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的开篇,围绕“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发展”展开,内容分为四大板块,逻辑清晰:基督教兴起部分,详述 1 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创立宗教的背景、核心教义及发展历程;法兰克王国部分,以 481 年克洛维建国为起点,分析其皈依基督教、土地政策及扩张举措;封君封臣制度部分,结合查理 马特改革背景,阐释以土地为纽带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等级森严、契约性等特点,明确封建制度的核心内涵;查理曼帝国部分,梳理查理继位后的扩张、“什一税” 推行、加冕称帝及 843 年分裂为德法意雏形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基础,对世界古代文明有初步认知,但对中古时期西欧社会转型的具体过程较为陌生。他们逻辑思维渐趋成熟,好奇心强,对宗教起源、王国兴衰等故事性内容兴趣较高,但对“封君封臣制度”“什一税”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同时,学生已掌握对比分析、史料解读等基础方法,但部分学生易混淆不同文明的制度差异,需通过具象案例和直观图表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其探究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传播,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原因与过程,理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形势图》和教材内容,获取有效信息,了解法兰克王国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封君与封臣制度及查理曼帝国的兴衰。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及该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时空定位法、情境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史料实证、角色扮演、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提问】展示十字架的图片,十字架原本是残酷的刑具,如今却成为救赎、爱与宽恕的象征,你们知道这一变化与哪种宗教有关吗?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回答】基督教。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宗教符号切入,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精神救赎——基督教的兴起
(一)基督教的创立 【提问】出示图文材料,基督教创立于何时、何地?创立者是谁?讲述耶稣的故事。 【回答】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 从基础史实入手开展学习。
(二)基督教的教义 【提问】出示耶稣传教示意图、《耶稣受难图》,基督教的教义有哪些? 【回答】①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救世主”,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 借助历史图片增强直观性,理解基督教教义。
(三)基督教的发展 【引导】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基督教的发展历程,生答后图示历程。 【讲授】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势力越来越大,教皇的权力甚至高于皇帝和国王之上。后来基督教形成东罗马的东正教和西罗马的天主教,中世纪起主要作用的是天主教,习惯上称为基督教。中世纪神权与王权相互利用又相互斗争。 【拓展】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基督教经典?基督教圣城?基督教建筑?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是哪一天? 【回答】392 年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1054 年第一次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16 世纪第二次分裂出新教等。 【回答】《圣经》、耶路撒冷、巴黎圣母院。 【回答】圣诞节是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复活节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感恩节是为美国基督教的习俗节日,起源于1921年,初为迁就美洲的清教徒庆祝丰收的节日。具体日期多经更改,1941年起定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梳理发展脉络培养时空观念,拓展知识丰富对宗教文化的认知,理解宗教与社会的深度关联。
环节二:神化王权——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引导】出示图片,讲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 知道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结合历史地图和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构建
称为“蛮族王国”。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王国。 时空框架。
克洛维的统治 【引导】克洛维是如何统治法兰克王国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引导】克洛维的土地政策“无条件赏赐土地”会导致什么不利影响? 【过渡】因此必须进行土地政策改革,以加强王权! 【回答】为了稳固统治①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保留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的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取得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不断扩张,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推动了西欧的封建化。 【回答】国王占有的土地财产相对减少,经济上削弱了王权,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 通过分析政策与影响的关联,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理解早期王国统治的复杂性。
环节三:制度改革——封君与封臣
(一)背景——查理马特改革 【引导】出示ppt对话内容,由于版图的极速扩张,法兰克王国多次将土地无偿赏赐给领主。到了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执政时出现了这样一幕。请学生角色扮演,感受查理·马特面对什么样的处境? 【过渡】于是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从无偿分封转向有偿分封。 【回答】国家受到威胁,受封土地的领主却不愿为国家而战斗。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制度改革的必然性,激发探究兴趣。
(二)封君与封臣制度 【引导】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封君与封臣制度内容?图示封君封臣制度。 【引导】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封君、封臣的权利与义务,并分析封君封臣制的特点? 【回答】①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要求得到土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②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回答】①封臣义务:对封君忠诚,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②封君义务:赐予土地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 结合图文材料梳理制度核心要素,培养史料实证能力,理解封建制度的本质特征。
【讲授】介绍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双方明确彼此间的义务与权利,正式结成封臣与封君的关系。 【引导】出示两则材料和表格,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异同。 全;为封臣提供保护。①权利和义务交织; ②有一定契约意义; ③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回答】共同点:权利和义务交织;等级森严 不同点: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主;西周封疆制度以土地为纽带。 深化对制度差异的理解,培养历史比较思维。
环节四:帝国盛衰——查理曼帝国
(一)查理即位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四处征伐,进行扩张。 知道查理即位。 知道查理即位,为接下来学习作铺垫。
(二)帝国版图 【提问】出示地图,在查理的统治下,查理曼帝国的版图有多大? 【回答】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四处征伐,进行扩张。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梳理帝国兴衰脉络,理解政治扩张与统治措施的关联,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复杂性,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三)查理巩固统治措施 【提问】出示材料,根据材料,查理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回答】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①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②为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埋下隐患
(四)查理称帝、帝国分裂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讲述查理称帝、帝国分裂的史实。 【回答】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
个国家的锥形。彼此不存在隶属关系。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历史。1 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由耶稣创立,其教义宣扬上帝主宰、人人平等及忍受苦难升入天堂,后发展为罗马国教并逐渐分裂。 481 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通过皈依基督教、推行土地政策和对外扩张巩固统治,使王国逐渐强大。8 世纪前期,查理改革土地分封形式,形成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8 世纪查理继位后扩张版图,巩固统治,但帝国在843年分裂。从基督教兴起至法兰克王国及查理曼帝国的兴衰,我们看到了宗教与政治的交织,以及西欧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进步。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深化对基督教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认识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但在讲解封君与封臣制度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复杂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下次教学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