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2 09: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重点)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出色的运用技巧,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难点)
情感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小说情节提问1: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然后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可是于勒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总之因于勒的贫富而发生变化。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期待一破灭(心理)
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一结局(技巧)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教学备注】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于勒形象】一、快速阅读全文,画出表现于勒形象的句子。二、提问2: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1)
第12-16节,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2)
第20节,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于勒的信中有什么破绽?)(3)
第67节,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4)
第93-97节,“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三、提问3: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于勒虽然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并且不愿家人为他担心脉脉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纵观于勒的人生,他经历了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唾弃,海外的漂泊,其中既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从这方面看,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小说的故事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他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菲利普形象】提问4: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的亲兄弟。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于勒无钱—骂—赶走于勒发财—赞—盼望于勒落魄—骂—不认提问5: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不同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又有哪些作用?只认金钱不认亲兄弟——可恶,金钱至上——可鄙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提问6: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示例:①“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②“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③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分析“我”的形象】提问7:“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确定主人公】提问8: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这篇小说虽然题目为《我的叔叔于勒》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事实上却重在表现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并且是通过菲利普夫妇来揭示文章主题的,所以说菲利普夫妇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目标导学三:探究小说主旨提问9: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1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学法指导‖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教师提示‖本文反映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学生可能理解的不是很全面,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些介绍。‖学法指导‖:如何确定小说的主人公?首先确定整个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然后在整个故事中找到一条叙事线索,在这条叙事线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或者是说通过作者的描写着墨最多的(正侧面描写均可),并且最重要的是符合中心思想的任务就是主人公了。如何把握小说主旨?1.揣摩文眼信息。2感知艺术形象。3.把握情感线索、4.体悟创作意图。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
小说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变化来安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刻画人物的,所以,本课的教学就从“变”字入手,于勒的个人命运变了,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也变了,在“变”中探讨文章的主旨,在变中品评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环节很紧凑,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不足之处:1.这篇小说环境描写不多,但很耐人寻味,教学时应该考虑让学生去分析。2.在这篇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很有特色,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