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时,质量保持不变 B.铁生锈时,固体质量增加
C.蜡烛燃烧后,长度变短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减轻
2.充分加热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g B.(a-b-c)g C.(a+b-c)g D.(a-b+c)g
3.今有化学反应A + B = C +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B.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若A和B各取2 g使其反应,则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 g
D.若A和B各取2 g恰好完全反应,则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 g
4.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60 g B.80 g C.90 g D.120 g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则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镁、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是22︰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6H12O6 B.C3H6 C.C2H2 D.C2H5OH
7.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将25 g甲物质,5 g乙物质,10 g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 g甲,21 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 )
A.40 g B.20 g C.11 g D.9 g
二.填空题
9.在化学反应中,由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 必然相等。
10.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 g。 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铁钉、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 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 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 ,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A、B 7.D 8.D
二.填空题
9.答案: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0.(1)> (2)< (3)= (4)在密闭的体系中实验。
点拨:题中的三个实验,分别是有气体生成、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及溶液中既无气体参加也无气体生成的反应。实验数据表面上所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实验(1)仅测定反应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实验(2)测定的是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它们都忽略了气体的质量。实验(3)中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其数据真实地体现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
A.18 g B.7 g C.8 g D. 6 g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
A.镁的质量2 g, 氧气质量3 g克,氧化镁质量5 g
B.镁的质量3 g, 氧气质量2 g克,氧化镁质量5 g
C.镁的质量1 g, 氧气质量4 g克,氧化镁质量5 g
D.镁的质量4 g, 氧气质量1 g克,氧化镁质量5 g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
C.一定量的水与其全部蒸发后所得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6.在化学反应A+2B=C中,1.5 g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 g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3 g B.9.5 g C.8 g D.4 g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
A.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难以判断
8.某物质R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有关R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一定含C、H、O元素 D.一定含C、O元素,可能含H元素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100 g酒精和100 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于200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二.填空题
10.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还可能含有 元素。
11.若24.5g氯酸钾与3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7.9g,则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同时生成 g氯化钾。
12.将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后,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和原来相比 (填:增大、减少、不变,下同),二氧化锰所占的质量分数和原来相比 。
13.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里,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白磷置于细沙上,目的是 。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C 7.B 8.B 9.B
二.填空题
10.答案:碳,氧 点拨:产物只有CO2,可知某物质中含有碳元素,而氧元素可能是该物质本身含有的元素,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提供的。
11.答案:9.6g;14.9g
12.答案:不变;增大
13.隔热、防止白磷燃烧炸裂锥形瓶底部;防止热的锥形瓶烫坏托盘,使称量不准。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那么反应物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两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淡蓝色沉淀产生。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原子的数目不变
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质量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2: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27张PPT。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改变?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活动与探究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溶液的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活动与探究:现象①: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铜)
②:溶液由蓝变为浅绿色(硫酸亚铁)
③: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 动动脑 1673年的一天,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皱着眉头在牛津实验室里沉思着。他在探索着燃烧的秘密。
波义耳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铜片放在玻璃瓶里,称了一下重量,然后,把它放在炉子上猛烈地加热、煅烧。这时,原来闪耀着紫红色光辉的铜片,渐渐地蒙上一层暗灰色的东西,最后,以至变成了黑色的渣滓。烧完后,他再去一称,咦,铜片竟然变重了! 接着,波义耳又拿了铅、锡、铁和银来进行同样的煅烧,结果还是一样——金属变重了。 金属+火素=灰烬史实在线 1703年,德国哈勒大学医学教授施塔尔,也开始注意燃烧现象。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波义耳的见解。 “木炭、蜡烛、油、磷、硫磺之所以能够燃烧,是由于在木头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要素’,——‘燃素’。当一个东西燃烧的时候,其中的燃素便分离出来,而且所有的燃烧现象——热、光、火焰——都是因为燃素逸出,燃烧后,燃素跑掉了。 金属-燃素=灰烬 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为了用事实来批驳波义耳的理论,重新做了波义耳关于金属在加热后重量增加的实验。 他把金属放在一只曲颈甑里,把曲颈甑的瓶口封闭起来,然后连曲颈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好重量。接着,就拿去进行加热。等加热完毕,曲颈甑里的金属表面已经蒙上了一层渣滓。把曲颈甑冷却,仍旧密闭着瓶口(不打开塞子!)放在天平上称量。这样,前后称得的重量完全一样。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金属+氧气=灰烬(金属氧化物) 1789年,拉瓦锡出版了他的名著《化学概论》。在《化学概论》里,拉瓦锡批判了燃素学说,他自己的燃烧理论,归纳成这样四点:
1、燃烧时放出光和热;
2、物质只在氧气中燃烧;
3、氧气在燃烧时被消耗;燃烧物在燃烧后所增加的重量,等于所消耗的氧气的重量;
4、燃烧后,燃烧物往往变成酸性氧化物,而金属则变为残渣。大量都实验证了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性。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呢?反思评价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活动与探究: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反应①烧杯中产生大量气体
②天平指针向右偏移活动与探究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1、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2、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原因?3、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浮力增加,天平依然不平!指针偏向砝码一端(天平右端) 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活动探究:
3.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结果质量总和变小!你会解释吗?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盛的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分 子原 子新分子OOHHHHH2O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 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气候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变化原子种类没有改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小结:五不变:
宏观:质量、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课件21张PPT。质量守恒定律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什么?往往伴随产生什么现象?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割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形成 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还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 你猜得着吗?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的现象,讨论实验结果:让我们用实验和智慧来求证吧!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小结: 铁+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铁钉表面变成红色,溶液颜色变浅称量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各物质生成 3. 2g水加热后变成2g水蒸气,这个过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 ××1. 1g氢气与10g氧气反应,其中有2g氧气未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9g必须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但其他量如体积不一定守恒实验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3 HCl CaCl2 CO2 H2O演示实验: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演示实验 小结 m1 > m2
有盖时(密闭容器内) m1 = m2
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无色气泡。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无盖时(开放容器内)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讨论实验1小结在开放容器中 m1 > m2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点燃练一练 判断对错: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 )×2.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质量增加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 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 各种物质,如气体等。4.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想一想:分 子原 子新分子OOHHHHH2O探究
思考 从化学反应本质出发,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 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可运用定律:2、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 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3
0.483、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C、HO课件9张PPT。化学中的定量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比铁丝还重,这一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3)反应A+B 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3gA + B C + D2 g 5g 4g(2)“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说,他发功 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此说法对否?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例1、在化学反应A +B = C 中,10克A物质恰好与8克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
A、 8克 B、18克 C、10克 D、无法确定
例2、将27.5克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
A、9.6克 B、12.6克 C、6.6克 D、14.9克BA27.5g17.9g=+氧气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3、O2+2SO2=2X, X的化学式为____ SO3 例4、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做氧源,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您认为X的化学式为____O2NO例1 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质的质量小。
C.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BC例2 将agH2和bgO2通入真空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量为( )。
A. 18(a+b)g
B. 34g
C.(a+b)g
D. 无法确定C12 : 32 : 44质量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粒子个数比质量比反应物:S、O2。生成物:SO2。条件:点燃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32 :16×2 :32+16×232 : 32 : 641 : 1 : 1 练习:已知24g碳与6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88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g碳和6g氧气生成12g二氧化碳
6g碳和4g氧气生成10g二氧化碳
11g碳和11g氧气生成22g二氧化碳
6g碳和16g氧气生成22g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是按照一定质量比进行的。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了氧化锡,但容器和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并没有改变。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罗蒙诺索夫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他的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结论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都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直到1908年德国化学家郎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科学家们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