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以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汉语的基本规律,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能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审美创造,如创作诗歌、散文等,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不够成熟。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词语和句子,但在阅读复杂文本、进行逻辑推理和书面表达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教学重点。第一单元以“自然美景” 为主题,收录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第二单元围绕 “亲情” 展开,通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等文章,让学生体会亲情的温暖。第三单元聚焦 “成长记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带领学生回顾成长历程。第四单元以 “人物精神” 为核心,学习白求恩、朱德母亲等人物的高尚品质。第五单元是活动 探究单元,围绕 “人与动物的关系” 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第六单元以 “想象世界” 为主题,收录了《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等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还安排了写作、阅读综合实践、专题学习活动、整本书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
(2025年9 月1 日—2026 年1 月20 日,共20周)
教学周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授课学时 教学重难点
第 1 周 9 月 1 日 - 9 月 7 日 第一单元阅读 1《春》 4 重点: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 2 周 9 月 8 日 - 9 月 14 日 第一单元阅读 2《济南的冬天》 4 重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 3 周 9 月 15 日 - 9 月 21 日 第一单元阅读 3*《雨的四季》、阅读综合实践 4 重点:欣赏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提高阅读分析能力。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第 4 周 9 月 22 日 - 9 月 28 日 第一单元阅读 4 古代诗歌四首、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4 重点:背诵并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难点: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表达。
第 5 周 9 月 29 日 - 10 月 5 日 第二单元阅读 5《秋天的怀念》 4 重点:体会母爱的深沉与伟大,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第 6 周 10 月 6 日 - 10 月 12 日 第二单元阅读 6《散步》 4 重点: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睦,体会亲情的可贵;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第 7 周 10 月 13 日 - 10 月 19 日 第二单元阅读 7 * 散文诗二首、阅读综合实践 4 重点: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难点:体会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第 8 周 10 月 20 日 - 10 月 26 日 第二单元阅读 8《世说新语》二则、写作 “学会记事” 4 重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记事的要素和方法。难点:翻译文言文;将事情写得具体、生动。
第 9 周 10 月 27 日 - 11 月 2 日 第二单元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第三单元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 重点:开展专题活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理解文章的主题。难点:组织好专题活动;理解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 10 周 11 月 3 日 - 11 月 9 日 第三单元阅读 10《往事依依》 4 重点: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悟;学习抒情的表达方式。难点: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第 11 周 11 月 10 日 - 11 月 16 日 第三单元阅读 11*《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综合实践 4 重点: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海伦 凯勒的影响,体会师生情谊;提高阅读感悟能力。难点:理解文章中生命成长的意义。
第 12 周 11 月 17 日 - 11 月 23 日 第三单元阅读 12《论语》十二章、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4 重点:背诵并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含义,积累名言警句;掌握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难点: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方法突出中心。
第 13 周 11 月 24 日 - 11 月 30 日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等) 4 重点: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背诵课外古诗词,理解其含义。难点:体会《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第 14 周 12 月 1 日 - 12 月 7 日 第四单元阅读 13《纪念白求恩》 4 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难点:理解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第 15 周 12 月 8 日 - 12 月 14 日 第四单元阅读 14《回忆我的母亲》 4 重点:体会母亲勤劳善良、朴实无私的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学习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第 16 周 12 月 15 日 - 12 月 21 日 第四单元阅读 15*《梅岭三章》、阅读综合实践 4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感受诗人的革命英雄气概;提高诗歌阅读和分析能力。难点:体会诗歌的豪迈风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 17 周 12 月 22 日 - 12 月 28 日 第四单元阅读 16《诫子书》、写作 “思路要清晰” 4 重点:理解文言文的含义,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写作时清晰思路的方法。难点:翻译文言文;在写作中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 18 周 12 月 29 日 - 1 月 4 日 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第五单元任务一 17《猫》 4 重点: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题。难点:组织好读书活动;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 19 周 1 月 5 日 - 1 月 11 日 第五单元任务一 18《我的白鸽》、19《大雁归来》、20《狼》 4 重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生态意识。
第 20 周 1 月 12 日 - 1 月 20 日 第五单元任务二、三,第六单元阅读 21-24 及相关内容、复习 4 重点:完成第五单元的实践任务和写作;掌握第六单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系统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应对期末考试。
六、各单元教学具体安排
(一)第一单元
1.《春》: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组织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2.《济南的冬天》:结合济南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济南冬天“温晴” 的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如 “老城的冬天是响晴的” 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描写自己家乡的冬天。
3.《雨的四季》:让学生分季节朗读课文,感受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雨,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展以“雨” 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
4.古代诗歌四首:逐首讲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让学生背诵诗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记录观察笔记。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相互交流观察的方法和体会。布置一篇观察日记的写作任务,进行批改和点评。
(二)第二单元
1.《秋天的怀念》: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分析母亲的形象,如母亲的坚强、无私等。组织学生讨论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2.《散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氛围。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如通过散步这件小事体现家庭的和睦。让学生讲述自己家庭中的温馨故事。
3.散文诗二首:讲解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理解《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所表达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散文诗。
