地区
北京、天津地区
日本东京地区
水价(人民币元/吨)
0.3
1.6
14
有效利用率(%)
33
52
87
10.该表格说明了( )
A.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B.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11.我国北方地区水价高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12.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违背的是 ( )
A.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B.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
1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
A.海洋水、冰川???????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大气水???? ? D.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14.目前世界上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不是由于( )
A.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不均 B.全球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减少
C.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活用水增加 D.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15.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极其贫乏地区之一。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出现过量开采地下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表水污染严重;②径流量少;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④河流径流中含沙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为防止水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华北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的管理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夏秋少,冬春多 D.春夏多,秋冬少
19.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钢铁 B.电灯 C.煤炭 D.水稻
20.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是( )
A.种类有限,但数量较大 B.人均占有量多,种类也很多
C.数量不大,存在资源危机 D.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不足
21.关于可再生资源的性质和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
B.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C.用一些就少一些
D.无论采取何种利用方式,都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2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小麦 B.河水 C.石油 D.汽车
23.关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性质和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
B.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C.应该注意保护和培育
D.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循环使用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向外争取——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内部挖潜——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
2.A【解析】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酸雨;③是固体废弃物占用和污染土地;④污染大气环境;⑤破坏生态。
3.B【解析】使本来可用水资源变成不能使用的(水质型缺水),同时劣质水体会危害人类健康。③④⑤并非水污染带的。
4.C【解析】扩大灌溉要考虑水资源数量,大量抽取地下水易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及地面沉降;大面积排干湖沼,会破坏湿地环境,导致循环水量减少;大范围人工降雨要考虑可能性。
5.A【解析】以色列降水少且分配不均匀,所以水源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6.B【解析】高科技是以色列农业的招牌,滴灌技术是解决最大难题(缺水)的最有效途径。
7.D【解析】开挖地下渠道引用地下水,可减少沿途蒸发损耗。
8.C【解析】结合当地气候干旱的特点,发展节水农业,最现实有效。
9.C【解析】注意题中“季节”变化的要求,兴修水库可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
10.C【解析】表中数据说明了水价与有效利用率的关系,由于水价同有效利用率成正比,故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11.B【解析】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总量不足,这是北方水价比南方高的主要原因。
12.D【解析】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耗费的能源和资源多,利用率低,不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方针。
13.B【解析】注意题中的“比较容易利用”,很容易确认B选项。
14.B【解析】ACD均是水紧张的原因;全球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总体不一定减少(因地而异)。
15.C【解析】目前人类能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就是地表径流,即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改变水的时空分配,化害为利。
16.C【解析】时空分布不均是华北水紧张主因,径流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尤显紧张,进而出现开采地下水过量。①④并非主要原因。
17.D【解析】四项措施对华北地区防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均是可取措施。
18.B【解析】我国水资源空间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时间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19.C 20.D 21.B 22.C 23.B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本节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
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投影片)
讲授提纲
一、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的利用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
1.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2.季节分配状况及其成因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影响
四、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2.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自然资源
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提问: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的自然资源)
提问: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承转:那么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下面就来看水资源。
提问: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提问: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什么?(属可再生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课堂活动: (1)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水?哪个部门用水量最大?(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用水量的80%)
(2)我国都有哪些淡水资源?其中以哪种水资源最重要?(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积雪融水等等,其中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占80%)
提问: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读图练习:读“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图”(展示投影片)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径流量大的河流有哪几条?(长江、珠江、黑龙江)
(2)比较我国内外流区河流径流量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内流区径流量比外流区小得多)
(3)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4)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板书]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讲解: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水量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河流的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小结: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分析课本第7页“中国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路线示意图。思考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l.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
[计算练习]计算课本第69页“做一做”这三道题,然后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
学生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