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 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难点)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重点)
情感目标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2.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环境描写4.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到了初三,都觉得自己长大了。的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的身高超过了父母、老师,但你的心理“长大”了吗?能否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使他痛苦也令他长大。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今天我们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小说情节
一、初读文本,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少年杜小康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情节: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二、再读文本,梳理具体情节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结局:与鸭共成长
【教学备注】‖学法指导‖如何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留意情节中的矛盾冲突。留意故事情节中的细节。熟悉情节方面的表现手法。‖教师提示‖
在以前学过的小说中,也曾经让学生梳理过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物情感变化一、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出了“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并把文中所有的“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读作“我”,把“杜雍和”读作“爸爸”或是“父亲”。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读你画出的语句。读了之后,要把你们真实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学生有感情
地诵读语句并分析,教师总结:(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1)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分析:这是杜小康对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分析:面对眼前无边无际的芦苇地,杜小康产生了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
3)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分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被沉重的孤独感所替代。他们生活贫乏、空虚,害怕孤独,可又无法逃避。(4)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分析:杜小康和他的父亲已经学会适应现实环境,面对孤独。(5)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分析:杜小康经过了风雨的考验,在困境中磨炼了自己,终于敢于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风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了。教师小结:在整个放鸭的过程中,杜小康经历了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的过程,这其实也就是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二、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文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示例: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并能在困难中成长,越磨炼越坚强的孩子。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他是一个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委屈不怨尤,遭到挫折不颓唐,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的坚强的孩子。目标导学三:赏析景物描写一、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作用。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语句,并用情朗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如芦苇荡、放鸭图、孤独的杜小康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这些更增添了杜小康对家乡生活的留恋。表现了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2)黄昏时的炊烟和河面的热气,单调、虚无,更增添了孤寂的感受。(3)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感,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这一切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而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炼。(4)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是对杜小康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二、鸭群是杜小康的最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杜小康失学后,去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安慰;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牧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在“鸭下蛋了!”的惊喜中。目标导学四:感悟人物成长一、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1)失去交流的环境。离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校和同
学,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2)失去了人
文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和人群,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3)对自然环境的恐惧。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强大的压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4)对前途的恐惧。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生活的茫然,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二、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 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与提示。三、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学法指导‖: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2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3
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
5暗示社会环境
6深化主题怎样分析小说题目的含义?小说题目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线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其他的象征意。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
住段时间后:不再恐慌
之
雨后天晴时:坚强
旅
成
熟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放手发动学生,注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2.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感悟、去思索,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足之处:文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杜小康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肯定能给学生带去很多的启示,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