4.《世说新语》二则:逐句翻译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如“俄而”“未若” 等。让学生讲述这两则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5.写作“学会记事”:讲解记事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记事的方法。布置一篇记事作文,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6.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组织学生开展交友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交友故事和交友原则。进行模拟交友场景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第三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导学生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寿镜吾先生。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进行交流分享。
2.《往事依依》: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分析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写下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
3.《再塑生命的人》: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海伦 凯勒的关爱和教育,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分析海伦 凯勒的成长历程,理解生命的意义。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4.《论语》十二章:讲解《论语》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理解每章的含义。背诵《论语》十二章,积累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论语》中的思想对自己的启示。
5.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讲解突出中心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运用。布置一篇作文,要求明确中心,并运用恰当的方法突出中心。
6.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按时完成阅读任务。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开展《朝花夕拾》主题手抄报比赛。
7.课外古诗词诵读:让学生背诵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等古诗词,理解其含义和意境。组织古诗词默写比赛,巩固学习成果。
(四)第四单元
1.《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组织学生讨论白求恩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2.《回忆我的母亲》: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分析母亲的形象,如勤劳、善良、朴实等。让学生讲述自己母亲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爱。
3.《梅岭三章》: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在困境中的革命英雄气概。感受诗歌的豪迈风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其中的情感。
4.《诫子书》:翻译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所讲道理的理解。
5.写作“思路要清晰”:讲解写作时清晰思路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文章结构,如总分总、并列式等。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布置一篇作文,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6.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说明推荐理由。组织读书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第五单元
1.任务一:
《猫》: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作者的愧疚之情。组织学生讨论自己与动物的故事。
《我的白鸽》:感受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热爱。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写下自己与动物的相处经历。
《大雁归来》:引导学生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
《狼》:翻译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分析狼的狡猾和屠户的机智勇敢。让学生讲述与狼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1.任务二“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宠物医院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动物。开展“我为动物献爱心” 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任务三“记叙与动物的相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确定写作主题和内容。讲解记叙文中描写动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布置一篇记叙与动物相处的作文,进行批改和点评。
(六)第六单元
1.《小圣施威降大圣》: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感受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如想象力丰富等。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举办“我心中的西游英雄” 分享会,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2.《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如讽刺了人们的虚伪和愚蠢。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皇帝的昏庸、骗子的狡猾、大臣的阿谀奉承等。让学生改编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故事的结局或人物形象,进行课堂表演,在创作和表演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女娲造人》: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如充满奇幻色彩、反映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等,感受女娲的伟大形象。分析文章的想象手法,如女娲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情景描写等。组织学生分组,尝试创作一个关于“人类起源” 的神话小故事,分享交流并进行点评,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4.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爱慕虚荣的人,《蚊子和狮子》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分析寓言中通过具体情节揭示道理的写作手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寓意的理解,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如“及”“闻”“舍然” 等。让学生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并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如《穿井得一人》提醒人们不要轻信传言,《杞人忧天》讽刺了不必要的担忧。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接龙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阅读综合实践:围绕“想象世界” 主题,让学生搜集不同类型的想象作品,如神话、童话、寓言等,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品中想象手法的异同,撰写阅读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提升阅读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2.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讲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及常见方法,如由事物的相似点展开联想、根据已有事物创造新形象等。通过例文分析,如《女娲造人》中对人类诞生场景的想象,让学生掌握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技巧。布置一篇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未来的家乡” 等,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在写作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点评,重点关注联想的合理性和想象的丰富性。
3.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明确每周的阅读章节和阅读任务。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讨论书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如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师徒四人的团队合作等。开展“西游故事我来讲” 活动,让学生选取精彩章节进行复述和讲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制作《西游记》人物关系图或情节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4.课外古诗词诵读:让学生背诵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联想和想象手法,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等。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