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09: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以“核心素养”为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学工作将紧密围绕中考要求,在完成新课教学的同时,系统性地开展一轮复习,旨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强化综合应用能力与应试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中考竞争力。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缓解焦虑情绪,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赢。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九年级X班,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学情呈现以下特点:
知识层面:学生已基本完成初中前两年的知识积累,但存在明显的“知识遗忘”和“体系零散”问题。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作文素材等需系统梳理和巩固。
能力层面:学生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需要的是知识的深化、拓展和高分技巧的锤炼。
中等生:知识掌握不牢,阅读理解和作文立意方面存在瓶颈,是提分的关键群体,需要方法指导和针对性训练。
后进生:基础薄弱,存在畏难情绪,学习习惯有待改善,需要重树信心,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过关。
心理层面:普遍存在对中考的焦虑感和紧迫感。部分学生目标明确、动力十足,部分学生则感到迷茫和压力过大。教学需兼顾心理疏导和动力激励。
三、教学目标
(一)新课教学目标
1.完成九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任务,掌握生字词、文学文化常识。
2.深度研读诗歌、议论性文章、小说、文言文等,着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
3.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领,能够围绕论点选择论据,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
(二)中考复习目标(一轮复习)
1.基础知识:系统梳理、巩固并熟练运用初中阶段的字词、病句、成语、标点、语法等知识。
2.古诗文:完成课内古诗文的全面复习,强化理解性默写、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内容赏析等能力。
3.现代文阅读:整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和规范的语言表述。
4.写作:进行记叙文升级训练和议论文专题训练,积累并灵活运用素材,提升审题、立意、构思速度。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和人生规划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双线并行:新课+一轮复习)
使用教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周课时:6-7课时/周
总时长:2025年9月至2026年1月(共约21周)
时间阶段 核心任务 教学内容详情 复习配套内容 活动与检测
第1-4周 (9月) 新课教学(第一、二单元) 活动探究(诗歌)、议论性文章。重点学习诗歌意象鉴赏、议论文论点论据 一轮复习启动:1.每日一练:中考必背古诗词默写。2. 每周一专题:字音字形、成语运用。 举办“诗歌创作与朗诵会”;第一次月考(含暑期复习内容)。
第5-8周(10月) 新课教学(第三、四单元) 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重点分析人物、环境,理解文言名篇思想。 复习深化:1.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上-八下)。2.病句修改专题训练。 期中复习备考;“我看小说人物”读书报告会。
第9-10周(11月初) 期中复习考试 阶段性综合复习:梳理前四单元新课内容,整合1-8周的基础复习专题。 进行期中考试,范围包括新课内容和已复习的基础、古诗文部分。 试卷讲评与学情深度分析,制定个性化提分方案。
第11-14周(11月-12月) 新课结束+阅读复习 完成第五、六单元教学(《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训练。2.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训练。 限时阅读训练周;第二次月考(侧重阅读)
第15-18周(12月-1月) 写作专题复习+综合巩固 新课全部结束,进入全面总复习阶段。 写作专题突破:1.记叙文审题立意、素材升格训练。2.议论文结构框架、论证方法训练。 综合模拟:开始做历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作文素材积累大赛;每周一套综合模拟卷。
第19-21周(1月) 期末复习考试 期末总攻坚: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模拟考试,真题演练,回归基础,调整应试心态和策略。 期末考试**(暨一模模拟考试);试卷讲评,寒假复习计划布置。
名著阅读:本学期必读《艾青诗选》、《水浒传》。将采用“专题导读+任务驱动”的方式,穿插在每周的教学中,并纳入考试范围。
五、教学与复习策略
1.双线教学,有机结合:新课教学时,注重与中考考点的链接,做到“讲练结合”。用新课带复习,用复习巩固新课。
2.分层教学,精准施策:设计A、B、C三层作业和辅导内容。对优生增加拓展提升题;对中等生强化方法指导;对后进生狠抓基础过关和信心建立。
3.专题突破,构建体系:一轮复习采用“专题化”模式,如“文言文专题”、“说明文专题”、“作文立意专题”等,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数据驱动,精准备考:充分利用每次考试的數據,进行精细化分析,找出班级和个人的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重点,实现精准教学。
5.心理辅导,激发动力:通过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加强学生心理疏导,缓解压力,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
六、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背诵默写、作文、单元测验、名著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等。
终结性评价(60%):包括两次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