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在地球上看月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在地球上看月球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0: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在地球上看月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了解从地球上看月球的样子变化(月相),能说出几种常见的月相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模拟实验等方式,体验月相的形成与月球、地球、太阳位置关系的联系,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月球及宇宙现象的探索兴趣,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月相及其名称,知道月相是月球在地球上看起来的样子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月相的形成与月球、地球、太阳相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不同月相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篮球(代表月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2.学生准备:预习关于月球的简单知识,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在夜晚观察过天空中的月球吗?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每天都一样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月球样子)
引出课题:月球在地球上看起来的样子是会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地球上看月球”,探究月球的“模样”变化。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月相及常见类型
展示不同月相的图片(如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娥眉月等),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月球的形状差异。
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结合图片介绍常见月相的名称:当月球看起来像一轮圆盘时,是满月;当看不到月球时,是新月;月球的一半亮、一半暗,且亮面朝右时,是上弦月;亮面朝左时,是下弦月;像弯弯的眉毛时,是娥眉月。
提问:大家觉得这些不同的月相,可能和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猜测与太阳照射、月球和地球的位置有关)
2.模拟实验理解月相形成
说明实验材料:手电筒代表太阳,篮球代表月球,同学自己站的位置代表地球。
明确实验方法:让一名同学手持“月球”(篮球),在“地球”周围慢慢转动;另一名同学打开“太阳”(手电筒),从固定方向照射“月球”;站在“地球”位置的同学,观察不同位置时“月球”被照亮部分的形状。
进行实验:分组让学生参与模拟,教师在旁指导,提醒转动时保持“太阳”照射方向不变,观察“月球”亮面的变化。
交流总结:实验后提问“当‘月球’转到不同位置时,看到的亮面形状和我们知道的哪种月相相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月相的形成是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的光;当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形状就会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五、巩固拓展
1.出示月相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月相名称,检验对月相的认识。
2.提问:生活中我们大概在农历的什么时候能看到满月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如农历十五左右)
3.鼓励学生课后连续几天在固定时间观察月球,记录看到的月相样子,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在地球上看月球
1.月相: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常见月相: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娥眉月……
2.月相形成原因:
月球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月球、地球、太阳相对位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