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22: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测量物体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测量物体体积的常用仪器,如量筒、刻度尺等;明确体积的常用单位,包括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以及毫升(mL)、升(L),并知道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学会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不同状态物体(固体、液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经历测量物体体积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测量体积的仪器,掌握体积单位;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测量固体(规则与不规则)和液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理解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原理;正确读取量筒读数,尤其是凹液面最低处的读数 。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测量物体体积的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不同形状的规则固体(长方体木块、正方体铁块等)、不规则固体(石块、土豆等);各种量程的量筒、量杯、刻度尺、滴管、细线;水、沙子、食用油等液体;注射器、橡皮帽。
2.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套与教师准备类似的实验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与提问: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个空杯子,以及一块石头。提问学生:如果把石头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引出物体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需要知道物体体积的例子,如购买冰箱时要考虑冰箱的体积能否适应厨房空间;给汽车加油时,油的体积决定了加油量等,激发学生对测量物体体积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测量物体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
认识工具:展示刻度尺,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测量时要将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等。
测量操作:让学生分组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将测量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记录数据。
计算体积: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计算结果。
2.测量液体的体积
认识量筒:展示量筒,介绍量筒的构造,包括刻度线、单位(毫升,mL)、量程、分度值等;强调量筒是专门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使用方法:教师演示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的正确方法: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向量筒中缓慢倒入水,接近所需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添加;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用量筒测量一定量水的体积,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量筒未放平、读数时视线不正确等。
思考讨论:提出问题:将同一杯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水的形状改变了,水的体积改变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其体积不随容器形状的改变而改变的结论。
3.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出方法:展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块,提问学生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当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不规则固体的长、宽、高时,可以采用排水法。
原理讲解: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原理:将不规则固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就等于该固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教师演示排水法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步骤: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用细线系住石块,缓慢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V=V2-V1。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如土豆、小石块等)体积的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让水溅出量筒,以及正确读取量筒的读数。
交流汇报: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拓展延伸
1.测量气体的体积:简单介绍测量气体体积的方法,如使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气体,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出口,通过观察注射器活塞的位置来读取气体的体积;或者利用排水集气法测量不溶于水的气体体积等。
2.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测量物体体积的知识,如建筑工程中计算混凝土的用量、化学实验中配制溶液时需要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等,进一步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物体体积的概念、测量物体体积的常用仪器和方法(规则固体用刻度尺测量计算,液体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单位及其换算等。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如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对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等。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测量物体体积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实践作业:回家后,选择家中的一个不规则物体,如苹果、橘子等,用排水法测量它的体积,并将测量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读取量筒读数时仍存在困难,对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读数的指导,增加相关练习;对于排水法原理的讲解,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